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位在教育孩子方面尽心尽力、也善于思考的家长和我分享了上面这篇文章,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困惑,那就是:关于陪做作业这件事,做父母的该“陪”到什么程度?陪的过多,确实不利于孩子独立思考和自我检查的习惯养成,而且有些细节方面,家长给予的指导和老师的要求确实存在出入,就会导致孩子无所适从;陪的太少,又怕孩子的自然学习步调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节奏,长此以往会越来越吃力,难免会影响学习兴趣。
是啊,看了这样的文章不禁会疑虑:自己的方式是否可行,老师的要求是否适度。本来笃定的心立马又悬在了半空。不信听听这位家长的感触:陪伴孩子成长的路上,我一直在探索,也一直在反思,只为用有限的时间(工作忙,俩娃忙[流泪][流泪])给孩子最高效最高质量的陪伴,特别是孩子越来越大,有了自己的主见,如果方法不对,家长费尽心思的挤出时间来给予的“陪伴”对孩子来说可能是一种“枷锁”,不但不利于亲子,反而让孩子只想逃[撇嘴][撇嘴]
网络上这样的文章满天飞,都在阐述着自己的理解和做法。突出自己观点的新奇,抓人眼球。其实我要说的是:不否认,上面那篇文章写得不错,说的有几点从中也很受启发,有些例证还是不太赞同。“陪伴”一词要看家长怎么理解,就拿作业来说,我们对家长监督做作业的要求是有梯度的,一年级刚开始是让孩子口头记作业 ,老师发的作业只是供家长参考的,这么点孩子刚入学,记得不全,家长利用老师发的作业作对照,帮助找差漏,学完拼音就让孩子试着用笔记作业,直到三年级。小拍家长做得特别好,但不适用于每个孩子,得因人而异,刚刚入校的孩子绝大部分自控力差,还没从幼儿园缓冲过来,陪的力度必须的,比如陪读这块,几乎每晚都需要家人的陪读,做练习题,有些题意孩子不明白,也必须有大人的解释,而不是和孩子一起做,作业是自己的,完成后是让孩子自己回头挨着看看做检查,并不是家长去帮着孩子检查,检查完,孩子确认无误了你再看看,如有错,告诉孩子你的作业还有错,再去检查整次作业,自己去找出错误,而不是家长指出来xx这道题你做的不对你看看,甚至帮着孩子改正。陪有一个度,就看家长怎么把控,孩子和孩子不一样,调皮,坐不住的孩子家长就得靠上,本身自我就不能控制,再没有家长的监督提醒哪行,你像班里那些课上注意力集中、专注听讲的,小脑袋反应快的、做事认真的、自我本身就要求高的,自然就不用时时靠在跟前,省心多了。这样的孩子家长就可以向文中小拍家长慢慢靠拢。提醒家长的是:在陪伴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困惑都要及时和老师沟通交流,及时洞悉老师的初衷和引领方向,我们才能及时地、合理解决当前出现的问题,找着根节才能对症下药。而不是让这一困惑变成疙瘩越积越大,成为家长的一味盲区,让孩子的学习路越偏离越远。
总之,教育需要细节,需要用心的家长,家长怎样陪伴取决于您,也取决于孩子习惯养成的进展,养成后地慢慢退出才是最得体的,不想做嘶吼的家长就跟上老师的步伐:一、二年级抓好习惯,三年级后逐步得体退出。这个过程还是要考验您的耐性哦!
我阔爱滴家长,送你一句话糙理不糙的理儿:文火慢炖的汤最美味哦!
文火慢炖出好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