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论语》学习读书
想学仁,就买“学区房”

想学仁,就买“学区房”

作者: 华容道上的小蜗牛 | 来源:发表于2018-03-13 17:13 被阅读25次

    蜗牛拆书之《论语》:里仁篇第四 1-2

    4.1【原文】
    子曰:“里仁为美①,择不处仁②,焉得知③?”
    【注释】
    ①里仁为美:里,住处,借作动词用。与下文的“处”互文见义。
    ②择不处仁:择,指择居。处,居住。孔子非常重视周围环境的影响,认为“择居”实际上与交友、修身有着密切的关系。
    ③知:音zhì,同智。
    【译文】
    孔子说:“居住在仁德之地为好。如果选择了住处,却没有在有仁德的地方,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
    【解析】
    每个人的道德修养既是个人自身的事,又必然与所处的外界环境有关。重视居住的环境,重视对朋友的选择,这是儒家一贯注重的问题。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耳濡目染,都会受到仁德者的影响;反之,就不大可能养成仁的情操。
    孟母三迁的故事就很好的例证了孔子的这句话。《列女传》卷一记载:
    邹孟轲之母也。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乃去舍市傍。其嬉戏为贾人衒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复徙舍学宫之傍。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之。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
    孟家原来的住所与墓地近,于是幼小的孟子就跟着学习筑坟葬人的事情;孟母于是把家搬到市场附近,结果孟子又去学习商人吆喝买卖之事;孟母于是第三次搬家到学校附近,孟子就跟着学习礼仪知识。正是由于这三次搬家,成就一代亚圣。
    荀子在《劝学篇》中也提到:“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就现代来看,恐怕最能体现居住环境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的例子就是“学区房”了。家长朋友在买房子的时候,该房产所在地是否是学区房,周边是否具有优秀的幼儿、小学、中学、大学教学资源,往往能够成为考虑的先决要件。可见,环境的影响,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4.2【原文】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①,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②,知者利仁。”
    【注释】
    ①约:穷困、困窘。
    ②安仁、利仁:安仁是安于仁道;利仁,认为仁有利自己才去行仁。
    【译文】
    孔子说:“不仁的人,不能长久地安处于贫困之中,也不能长久地安处于安乐之中。仁德的人安于仁,智慧的人利用仁。”
    【解析】
    约,是穷困的意思,在古代,“贫”和“穷”是两个意思,“贫”的意思是没钱,而“穷”的意思是穷困潦倒,走投无路,也理解为不得志。孔子在《卫灵公》篇中提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即,如果是君子,那么会对暂时的不得志泰然处之,但是小人则不然,很可能会行违法乱纪之事,所以,孔子认为,“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而“乐”,是安逸的意思,同样,不仁之人,长期处于安逸之中,就会消磨意志,或者得意忘形,甚至会骄奢淫逸为非作歹,所以“不可以长处乐”。
    中国式的合作,有种很奇妙的发展规律,即“同舟共济—同床异梦—同室操戈—同归于尽”,想来,大致也是对孔子所谓的“不仁者”所作的精确阐释吧。
    关于“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孔子这里把行仁的人分为两个层次。但是按照《中庸》的说法,行仁应当有三个层次:“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在行仁的时候,有三种态度:一种是发自本性、不带任何个人目的地行仁,这就是“安仁”;还有一种就是认识到行仁对自己有好处,能够得到别人的赞美和拥护,所以才去行仁,这就是“利仁”;当然还有出于各种原因勉强自己去行仁的。“安仁”的“仁者”自然是“君子儒”,相对来说,“利仁”的“知者”和“勉强而行之”的人就只能是“小人儒”了。


    关注二维码.jpg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屡空:里有仁厚之俗为美。择里而不居于是焉,则失其是非之本心,而不得为知矣。—— 朱子。 楼主的解释只是一种,不如多考虑几种情况吧。 文章有二维码,不仁也。。。
        华容道上的小蜗牛:@屡空 哦,好的,以后发就不用二维码了,呵呵
        屡空:@华容道上的小蜗牛 嗯 很多专题不建议用二维码。。论语深奥,一起学。。
        华容道上的小蜗牛:@屡空 基本上,我的注释采用的是通说部分。朱子是延伸义。多谢兄台指教。此外,二维码系我公众号也,做交流用。哈哈。大可忽略,不违夫子之道耳。

      本文标题:想学仁,就买“学区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fozf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