[古易原理]十八、「易数」简史

作者: 陳_旭_東 | 来源:发表于2019-01-05 05:35 被阅读16次
[古易原理]十八、「易数」简史

「易数」虽然包罗万象,是一个比较流行的、包容性很大的词,但是正因其大,便可细分,易数自然存在「广义」和「狭义」的区分。

广义的易数,就是建立在「易理」基础上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两个单一的基本元素的组合。

这两个单一的基本元素的概念化,《系辞》称之为「道」,本质上就是我们所说的文明传承代码;而它们在符号化之前,则是易数的两个基本代码,也可以参照数学符号来方便理解。

两个单一的基本元素的作用或者说历史宿命是组合。组合以后的全部集合,《系辞》叫「天下之文」。也就是说,《易经》并不认为两个基本元素组合的结果是数,它们因具有实体而不能叫数,所以是文。

《系辞》有自己给自己提供名词解释的习惯做法,比如后边说「物相杂,故曰文。」实际上就是为了给这里的天下之文的文提供解释依据。

所谓的天下之文,几乎可以等同于「天下之物」,是「物以群分」的根源所在。《系辞》之所以说「物以群分」,就在于全部「物」的结构,都是由这种基本元素的组合来形成的。准确的说法是,世界上全部的存在,都是由易简这两个单一的基本元素组合而成的。

又或者可以说,所谓的世界,就是由天下之文组成的。反过来则是,天下之文不是数,而是这个世界的全部存在。

天下之文进一步抽象的结果,才是数,而且《系辞》特别命名,称之为「天地之数」。头一次听到这样一个名字,肯定以为,或者是名字起错了,或者与「天地」有密切的特别联系。但是这个第一感,却都浮于表象,而没有看破「天地之数」的本质特征,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第一层,它们是由两个单一的基本元素组合的易数集合体,换句话说,文明传承代码组合的最终成果,就是「天地之数」;

另一层,这些数的结构是由「天地」这两个元素组成的,类似于现代的二进制数的结构。因此,「天地」二字是这种数的前缀,以表示与其它结构的数的区别。

因此,所谓的「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并不是将「天地」数据化了,《易经》的本义,不过表明这些数不是十进制的数,结构上是「天地之数」。

在十个天地之数中,从一到八这八个数又尤为突出,它们不仅仅是「易数」。此外还是为卦提供的躯体,即象。

为了介绍这八个象,《系辞》描述了十进制数转向二进制数的转化方法,就是「叁伍以变,错综其数」。其中的「叁伍」,《系辞》用于特别标识这是十进制数,与天地之数就是以十进制数加上天地前缀作为标识如出一辙。无非十进制数的标识,不是采用数字的表达方式,而用了文字方式。

「极其数」的对象不是易数,而是十进制数经过「叁伍以变,错综其数」,所得到的一种新结构,其实就是用文明传承代码作为符号的一种二进制结构,因为它们数位参差不齐,不敷使用,所以需要配成「易数」的专用形态,都是三个位。

这个新产品就是象。

经过配以后,新组成的这八个数的数值是多少?《系辞》一边借用数来描述象,一边又断然否认象与数的联系,「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意思就是说象是人为的设定,以此与数划清界线。

可是从后边的以象配卦我们又明确得知,必须充分考虑这些象的数值,才能准确实现配卦的目标,比如「广大配天地」就是从数值来配卦的一个典型例子。

这个矛盾,其实是象与单纯的二进制数结构区别的必然结果。因为后边提到的象的数值,不过都是对二进制数的数值的借用,是基于表达的需要而自然形成的惯性思路。

或者二位一体,变相承认象与二进制的数有承继关系;或者一刀两断,又无法解释象的数值来源。这是一个二难推理。

为了说清楚象的来历,《系辞》实际上是用十进制数的数值,取代了作为框架结构基础的二进制数的数值。

这样做的好处一举四得,一是巧妙回避了上述不可调和的冲突。

二是可以借此切断象与二进制数的数值的直接联系,从而有效避免因长期无法理解二进制,而可能造成的传承断层。

三是找到了十进制数与象有机联系的恰当机缘。《系辞》之所以主要用十进制来表达数,乃是因为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人类都以十进制数为计量依据,如果《易经》不能与十进制数建立密不可分的联系,就必然会增加传承的难度。

有鉴于此,《系辞》以十进制数为依托,刻意回避了实质上的参照物二进制数。为此付出的等价就是必须隐去《易经》与二进制数的内在联系。

要将十进制数与《易经》关联在一起,让二者珠联璧合,让后人看不出其间的隔阂,也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好在八卦与十进制数、二进制数之间,存在一个明显的共同点,完全可以充分利用,就是数值都一样从一到八。

数值上的这种同一性,对于建立十进制数与《易经》的联系,同时割裂二进制数与《易经》联系,是一个李代桃僵的大好机会,因此《系辞》不惜使用了天地前缀的特殊方式,也要坚持用十进制数来表达易数,决心之大,手段之妙,堪称一绝。

四得,可以借此更好地解释象与卦,在数值方面存在的不同一的矛盾。

关于卦的数值问题,目前流传下来的只有两种,都是卦序数,就是与卦在特定场合的排列顺序有关,而与自身的数值无关。

但是,卦真的另有值数,《系辞》仅仅给出了一些具体的暗示,却未予明确说明,是因为与「易」的本质无关,也不影响「易」的传承。

相关文章

  • [古易原理]十八、「易数」简史

    「易数」虽然包罗万象,是一个比较流行的、包容性很大的词,但是正因其大,便可细分,易数自然存在「广义」和「狭义」的区...

  • 求推

    《古易原理》到现在,84篇,每篇2000多字,17万字以上。 《古易原理》至此深度论证了「易」的定...

  • [古易原理]二十、易数的本质

    在正式介绍象之前,我们有必要对数作一个简单的回顾。 由于科学发展水平的制约,此前全部的易学无一真正涉及数的领域,就...

  • [古易原理]十三、易数和定数

    说过了「易理」,接下来该说的是「易数」。 历史上「易数」的名气很大。有一个非常热门的易学作品,就叫《梅花易数》。 ...

  • 03 梅花易数的基本原理

    梅花易数的基本原理

  • 平台也需要维权

    不知道《风水与命理》是什么样的东西,不但原封不动复制粘贴本人在《简书》的文章《古易原理二十七、易缘于数》,而且公开...

  • 关于《古易原理》

    《古易原理》的名字,至少在2015年便已确定,当时用才知道的手机Word软件,做了几个不同的「封面」,现在也偶尔用...

  • [古易原理]十一、《易》就是「一」

    「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此处《系辞》才着手正式解释易、简,而且内容是直接解说符号,并非针对符...

  • [古易原理]九、易则易知,简则易从

    「易则易知,简则易从」,这句话的解读,的确存在重重困难,差不多是整个《易经》不好解读的集大成者。原因有三。 一是泥...

  • [古易原理]十九、「天地之数」与「位」

    帛书《系辞》涉及数的内容明显少于今本。帛书只有一句话:「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 此外...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古易原理]十八、「易数」简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tol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