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读书会照常举行。
不知不觉,读书会走到了第11期。而这一期,一共有十个读书伙伴,人数增多,让我隐隐感受到一个能量场正在形成。
果然,在这个能量场的加持下,对问题的探讨得以往深处延展。轮流朗读后,在故事深化环节环节,分享讨论异常热烈。
Y说,她很认同书中所说的:“一直一直上课,疗愈跟父母的关系,疗愈伴侣的关系,自己也觉得疗愈那个当下,好像都释然了,可是为什么回家去又被‘打回原形。”
她诉说了在原生家庭中与母亲的爱恨纠葛。谈到了自己一方面极力反抗着母亲的控制,一转过身,又对自己的“不孝”感到懊悔。
“我好像也能认出,我那些恨的地下都是爱。可是我还是没有办法释怀,于是道理我都懂,但是我仍然做不到。”
她的话题引发了大家的讨论。
大家纷纷发言,说看法、谈体会、给建议……
大家其实多是在自己的立场谈自己着的事,对于当事人来说,这些看法、建议终归是别人的,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看法,横看成岭侧成峰啊!
向外抓取,不如向内观看:我看见我的情绪了吗?我觉察得到那份情绪背后真实的诉求吗?
这份看见,才是最难的过程。
在书中,冉冉老师给了我们一个操作方法。——(第247页)潜入情绪。
“(情绪)只需要逆向操作,就可以一点点去清理、疗愈它们。”
于是,伙伴们你一言我一语,就着这几个步骤,试着走过这个情绪。
第一步,当情绪爆发时,面对它,承认它,感受它。
是的,当母亲干涉我的时候,我很愤怒。我感受愤怒在我的胸口翻腾。我甚至想摔门而去。
第二步,一层层深入下去,细腻觉察和体会情绪的构成。
第一层,“怒气”。
我都已经是成年人了,吃饭穿衣的事情你们也要指手画脚,你们把我当小孩吗?
第二层,“委屈”。
这么多年来,我努力地成长,可是你们都没看见,你们从来没有信任过我,没有给过我肯定和支持。
第三层,“恐惧”。
这密不透风的关心,让我窒息,让我感觉自己被吞没,我永远长不大,没有了自我。
第四层,“悲伤”。
母女几十年,到如今我们活成了这种相爱相杀的纠缠模式,这难道是我们的宿命吗?
第五层,对与人深深联结的 “渴望”。
这么多的愤怒,这么多的委屈,这么多的恐惧,这么多的悲伤,其实都源于我多么的爱她,多么在乎她的爱,多么渴望她的爱,多么想好好地相互陪伴……
第六层,寂静(临在)。
当下,我们看见所有的一切,都源于:爱……
在烟火红尘中,就这样一次次的觉察,一次次地看见,一次次练习把情绪走完。
有一天,面对母亲又一次的干预和控制,我们情绪的阀门再也不会轻易地被挑开,而是温柔而坚定地回应:
“妈,我会照顾好自己,你不用费心,你自己也要照顾好自己哦……”
情绪走完,慈悲自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