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兴衰与近代探索

作者: 星云_fighting | 来源:发表于2017-10-06 15:01 被阅读371次

        【一】清末时期

          1.暗杀清廷重要官员

            近代伟大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在清末留洋在外。意识到清廷的腐败,人民的疾苦,曾上书李鸿章(清末重臣))遭拒!才决定唯有推翻清朝建立民主共和之民国,中国才有未来,随后数年一直为革命努力。

          孙中山整合光复会,同盟会等,组织多次暗杀及起义。历史最有名的暗杀一个女英雄秋瑾;另一个是日后成汉奸的汪精卫。

    民国兴衰与近代探索 民国兴衰与近代探索

                    青 年 时 汪 精 卫


        2.黄兴率领革命军起义

        黄兴,同盟会的元老,民国的元勋。曾多次举行起义,至1911年4月,举行广州起义,虽然失败,但青史留名,即黄花岗起义,今有“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

         

    民国兴衰与近代探索

                          青 年 时 黄 兴


          同年10.10,有武昌新军(清末训练的新式陆军)中革命党人等,举行武昌起义,于次日顺利占领武昌,起义成功,不久武汉三镇全部光复,组成武汉军政府,推举黎元洪为都督,废除“宣统”年号,改为“中华民国”,服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十八星旗”定为国旗,二个月后南方数省相继独立。

       

    民国兴衰与近代探索

                        黎 元 洪 都 督


    民国兴衰与近代探索

                    武 昌 起 义 的 将 士


        3.清廷与南方义军的对峙

        三年前,解甲归田的袁世凯再次被清廷重用;此时黄兴也从上海赶赴汉口,担任战时义军总司令;不久南方数省宣布独立,革命形成燎原之势。

        袁世凯命北洋新军到湖北,向武汉开炮,于南方义军交战,不久,武昌陷于清军炮火下。

          4.南北议和

            作为清末重臣的袁世凯和南方各省都有自己的打算,此时只有直隶(即河北),东三省,河南,山东几省在清廷统治下,南方义军觉得只要清帝退位即可,能和则和,因为打下去,南北双方都没胜算。所以袁世凯才通过驻汉口英国领事,向义军投了和谈的橄榄枝。由黎元洪代表南方数省与清军和谈,并于12月首先签订《武汉停战协定》双方于12月3日停火休整谈判。

          不久,1911年12月,孙中山从国外回国,南北谈判双方在上海举行和谈。

          【二】民国建国初期

          1.南京临时民国政府成立(1912.1~1912.3)

            孙中山于1912年元旦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国号为“民国元年”,中华民国成立,以十八星旗为国旗。但外国列强均不承认。袁世凯得知此事撤回和谈代表唐绍仪等。不久孙中山提出,只要袁世凯能让清帝退位,实行共和;自己便请辞,举荐袁世凯任大总统。随后,南北双方又继续谈具体细节问题。

        2.清廷退位,袁世凯任民国大总统,迁都北京

    民国兴衰与近代探索

                        袁 世 凯 大 总 统

            1912年3月,南北议和进入尾声。当袁世凯得到孙中山的许诺,袁加紧逼宫,不久清帝退位,结束了千年的封建帝制。孙中山即请辞大总统职位,推举袁世凯为大总统,定都南京。袁以北京兵变为由迁都北京,并通过临时约法,定五色旗为国旗,选举副总统为黎元洪,让黄兴担任南京留守,处理裁减南方军队,(不久便辞职还乡);自此实现民国初年中国表面的统一。


        3.迁都北京后的民国初年(1912.3~1915.12)

          民国初年,定都北京后的大总统袁世凯,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比如对民族工业的支持,实现了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对政治的改革,文官的考试制度的颁布;对军队上层的管理,是民国初年没有兵祸连连(期间只有轰轰烈烈的二次革命为最大兵祸);对皇室的优待,是得民国成功完成政治的过渡,保持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对国家税收制度改革;使得民国初年的国家稳定。

          4.袁世凯称帝与讨袁战争(1915.12~1916.6)

