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篇简书更文
和身边的朋友,聊起育儿问题,大家多数会用“斗智斗勇”来形容跟孩子的相处模式。
的确,现在的孩子接触到的新生事物太多,以至于同他沟通一件事,大人刚说完一句话,他后面有十句话等着。
遇到大人情绪比较好的时候,还能和和气气跟他沟通,但尚若情绪不好的时候,长幼双方真是一点就炸。
我们不曾意识到:“我们自身的问题,会通过无数种微妙的形式转嫁到孩子身上”,这是《父母的觉醒》一书中作者提到的观点。
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从心理与情感层面讲述教育之道,每一个篇章都发人深省。
作者沙法丽.萨巴瑞是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博士,早年受到东方正念思想的影响后又将其同西方心理学理论加以融合,从而形成了自己有关正念生活与觉醒教育的理念。
作者认为,父母的觉醒与改变是教育的真正开始。父母只有安顿好自己的身心,才能帮助孩子成长为一个健全的人。
昨天和今天阅读完了这本书的第五章和第六章,本篇仅写写这两个章节的读后感。
在陪伴麦子成长的过程中,我发现即便他做错事情被训了,也会一边哭一边罗列一堆道理。
面对这种状态,一开始我是手足无措的,后来慢慢觉得,应该给他开口解释的机会,这样才能更加接近事情的真相。
关于这种情况,我在这本书里也找到了答案,作者说:“如果父母允许孩子体验自己的真情实感,他们就会迅速获得释放。”
同时,作者也强调:“一个孩子如果完全被笼罩在父母的盛怒之下,那么多年以后当他自己变成了家长,就很有可能将受辱的童年阴影复制一遍。”
一个最典型的例子,一个脾气不好的爷爷,极有可能有一个脾气不好的儿子,也很有可能还有一个脾气不好的孙子。
所以,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觉察自己的情绪,及时觉醒消化掉,让孩子免受其害,非常重要。
为此作者说:“我们的觉醒和不觉醒不仅能通过深藏不露的内在痛苦表达出来,也能通过外在的仪态流露出来,即使我们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
这几天,我刻意练习书中讲到的觉醒,遇到孩子情绪上头时,觉察自己的情绪,实时地消化掉,我发现孩子也变得不一样了,他的消极情绪也在大大地缩减。
我们如何反应,孩子就会如何反应,他们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孩子是怎样的,就能照见我们也是怎样的。
在现实生活中,不如意之事常常发生,作者说:“我们要明白,伤害固然会发生;但也要明白,我们有能力选择如何应对。我们虽然不得不屈从于生活中那些难以预料甚至是残酷的事情,但却有能力选择是否做一个受害者。”
受害者会想“为什么生活让我如此不幸?”幸存者则会想:“我怎样利用这些不幸获得更好的发展?”,所以,决定命运的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觉醒,我们到底是积极应对还是消极反应。
但有一点,如果我们能做到有情绪却不立即发作,就能给孩子做出很好的示范,慢慢地孩子的情绪也会越来越稳定。
对于家长和孩子来说,觉醒会让教养之路焕发新的生机,在此基础上,亲子双方对彼此的回应会充满创造力,而不再具有破坏性。
用时60分钟,1170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