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待儿子睡去,随手翻看暑期里参加公益学习时周国平校长赠送的那本书,试图在翻翻看看中平复略是烦躁的内心。周国平校长在此书中的一个观点马上引起了我的关注:“每一个人都应该成为分享者”,自己的感受与之完全一致,心中瞬间一阵窃喜,烦躁之感烟消云散。
难怪意外艺术的意公子在一次视频中所言:我就是一个靠着不断去体验,不断去写,不断去分享而疗愈自己的人。我随便说说,你们随便听听……这不就是我要寻找的感觉嘛!
分享真的是一件令人幸福的事。在中原名师工作室里的分享、常村的分享、任店的、廉村的,一次次下来,我发现,原来语言分享的快感更是胜过了文字的表达。
语言的分享是有力量的!分享完后,你大有一种一吐为快,酣畅淋漓之感。尤其是在你充分准备之后,当自己的观点一一陈述,并且给人以启发、思考后,你的价值感瞬间就增大了,自信心更是提升了。名师、专家、没有哪一个不是分享的高手。
分享是一场学习之旅。在分享之前,分享者会针对要分享的内容进行梳理,这个梳理的过程,就是将零散的经验串联起来的过程。哪怕是早已分享过的一个话题,随时再拉出来进行分享,都需要再重新丰富。因为,此时的你已非彼时的你,可能对早已分享过的内容有了更丰富的体验。
分享是需要刻意练习的。没有人天生就是分享者,需要在不断地分享中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心理素质、表达技巧、互动技巧。有时候,我觉得分享更像是写一篇大文章,需要精心构思。如何基于听者进行导入,迅速找到共同感?如何将观点展开?选取什么样更容易引发共鸣的例子?如何收尾,给人以启示?只有在一次次的分享中,你才会更丰富的实战经验。文字书写,让我们看到一个有趣的灵魂,语言的分享才会更加具有力量。所以,要珍惜每一次分享的机会,感恩逼你分享的那个人。
分享是有方法技巧的。分享时也需要如同给学生上课一样,要了解“学情”,基于“学情”,否则你分享的他早已懂,或你的分享与他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那注意你们之间不会任何的共鸣。成年人的分享,不妨幽默一点,风趣一点,故事化一点,如果能时不时博得大家时不时的欢笑与掌声,那你的分享便是成功的。试想,劳累了一天的大家,谁愿意在忙碌的焦头烂额里听你一板一眼地读字、念经呢?
分享让你更加拥有行动的力量。因为分享,分享者会更有信心去实践,会在实践中更加留心生活中的点滴,不断丰富自己的积累经验,如此以来,便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分享也是一面镜子,我们时不时会对着照一照,想一想,这距离我们理想的目标还有多远的路?可以从哪里再进行改进?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的实践会越来越成功,分享也会越来越丰富与精彩。
一个成年人对分享的感受是这样的,那一个孩子呢?会不会也对分享充满了期待?课上,课下,还是要多听听孩子的说法,让他们在分享中获得自信,提升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