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回老家农村,看到邻里之间藏不住的质朴亲情,让我忆起了儿时的惬意时光。
我们那村,因为不适于种菜种粮,从老一辈便开始扎扫帚。小到刷碗用的饭帚,大到清扫庭院的扫帚,我们村家家户户都会做。每家每户大门屋檐下,都有人坐在那里摆弄高粱苗子,熟练的将苗子捋起来,用特制的工具一道道绑起来,动作娴熟,像是将柴米油盐的琐碎日子拢在一起。
我家也是这样,母亲总是在旁边摆上一壶茶,哼唱着小曲。那时感觉母亲扎扫帚是那么轻松,现在才明白是心态使然。住在我家前面的三表姨,也是个极其开朗的人,扎扫帚的一天里,总会给自己安排个休息时间,这时便扯开大嗓门喊我母亲:“三姐,我来喽!”如若她俩到一块,我就做好了看戏的准备。三姨口舌灵巧,每次来总会邀母亲对唱,她们除了互相调侃,就是互相吹捧,那即兴编唱的词让我听得入迷,现在想来还觉得天衣无缝。只是多年过去,那些词儿我早已忘记,只留下她俩那爽朗的笑声,在脑海回荡……
以前,村里姑娘小伙大都村内嫁娶,我姥姥也是我们当庄的,村里除了叫叔姑的,就是叫姨舅的,这一传统习俗也就奠定了我们村里人串门儿的牢固基础。母亲也极热爱串门,每每晚饭结束,便领着我不是溜左邻右舍,就是往村南头走亲串友。他们有时聊着大生产时候的艰苦岁月,有时聊着农田里那点收成,不然就是家长里短,或者刚上任的村支书和谁家的计划生育情况。我对此并不感兴趣,只顾着跟哥哥姐姐玩耍,抑或沉浸在姥姥给的那块冰糖慢慢融化在嘴里的甜蜜中。母亲非得喝完人家一暖瓶茶水才会打道回府,我也并不觉得枯燥,那时的日子不紧不慢,幸福得恰到好处。
时光荏苒,结婚生子的我也卷入了人生的所谓忙碌之中。回味起童年村里扎扫帚、喝茶、串门、唠家常的日子,忍不住思索自己该以怎样的心态,让生活有生活该有的味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