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卡伦·霍妮说过:“无法成为我们自己,是一切绝望根源。”人生在世,不论是亲情、友情、爱情都是与人交往,都是需要关系的互动。在关系中如何保持舒服的状态,应该是大多数人都会遇到的课题。
第一天上班,同事们就讨论到一个问题,好不容易放假了,就想出去玩或在家躺平,但父母、公婆就喜欢节日了孩子们能回家看看,一个同事就因为元旦没去看望公婆,婆婆生气了,同事很为难,去了自己不高兴,不去又怕婆婆不高兴。我想这样的问题应该不是个例,就像过节是回婆家还是回娘家一样,成年人的选择中常常带着许多无奈和委屈。
我们从小的教育中,也更多是被教育要谦逊、懂事、要知道为别人着想……这些看似的美德,现在看来确实是一种绑架和束缚,如果不是出于本心的选择,一味压抑自己,成全讨好别人,只能是过度消耗自我,不胜其累。
电影《成为简·奥斯汀》中有这样一句话:不在任何东西面前失去自己,哪怕是教条,哪怕是别人的光,哪怕是爱情。其实,“让自己舒服”和“让别人舒服”这两者并不矛盾,并不是非此即彼的,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健康模式是互惠互利,共同成长,而不是委屈求全满足别人。 希望我们都能活成大树一样,向下扎根,向上努力,不随风摇曳,坚守自己的节奏,保持生长,深深自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