        袁世凯在帝制始作俑者袁克定和杨度等人蛊惑下,于1915年冬至参加祭天,并于不久称帝,废共和改帝制,年号为洪宪,史称洪宪帝制。

          从北京潜回云南的蔡锷,立刻宣布讨伐袁世凯,云南率先起义,蔡锷率领讨伐军从云南启程向四川讨伐袁军,袁军大败,随后数省宣布独立。袁世凯随后,发出电告,宣布废除“洪宪”,恢复共和。

    1916年6月,袁世凯患尿毒症,在绝望和懊悔中不治身亡。

    自此护国战争胜利,选举黎元洪为总统,恢复国会及《临时约法》,段祺瑞为国务总理,让蔡锷督察四川军务,不久因病辞职,去日本就医。(同年十二月病逝日本)

          5.府院之争及张勋复辟(1916.6~1917.7)

        因袁世凯去世后,原来政治体系崩溃。

    黎元洪虽任总统,却没有多少实权,依靠南方地方势力支持;段祺瑞以北洋军中首领自居,两人势均力敌;明争暗斗不断。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生,民国在是否参与一战上面,总统与总理发生争执,矛盾爆发,总统便罢免了段的总理职位,段愤然离京,并以《临时约法》中没有总统罢免总理之权,便决定以实力反扑。史称“府院之争”

          张勋自民国以来,一直驻扎在徐州,一直怀有复辟大清的想法。

    在民国六年,由于“府院之争”发生,段祺瑞命属下宣布各省独立,黎元洪总统电令张勋进京调解,让张勋有了复辟的机会。

            民国六年六月三十日,张勋率3000辫子军以调停的借口到达北京城外,也得到段祺瑞暗中支持。于次日进入北京,拜见退位的溥仪,复辟闹剧自此开始。

    民国兴衰与近代探索

                              张  勋

            闹剧开始后,国会及约法荡然不存,黎元洪被逼下野,黎元洪电南京冯国璋出任总统;孙中山也到广州组织武装讨伐张勋;段祺瑞任讨伐军总司令,对张勋进行讨伐;就这样闹剧在全国一片反对声中于7.12结束;张勋逃避外国租界。

              段祺瑞自此掌握实权,黎元洪引咎辞职,冯国璋担任总统。段祺瑞此时发现《临时约法》对自己不利,不愿恢复国会及约法,实行专制,武力统一。

              【三】护法运动及民国分裂                                  (1917.7~1928.)

            1.革命党跟西南军阀开始护法运动
              (第一次护法运动)

          南方革命党孙文等人得知此事,立刻发起“护法运动”。孙中山派代表去跟云南督军唐继尧,两广督军陆荣廷商讨护法事项。

            因段祺瑞“武力统一”策略,让西南军阀们利益受损,因此欢迎孙中山南下护法。孙中山也欢迎北京旧国会议员南下,重组国会。国会推举孙中山为大元帅。

              在几股势力的合力下,护法军一度取得巨大胜利,占领北洋军所在的长沙,四川等地。

            由于总统冯国璋(直系)不满段祺瑞(皖系)让直系军打头阵,以及直系想用西南军阀对抗皖系等原因下,发出“和平统一”的致电。

            西南诸军阀,本就为了自己利益而护法,现在既然自己利益无损,于是停止护法,单独与北洋直系媾和,南北双方停火;段祺瑞很恼火,给直系施压,冯国璋屈服。接下来与北洋军一起排挤孙中山。

    第一次护法运动失败,孙中山也认识到军阀的真面目,孙中山流洋海外。

            2.走马观花的总统

          民国北洋总统,继袁世凯后,有黎元洪,冯国璋,曹锟(贿选),徐世昌,段祺瑞(段执政行使总统权)张作霖(三军大元帅行使总统权)。

          3.军阀割据之民国

            自1916年袁世凯去世,北洋政府再也无人能真正控制民国。

    各地开始独起,各督军于护法运动后不服从中央,形成军阀遍及各省,南北派系林立,争抢地盘,民国有其名而没其实,国家经济崩溃,民不聊生直到北伐胜利后东北易帜,中国才在蒋介石领导下完成南北统一;在这期间军阀间发生了直奉大战两次,江浙战争,浙奉战争,粤桂战争等一些小战;总体概括为“南与南不和,北与北不和,南北不和”战火不断,算是民国北洋政府历史上,内战最多的年代吧。

