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散户有自己的优势,尤其是在投资领域,但小散户资金能够到城投门槛的机会实际上是来之不易的,以前最多也就是属地的特定人群才有资格,最近这些年,才稍微放开非属地特定人群的认购资格。
毕竟政信定融类是属于最最最直接的融资方式,钱也毕竟是借给地方政府平台拿去用了,直接融资方式比间接融资方式来的快,投资人能拿到的收益也能稍微高点。
现在手里有钱的老百姓多了,房子也有了,更年轻一代的,很多人的刚需房父母就帮着解决了,他们有闲钱后,早早的就不甘愿把钱直接放银行等着被通胀收割,更年轻一代的高学历又多,他们也有一定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愿意出来做一些投资的事情。您看市场上那些炒“空气币”,啥也不懂拿着钱出去瞎创业的,还有被人忽悠跑去玩“直销”升级版模式卖保健品的,甚至前些年高息自融诈骗类的那些P2P,跑出去乱投资受到重大损失后,然后可能就会各种愤青,各种WQ,各种SF,搞的上面头都大。
与其让这些手里有钱的人出去乱投瞎投资,那还不如让城投出来把这部分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人,又想去“折腾”的资金吸引过来,然后把钱融资地方政府手里,拿去干点基建项目,到时候还这些人钱就行,一个地方的基础设施建的越完善也越加有利当地的发展,这个成本不排除比维W的成本都还低,要知道国内每年的WW费用比军F都还高。所以政信定融这一块,上头有些时候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您要走后门融资的,只要不大张旗鼓的去宣传,融资成本也能控制在地方的红线以内,而且又是合法合规的去融资的,上面一般也就不怎么管您。
有这样的环境后,我们业内的所有人就要去爱护这个融资环境,爱护的越好的,这一块能让您玩的越久,越不爱护的,以后连喝汤的机会都没有。
政信非标类,不仅仅是政信定融类,它都是不允许去公开宣传的,最好连融资方和担保方的名字都不要去提,要提的都必须要把关键词脱敏;更不要像P2P一样的去搞什么公开的所谓返现,这种都是违规操作,公开的搞返现实际上已经触碰不正常竞争,也是明确禁止的,您公开搞返现后,您让在当地去购买城投债的老百姓怎么想,那些人去的最多也就领点米啊,油啊之类的礼品,所以一定要守规矩,爱护这一块的环境。因为非标类的融资成本一般都是要高于当地的平均融资成本的,毕竟低成本资金的公开发债和银行贷款才是城投主要的资金来源方式,所以这一块都不允许去公开宣传,都是私下进行的,因为非标类的融资过多后,对当地的融资环境影响不太好,可能会因为一些不好的影响而吓走那些资金成本低的大金主的,整个从散户手里面募集的政信定融类的资金规模,估计也就勉强过千亿吧,一个工商银行的总资产就是32万亿,为了您这一点点小钱,要是吓跑了那些金主,那就是得不偿失。所以政信定融类的钱,它一直都是可有可无的,有合适的资金,在合适的时间段时,地方上也可以要。如果您不给他,它没有定融这点小钱,它也有无数种融到钱或者要到钱的方式,业内有个段子,如果地方上实在撑不下去了,那就打报告向上面要钱呗,上面批了,钱也就下来了,仅仅是个时间问题,因为各个地方必须要保证正常的运作,国内的地方政府跟国外的不一样,是不允许破产的,截止到目前城投都没发生过有破产的先例。
再給大家讲两个真实的故事吧,以前有个J地在发非标类的政信,然后有人把J地产品展业单发到上海那样的国际大都市去了,上海那边的一些人接到展业单看了后又随手扔到垃圾桶边上去了,生活就是这么戏剧,结果J地更上一级政府主观金融的领导刚好在上海出差又刚好看到这个事,回来之后领导在会上直接发火,搞的一群人都下不来台,后来那个地方的产品也被叫停了。
还有一个真实的故事的,也是有个Q地在发产品,也是有人把那个展业单跑去网上到处发,然后那个展业单不知道怎么就传到了Q地国资委的领导那里去了,上头知道后,同样也是一群人下不来台,然后产品也是被叫停了。
真实版本的:宣传做的好,饭碗翻筋斗!
说这两个案例,就是希望业内的人都要去爱护政信非标类的融资环境,只有大家越爱护的,这一块才能持续的更久,不要把搞P2P时那些乱七八糟的玩意用在政信上,没必要。如果都不去爱护这个环境,那未来我们散户可能连跟着一起喝汤的机会都没有。。。。。
作者简介:乐山大佛,CHFP专业理财规划师,财经专栏作家。公众号:大佛聊互联网金融(ID:lsdf62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