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读书,人们对理科生似乎有一种偏见,他们大多认为读书是文科生的事,理科生则更应该闷头做题。这种偏见还逐渐有成为全民共识的势头。
在我认识的学校之外的朋友中,他们读《百年孤独》、《1984》都是很正常的事,今天谁读了这个,明天谁读了那个,都不足以成为炫耀或使人仰仗的资本。反而到了学校,读书的真正含义已经被压扁。
学校里也有人读《百年孤独》甚至《自私的基因》这种文学著作,更有甚者在读《博弈论》。不是说他们读不懂或者不应该抱有一颗狭隘之心去看待别人看书的问题。也许我这只是以小人之心在度君子之腹。但事实不难发现读《百年孤独》的下课后随手把书丢在桌角,拉开椅子最容易踩到的地方;读《自私的基因》的把书中规中矩的摆在课桌正中间,桌子上则空无一物,甚为干净,人不在空留一本书宣张着桌子主人的格调和特立独群:读《博弈论》的则抱着一沓书,把这本放在最外面,书名朝外,走在路上小心翼翼但又带有一丝张扬。
我朋友的习以为常都成了他们的惊奇和炫耀的资本。在学校这个狭窄的环境里,所有争奇斗艳的心理都被放大。有些人太过于急功近利,过于想标榜自己。当然其中也有老师的错误引导,他们鼓励学生多读书,却没有说读什么具体的,只是多读读这个作者或这个类别。学生也是急功近利,急于速成,再者被市场上琳琅满目的畅销文学书所吸引:诺贝尔奖得住莫言最满意的作品,销量超……没有任何甄别能力但又急于速成的心理会致使大多数青年去购买,看懂还好,随手翻两页丢到一边到处宣扬自己读过这本书或这个作者则是恬不知耻。大多数情况都是后者,学生看的不是书而是书读完之后的带给自己的社会价值和地位。
不推荐没有基础,还听着老师推荐的学生去读《百年孤独》,不是自己的妄自菲薄和看不起,大家都在看,你不看似乎就落伍了,这个想法只会是那种看书没有甄别,人云亦云的人想的。纯文学不适合大多数的无基础的人。
这就变得有趣了,一方面老师要求你读书,另一方面却都在读畅销的文学经典。就像还没入门就让你去造火箭,怪不得到了最后有些人嫌其晦涩难懂,主动退出,以后也很少再主动的去读书。错的并不是他们而是这个体系的引导模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