              北洋军内部分解为奉系,皖系,直系三大军阀,这三个派系又衍生出许多地方军阀,比如孙传芳,张宗昌,齐燮元及各省督军势力壮大后的军阀等。

            4.二次护法运动

              (1920~1921)

          第一次护法运动时,孙中山成立中华民国广州军政府(不被承认),对抗北洋政府;并栽培了粤军陈炯明。 

                1920年,在孙中山的催促下,赶走桂系军阀,在次成立军政府。孙中山再次举起护法旗帜,二次护法运动开始。

          1921年统一广西准备从湖南进军北伐的孙中山,遭陈炯明的掣肘叛变。

        二次护法运动失败,孙中山逃到永丰舰。

              【四】革命党的反思

        1.革命党的反思及国内形势

          1921年,护法运动后的南北形势:北洋政府中曹锟通过贿选当上民国总统,对南北策略发生改变,由此引起一系列战争,以“第一次直奉战争”为主;南方的孙中山此时也发现英美的西方政治体系在中国水土不服,此时苏联革命胜利,决定借鉴苏联的经验;以董必武,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进步人士,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声中,通过共产国际,于1921.7.创建共产党,并于不久召开中共一大。

              在护法运动失败后的孙中山,经常反思。发现四点,其一自己一直标榜的英美帝国,对于国内革命援助甚少,甚至支持陈炯明叛变,炮轰总统府,让自己失望;其二俄国革命胜利,苏联愿意支持援助自己;其三靠投机的军阀革命难以成功;其四需要有忠于革命的军队。

        2.国民党的改组及国共合作

              (第一次国共合作)

    国共合作背景:

        中共一大后,北洋军阀愈演愈烈。于1922年,共产党组织工人进行京汉铁路大罢工,在直系军阀吴佩孚的血腥镇压下,工人运动失败,史称“二七惨案”;让共产党认识到靠自己力量对付军阀及帝国主义,难以胜利,唯独结合其他力量,才有机会胜利。此时国内只有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还算可以。

            苏联派代表与孙中山会晤,提议国共合作。孙中山也就同意国民党改组,并派蒋介石去苏联考察。

            孙中山在党内右派的反对下,提出“联俄联共扶持工农”新的三民主义政策,支持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共产党帮国民党继续1919年以来的改组,并帮助国民党改组完成。于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广州召开,开始了国民党时代。国共第一次合作也开始了。

            由于孙中山要创建革命新军队的想法,于1924年6月,国共合作创建黄埔军校;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开始三年多国共蜜月期。

          3.第二次直奉战争与北京政变

          二次直奉战争,由于第一次直奉战争直系胜利,继续推行武力统一,使奉系与皖系及广东革命军有共同敌人,结成三角联盟。

            1924年以江浙战争为背景二次直奉战争爆发 。张作霖奉系进军北京,直系吴佩孚逃离北京,二次直奉战争结束,奉军胜利。

            同年十月,直系冯玉祥倒戈,回师北京。赶走总统曹锟,改军队为中华民国国民军,致电孙中山北上洽谈国事,即“北京政变”。

    民国兴衰与近代探索

                    国 民 军 进 北 京 照 片 

          【五】  民国中期

          1.孙中山抱病北上并逝世  北京

        孙中山在接到冯玉祥的致电后,于1924.11从广州启程北上,十二月到达天津。孙中山发表北上宣言,表示此行不是争地盘,只是为了救国。

          在天津的孙中山,立刻去拜见了奉系张作霖,商讨善后事项。并于不久身体不支,选择进京医治并致电北京政府(段祺瑞临时执政)。十二月底到北京,住进北京协和医院。

            孙中山在北京医治期间,身体有稍许恢复,便商讨国事,以致不久身体恶化,不得不手术时,才发现是肝癌晚期。国事商讨,南北不和,张作霖坚持以善后会议代替国会,让段祺瑞统领总统总理之职;孙中山及国民党坚持国会形式善后,并将国会议员人数扩大到社会各层各党派。

        自此北洋政府与国民党分裂,孙中山也在1925年病逝北京,北上一别竟是永诀,遗体暂存香山慈云寺!

