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让现在的人静下来,专心致志去做一件事,一件半小时离开手机的事,对许多人变得很难。大多数人都很功利,宁可玩儿手机,也不会浪费一点时间。
有位小编昨天在栏目上问,除了QQ,微信以外,什么是你使用频率最高的APP。一离开了手机,仿佛整个人都不安了。恐怕自己错过了领导或者同事的电话,恐怕自己没有回复谁的留言或者点赞,恐怕自己的照片或者短信被看。
而一味对自己极其严格,从小学到大学一直优秀着的闺蜜,工作上也极其认真,连聚餐都电话不断。本身作为外语机构的老师,家长也是下班之后各种问候。她兢兢业业,从一名老师做到了中心主任,最后做到了校长。花了7年时间,就在快举行婚礼的前不久,忽然半边耳朵听不见了,用她的话来讲,就是突聋。
她的突聋也不奇怪。上班从下午一点到晚上九点。有时候加班到十点半,旺季时候还要做学生回访。培训机构去学习的人大多都是利用休息时间充电,所以她的工作就是在别人休息的时候开始,别人睡觉或玩儿的时候通常是她最忙的时候。找她出门需要提前一两周预约,外出吃个烤串都能接两个电话,随时和手机里的微信语音沟通还有就是接家长电话。坚持每天听外语新闻,看外语报纸。
可能二十一二岁的时候,我是真的很羡慕一手电话,一手文件,脚下踩着高跟,嘴里还说着流利外语的职场精英。在我眼中那应该像神一样的存在,工作效率高得像大前春子(《派遣员的品格》女主角)。每年连年假都累积到休不完,又要开始第二年的工作。没时间恋爱,没时间相亲,没时间去医院,直到有一天生病了才发现自己不是铁人。
看到很多励志的文章都叫年轻人努力去拼去奋斗,一无所有就是现在拼的理由。努力赚钱,去享受更好的生活。
对于我们来说,什么才是更好的生活呢?
每个人的答案也许都不一样,不过更好的生活前提是你有个健康的身心。直到中医和西医都给闺蜜确诊为暂时性耳聋,她在群里消失了小半个月。每天抽出时间去针灸,并且医生让她少接或者不接电话。作为校长的她日理万机,现在终于闲下来放下手机。29岁的她准备换一种生活方式,慢下来,不那么努力。从一个每天中午起床,深夜十一点回家的职位,换到了朝九晚五,薪水不那么高,工作不那么忙的职位。
优秀是一种品格,废寝忘食,头悬梁锥刺股也是,似乎不熬夜不努力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个勤奋的人。若是再努力一些,闺蜜的耳朵就毁了,她可能后半生都没法听什么外语了。
学校准了她的病假,但是一再挽留她不要调职,并且承诺只要回到原来的职位,薪水什么的都好说。闺蜜说,为什么这帮人就怎么也不明白呢,如果我在这个阶段看重的是工资,我就不可能换岗位了。原来的岗位需要长时间英语中文切换,几乎八个小时不定时有电话来。
同样,在那个岗位上,领导面试女性首先问恋爱没有,然后问婚否,然后问有没有孩子(孩子性别也要问),然后是要不要二胎。结婚是只要你愿意,到100岁都还可以,生孩子却不是(纵然有极个别人去冻卵),然而45岁以上的高龄产妇,每一天都需要和意志力作斗争,每一天都靠着打针来保胎,恐怕不是你想要的了。
她不希望孩子来到了这个世界是每天晚上没有妈妈的陪伴入睡的,早上也没有妈妈的陪伴去学校。生活哪有那么多大道理,无非都是平平淡淡的小事情。
小仲马在自己成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告诉他爹,他的作品成功了。而且比爹还成功。大仲马说,是的,确实比我还成功,不过我这一生最成功的作品就是你。
《喜剧之王》里面收租的那个小痞子还记得吗,他一心想当英雄,当大哥。尹天仇却说,养育他长大的奶奶才是一个真正的英雄。
闺蜜调离职位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一直爱惜她陪伴她的外婆走了。她在医院陪着外婆。外婆在医院躺了一个月,每天靠着营养液维持生命。意识清晰,但是什么也吃不下了。这个世界每天都有人告诉你说如何去努力,如何去创造,如何有一个远大的未来。但是最后,能够好好陪伴一个爱你的人,我觉得这才是最好的。
如果教育让我们追求成功而忘记陪伴身边最需要陪伴的人,甚至还有人写自己的成功奋斗连爷爷奶奶外婆去世了都不回国陪伴或者吊唁,并且以此来表示自己的努力的时候,我们该想想,学习或者奋斗到底是为了什么?那不过是三字经上几个字就明白的:首孝悌,次见闻。
你以为走出去就是看见了世界,却不知道世界就在你身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