          2.张作霖时代及北伐初期

        段祺瑞执政府(1924.11~1926),表面段祺瑞总统总理全权在手,实则张作霖在把持及冯玉祥国民军(暂时)控制(因皖系此时没有实力),因此自此进入张作霖时代的北洋政府。

    民国兴衰与近代探索

                          段 祺 瑞 执 政

            1927年张作霖把权利过渡自己手上,组织北京政府,担任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实则成为中华民国最高统治者(除了南方数省)。

    民国兴衰与近代探索

                          张 作 霖

        1925年孙中山北上洽谈失败并病逝北京后。蒋介石通过一些手段,成为广州国民政府的实权人物。

          在1925.4开始讨伐陈炯明的两次东征稳定了广州革命根据地;1926年7月蒋介石任北伐军总司令,在广州誓师北伐;手下的国民革命军改编六个军,广西李宗仁及湖南唐生智先后通电欢迎广州国民政府北伐;自此手下兵力扩充十万左右,开始了北伐之路。
    民国兴衰与近代探索

                        蒋 介 石 誓 师 北 伐

              3.北伐胜利及国共两党分裂

          1927年在北伐军的一路猛攻下,奉军节节败退。

    国民党右翼蒋介石跟汪精卫产生分歧,汪精卫于武汉另立国民政府,史称“宁汉分裂”,并先后对共产党进行镇压。自此共产党成为国民政府消灭的对象,开始国共的内斗,共产党举行“南昌起义”。

          不久在各方斡旋下,宁汉合流。继续开始北伐,西北的冯玉祥,山西的阎锡山,也先后表示支持北伐,自此于1928年冯玉祥部下的韩复榘,率先打到北京城下,北伐胜利指日可待。             

            1928年,奉系张作霖的北京政府摇摇欲坠,于同年6月,由于不答应日本关东军的条件,在撤回关外的火车上途中经皇姑屯,被日军炸伤,不久回奉天(沈阳),重伤不治身亡;不久奉军张学良命令部队撤回东北,自己躲过日本特务,潜回东北;整治北京政务,并于1928.12.29接受南京国民政府,宣布东北易帜。
    民国兴衰与近代探索

                            张 学 良

          民国至此,在蒋介石领导下,中国在此形成南北统一的局面。

            【六】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1.“黄金十年”的内乱

            南北统一后,东北的张学良出任中华民国三军副总司令;南京政府对工商业及民生,教育,经济等发起一系列措施改革;比如民生方面,蒋介石曾下拨经费在上海闸北区建立居民区;生活上,1934年,在南昌行营,第一夫人宋美龄发表讲话。提倡新的婚姻制度,禁止鸦片的吸食,为革命烈士子女提供免费教育及孤儿院等,史称“新生活运动”(到国民党败退为止);经济上统一货币,1934年左右全国统一为法币支付;出现了国民政府时期社会的进步与经济少有的发展,直至抗战全面爆发,因此史称“黄金十年”。

          由于北伐时,全国主要有李宗仁的桂军,阎锡山晋军,冯玉祥西北军出力最多,得到利益不公,也就开始分庭抗礼,对抗中央,蒋介石不得于1930年在河南跟他们发动“中原大战”;由于东北军的入关,支持中央军。自此中原大战中央军胜利,西北军瓦解;蒋桂之战,两广之战,蒋唐之战等直至全面抗战爆发内战不断。

          2.内忧外患的民国

          由于东北“中东路事件”(与苏联的铁路主权之争),以东北军失败告终;也让蓄谋已久的日本关东军认识到东北军的战斗力,为以后侵略奠定基础。

          中原大战发生,东北军大部入关,驻守平津,东北兵力空虚。借此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张学良下令部队不抵抗,撤出东北,是为了保存东北军实力及没意识到日本如此大野心(张学良晚年回忆录),中央曾要求东北军抵抗,愿派中央军进入东北帮忙,张学良却不听中央,致东北沦陷;日本扶植溥仪建立满洲国的傀儡政府。

        九一八事变,只有少部抵抗(马占山部东北军及部分警察,杨靖宇抗联)。日本损失极少便很快占领东北全境,蒋介石在南昌剿共,为此忙碌;只好委托国联出面解决此事。使日本更加狂妄,以为中国军人都是不堪一击;很快便向长城,热河方向集结,准备进入华北。

          上海方面,日本为转移国际视线,向上海增兵,向国民政府施压。于1932.1.28与上海守军发生淞沪抗战,第十九路军及后援的张治中的第五军等将士虽英勇抵抗,但由于日本从后方的登陆及炮火优势,于1932.3在西方列国调和下,中日双方停战,并签订《淞沪停战协定》中国让出部分租界,给国民经济带来巨大损失。

    民国兴衰与近代探索

                      一 二八 淞沪抗战

            1933年,张学良虽然指挥部队及时与日军交战,发生“长城会战”,虽然获胜,西北军大刀队闻名,但热河方面很快沦陷(省主席汤玉麟的逃跑);中央还是抱有与日本媾和的想法,于是中国撤退,派何应钦跟日本签订《塘沽协定》,张学良也于不久被撤职,去上海戒烟并随即去外国考察。

        1935年初,日本在《塘沽协定》基础上,借中国让抗日军队进入长城,提出交涉,被迫答应日本条件,签订《何梅协定》,日军并进入长城消灭这支部队,中央也撤掉党部及特务组织,同时撤了对日强硬的河北省主席于学忠,为日后全面抗战带来极大伤亡。

          1935年6月,日本借从内蒙多伦进入察哈尔的特务测绘地图被抓(几个小时就释放)的背景,下中国提出交涉,要中国对日本道歉,并惩罚有关人等条件,国民政府全部答应,撤掉察哈尔省主席宋哲元,秦德纯代理省主席,并于日本谈判,签订《秦土协定》,自此中国失去察哈尔省主权及大部分领土,自此华北门户洞开。

            日本也在积极从国内台湾及朝鲜调兵;中国共产党发出“华北危急”的报道;国民党还在剿共,不过蒋介石也在暗地准备与日本抗战(蒋介石日记有载)。与德国合作,通过中国外交努力,德国派驻华大使来中国帮助中国训练一支国防军及从德国贷款买入一批德式装备。

          3.西安事变及国共二次合作

          1936年回国后的张学良,对于共产党的呼声特别重视,对于蒋介石的攘外安内政策抵触。在于共产党周恩来接触后,特别敬佩周恩来及共产党的大度。

          面对国内日本的侵略,国民政府的屈服,对内忙于剿共,南京的学生到总统府请愿。张学良于是劝蒋介石对日开战,被蒋拒绝。

          张学良在多次失望后,1936年蒋介石到西安视察剿共工作时,于12.12夜与西北军杨虎城将军一起对蒋介石实行兵谏,史称“双十二事变”也称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发生后,各省及国民党内部的变化。山东省主席韩复榘给在武汉的四川省主席刘湘及华北的宋哲元,东北张学良发密电,史称“马电”,密谋反蒋(被特务发现);国民党内部何应钦部,借营救总统之名,准备派空军轰炸西安及陆军讨伐张杨二人,从而有取代蒋介石的意思;共产党方面建议只要蒋答应统一抗战,就继续做领袖,共产党也愿服从中央;南京的宋美龄的及时出现,阻止了何应钦的讨伐行为,并与共产党的宋庆龄联系;最终在各方商讨下,蒋答应统一抗战,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并与共产党签订合约,统一战线形成。

          张学良送蒋介石夫妇回南京,即被扣押,一直到台湾;杨虎城事后被解职派他国外考察,最后为了回来抗日,被蒋扣押,最后被枪杀。为了民族事业,两位英雄值得怀念与致敬(虽然张曾放弃东北),但统一战线的形成,为民族的存亡,功大于过吧!

    民国兴衰与近代探索

                    西 安 事 变 的 杨 虎 城

              4.庐山讲话的发表

          1937年初,在国民党代表大会上,国民党通过共产党的提议,决定了今后统一抗日的对内政策。随后蒋介石停止剿共,对于全国军队改编。共产党改编为新四军及八路军;对于全国划分多个战区;对各个战区进行委任等。

          1937年7月,北平的日军以士兵失踪为借口,向北平守军要求进城搜查,遭到我军拒绝后,与七月七日夜,发起挑衅,七七事变爆发。

            蒋介石也在对日求和无望的情况下,在江西庐山发表抗战宣言的讲话,及讨论对日问题的对策,史称“庐山讲话”,自此“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的全国抗战形成,人民抗战热情空前激烈。

         

    民国兴衰与近代探索

                      庐 山 讲 话 的 蒋 介 石

          5.抗战初期战略及中央策略

      七七事变后,十多天,平津相继沦陷,整个华北在日军面前。由于北方没有多少中央军,以及地势不易与日军决战,处于战略及外交考虑,中国把日本引向上海。

        日本也觉得上海挺好,距离民国国都南京近,拿下南京,“支那事变”就结束啦。所以在双方不同目的下,都向上海增兵,有决战的意味。

          1937.8.13淞沪会战爆发,中方陆续调集全国军队百万,日本也增兵几十万。会战初期,中国军队主动出击,胜利不断,但中央希望借助英美等国干预使日本停战;使得中国军队停火,最后我军变主动为被动;列强由于在中国力量有限,对日本行为采取观望态度。

            为了打破日本三月亡我中华的妄言,淞沪会战持续三个多月,直到十一月上旬,蒋介石下达撤退命令。各部溃败的撤退,日军一路猛追。

              【七】迁都中的民国

        1.南京保卫战及迁都重庆

          淞沪会战失败后,日军士气高涨,一路猛追,我军慌忙撤退。少壮派日军,有了拿下南京的想法,并得到日军实力派的许可,便高歌猛进,不久便来到南京城外围。

            对于上海的失败,南京也兵临城下,蒋介石讨论迁都事宜及南京守与不守的问题。最终决定把重庆作为陪都,让学生学校及工业物资往西南撤退;同时党部及政府机关先撤往武汉,因此武汉有一次成为国都;会议也决定由主动请缨的唐生智(早期湘军军阀)带领部队守卫南京。

          1937年12月,南京保卫战开始。由刚从淞沪撤下来的军队及部分中央军和其他地方军组成,十万人左右,但难以服从调遣。

          南京城门先后失守,持续到12.13唐生智匆忙下达撤退命令,南京保卫战结束。由于唐生智之前决定背水一战,把所有船只都烧毁以及撤退命令的仓促,许多城中部队来不及撤退,之后被日军俘虏;随后跟南京市民一起被日军屠杀持续到月底,屠杀30万人,史称“南京大屠杀”。

            (在此小编,缅怀牺牲的先烈及祭奠亡灵。我想除了痛恨日军外,唐生智及国民党也应负部分责任)

    民国兴衰与近代探索

                  进 攻 南 京 的 松 井 石 根

    民国兴衰与近代探索

                  南 京 卫 戍 司 令 唐 生 智

                (解放战争湖南起义有功)

            【八】抗战相持及民国的衰落

          1.武汉会战的背景

        国民政府于南京沦陷后,在李宗仁的指挥下,发动“徐州会战”,包括藤县保卫战,台儿庄战役等,中国取得抗战后正面战场的第一次大胜利,延缓了日军进攻武汉的步伐。

        徐州会战初期,由于日军计划南北会师徐州,国民政府命令山东省主席韩复榘守山东,但韩为保存实力,放几枪就率部队丢下济南,济宁等城市,撤退。结果南线日军被阻击于蚌埠,北线日本的板垣师团沿津浦线(天津~浦口简称)长驱直入,直到济南城下。

          在此情况下,蒋介石让韩复榘到河南开封参加军事会议。由于韩复榘曾有反蒋的目的及抗战不力,被特务押往武汉,不久被枪决。

          川军在四川省主席刘湘的号召下,先后派川军去各地抗战(七七事变后)。但是国民党对于川军看不起(包括蒋介石本人),各个战区都不愿接受。最后只有指挥徐州会战的李宗仁,愿意接受,于是王铭章师长驻守藤县,最后全军覆没,是抗战后牺牲的第一位国军师长。

            徐州会战后,我军撤往武汉。由于平汉路(北平~武汉)部分落入敌手,日军兵分几路,南下武汉;及河南战区的部分沦陷,日军准备沿黄河南下直插武汉,进行夹击武汉,试图让国民政府屈服。

          国民政府在日军步步紧逼下,为了准备武汉会战,于是决定“黄河大决堤”

          一时间河南安徽江苏遍地黄泛区,几十万人丧生,民不聊生,抗战史上大惨案之一!

                2.武汉会战

          1938.6~1938.10.,武汉会战期间,国民政府调集海陆空几十万兵力,日军也增二十万左右。此次会战,是国民政府与日军战略相持阶段,最终武汉沦陷,日军也伤亡惨重。

            3.长沙会战及汪精卫的投日

            武汉沦陷后,部队及民众撤往长沙。1938.11日军攻克岳阳后,并计划拿下长沙;因此开始随枣战役,枣宜会战,南昌会战,逐步消灭长沙外围力量,我军虽英勇抵抗,但终落敌手,张自忠将军(华北自治时被骂汉奸)也殉职。

            在此情景下,粤汉铁路间的长沙便成了日军攻击目标,长沙会战随时爆发。随后日军与我军相持汨罗江新墙河一线,委员长指示湖南省主席张治中,准备“焦土抗战”。张治中让有关人准备就绪,但由于信息的误传等,使得造成“文夕大火”,长沙城毁于一炬,造成无限损失,事后蒋介石亲自到长沙视察,并下令将事关人员枪决,以平民愤!随后并撤掉张治中的湖南省主席。

            与此同时,在重庆的汪精卫,从昆明叛逃出国到越南河内,并发表与日妥协的《艳电》,称自己是曲线救国。

    民国兴衰与近代探索

            事后,蒋介石开除汪精卫党籍,并派特务潜入河内,准备暗杀汪精卫,无奈行动失败。

            1939.9~1944四次长沙会战,委座任命薛岳为湖南省主席兼战区司令长官。四次长沙会战不久爆发,中日双方前两次不分胜负(其实当初蒋介石不建议长沙会战,让薛岳撤往衡阳),三次薛岳天炉战法下,中国胜利,随后四次长沙会战,中国在日军巨大兵力下不得不撤退,撤往衡阳,发生衡阳保卫战。

    民国兴衰与近代探索

                4. 国民政府的分裂与衰败

            在长沙会战期间,汪精卫,周佛海等人在日军扶持下,1940年还都南京,建立傀儡南京国民政府,与重庆国民政府对立,控制整个江南沦陷区。

            随后,抗战期间投降的大部分国军部队,都投靠了南京政府,成为中国最大的汉奸组织,对于前线的国共两军造成很大伤害。

            华北方面的共产党,在左权彭德怀等领导下,于1940年冬发动百团大战,共产党抗日武装胜利。但蒋介石心里埋下消灭共产党想法,随后对江南游击队发动“皖南事变”,国共两党分裂,独自为战。

            陪读重庆,在日军控制宜昌汉口城市后,建立机场,不断轰炸重庆,造成重庆防空洞惨案,中央开始动摇抗战,派人与日方接触,史称“桐计划”(军统秘密安排下)在香港军统站联络下,与香港跟日本谈判。

            此次谈判,虽然国民党有意拖延,并未谈成,但造成日本对重庆的轰炸次数减少,至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对中国无暇顾及,兵力减少。

            重庆后方的部分国民党官员,纸醉金迷,造成“前线吃紧,后方紧吃”腐败局面;以及南京及东北及北平伪政府相继成立;国共两党分裂,慢慢影响民国,为日后国民党败退埋下伏笔……

          中华民国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蒋介石才发表对日宣战,于美英结成反法西斯同盟。自此,在中美合作下,中国民族血战下,于1945年在湖南芷江,日军开始投降,随后东北也在苏联帮助下,关东军投降,盟军节节胜利。

          1945年8月,日本天皇发布停战诏书,接受中美英苏的《波斯坦公告》,日本全面投降,至此中国14年抗战结束。

            在美国的提议下,列强解除了对中国的治外法权及清末以来的不平等条约,收回部分领土,中国加入联合国,成为名义上四大国之一,成为民国衰败前的光辉。

          随后,对于国内,民生方面,由于国民党接受敌资,贪污腐败严重,法币的严重贬值,使国内百姓生活依然困苦;军事方面,国共两党势不两立,蒋介石向黄河一带增兵,共产党也加强防区;政治方面,由于国内进步人士对和平呼声高涨,国共两党为了各自名声,蒋介石不断向延安毛泽东发电报,催其到重庆共商建国大计;毛泽东在周恩来及国民党代表张治中的护送下到达重庆。

        随后,蒋介石毛泽东举行重庆谈判,达成《双十和平协定》。随后蒋介石撕毁协定,向共产党的防区进攻,国共内战爆发;由于国民党狂发法币,引起经济震荡,对于经济无能控制;造成民国走向衰败,直到败退台湾。

        【九】革命近代探索

            1.内战期间

        国共内战爆发,随着国民党的东北的丢失,北平和平解放,淮海战役国民党的失败,国民党败局已定。

        数年国民政府,由于对民生方面少有建树,造成农村光大地区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使得国民党彻底衰败,民国成强弩之末。

          2.近代革命的探索

        自民国以来,直到解放战争胜利,中国革命先后借鉴欧美的三权分立,但在中国行不通,随后又以苏联借鉴,无奈,孙中山的逝世,蒋介石开始独裁;然而共产党从成立以来,深入农村,探索了农村包围城市战略,及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无产阶级政权。

        (此书结尾,小编参考部分历史文献及解密,仅供参考,如有错误,请读者朋友多多指点)

                                              谢谢!

                                          2017.10.6编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大小白杨:疏理得很好,收文了!👍👍👍
        星云_fighting:@大小白杨 过奖!谢谢你
      • 第一生产力:历史上所有的战争,谁的军事实力强谁就胜利。
        星云_fighting: @第一生产力 谢谢你的拜读!!嗯嗯,就是不管胜败,黎民百姓最苦,
      • wan208:自‘太平天国运动’之后,清庭实际上己经失去了对全国的控制,近代维新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维新派过份看重新庭的领导权。实际上此时的中国正处于无政府时代,表面有一个北京政权,实际上地方己经开始自治。为什么慈禧不太喜欢维新,那是因为,改革若成功,只是为他人作嫁衣,得利的是那些地方实力派,李鸿章张之洞早以成为新势力的政治领袖,他们在借清庭之壳生蛋而己。维新若失败,所有的骂名只能有清庭来背,所以什么也不作,才是清庭的唯一选择。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此时的中国早以分裂,只有革命才能挽救危局。
        星云_fighting: @东野小梅 嗯嗯,历史嘛,仁者见者智者见智!
      • 谷不灵:很详细写出了发展至衰败的过程,以前还真不怎么知道,受教了:grin:
        谷不灵:@星云_2b8b 那就很不错了,我是喜欢看历史,看看就忘了,但还是喜欢看。
        星云_fighting: @谷不灵 我比较喜欢历史,但现实里,历史就用不上。中国五千年历史中,我经常关注近代的历史,民国的解密视频,通过各方面了解,结合历史最新事实,写这篇文章
        星云_fighting: @谷不灵 哈哈,能帮到大家就好!

      本文标题:民国兴衰与近代探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ztry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