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简友广场散文
人性与虫性——观《虫之母爱辨辩变——<昆虫记>整本书阅读交流课》

人性与虫性——观《虫之母爱辨辩变——<昆虫记>整本书阅读交流课》

作者: 笨蜗牛 | 来源:发表于2023-05-22 22:48 被阅读0次

以前读《昆虫记》,无非就是被法布尔笔下这些平凡甚至卑微的昆虫感动,被法布尔对昆虫如此痴迷和热爱深深震撼。但是,今日观王俊芬老师的《虫之母爱辨辨变——<昆虫记>整本书阅读交流课》,更是深深感触于“人性”柔美和“虫性”法则美,两者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巧设一个富有生长性的情景。

王老师引导学生看目录,让学生关注不同昆虫的育儿方式,然后引出本堂课的话题“虫妈妈“和”母爱“。接着,借用当下的母亲节,昆虫界将举行感动虫生”金牌妈妈“评选大会。

此教学设计利用当下母亲的社会热点,而且这个评选大会有点类似于感动中国“最美人物“,情景带入感很强,也很容易引起学生兴趣。

本堂课设置了四个任务。第一个任务就是各位昆虫妈妈闻讯而动,投简历到节目组。现在让学生了解各位昆虫妈妈,用连线的方式,把昆虫妈妈和育儿方式一一对应。其次,再让学生帮助昆虫妈妈做一张参会名片,教师给出范例,学生自主选择昆虫妈妈给它做参会名片。

此环节紧扣文本,检查学生对文本的熟悉度。     

第二个任务,就是创作赞美小诗,写小诗的目的就是给参选的昆虫妈妈助威拉票。教师给出小诗范例——《我知道——西班牙蜣螂妈妈赞》

我只知道/你臭名远扬,人称屎壳郎。/我不知道/你为了宝宝,化身厨娘,投身面包房。/浑圆如荷兰奶酪,柔软如乡村面包。/你细致揉捏,储备宝宝食粮。/我不知道,/笨拙的你,居然如此细致!/堪称金牌妈妈榜样!王老师出示这样的示范后,学生创作并展示。

此环节,走入文本深处,由知文本到评价文本,由提取信息到语言口头表达,再到审美鉴赏,课堂进阶感强。

第三个任务,辩论虫之母爱。这场辩论的缘由是因为豌豆象、螳螂等昆虫妈妈闯入会场,它们也要参评金牌妈妈,组委会认为它们对后代不负责,没有资格参选。还罗列了它们对后代不负责任的证据。王老师出示正反两个论点,请学生辩论。正方观点是昆虫界需要“慈母”,反方观点是昆虫界需要虎妈。学生辩论热情高涨,再加上王老师的“挑拨”,正反双方势均力敌,异常激烈。

此环节的情景又变化了,出现了矛盾,让学生解决矛盾的方式,就是辩论,学生从审美鉴赏开始走入思辨思维,课堂再次进阶。

第四个任务,是感悟作家情怀,设置了一个采访法布尔的活动,主问题就是“您是如何写出这部有趣有益的《昆虫记》。、此环节,通过前面三个环节,从文本走出,经过审美和思辨,又回到文本,此时回到文本,与第一个环节不是相呼应,是“高阶”回归。

这四个任务环环相扣,步步进阶。这四个环节可以概括为这样的情节:投递简历,制作参会名片——现场拉票——节外生枝——幕后采访。本堂课的情景是一场大情景,一场有变化的情景,一场有开幕、高潮、结局的真实情景。

投递简历和制作参会名片,紧扣文本,熟悉文本,锻炼学生浏览和信息提炼能力。现场拉票,创作小诗,超越本文,走入语言表达和审美鉴赏的素养领域。节外生枝环节,让课堂走入高潮,学生进入批判思维领域。正反双方再王老师的“挑拨“下,半斤八两,无法收场,正方以人性观虫性,认为虫性不如人性,极力主张昆虫界需要”慈母“的观点。反方,以虫性关照生物界,认为虫性才是生存法则。正当僵持不下时,王老师引入鲁迅先生《名人和名言》的两短话,突破了学生的思维困境。

他的著作还有两种缺点:一是嗤笑解剖学家,而是用人类道德于昆虫界。凭了当时的人类的道德和法律,定昆虫为善虫和坏虫,却是多余的……但倘若对这两点加以警戒,那么她的大著作《昆虫记》十卷,读起来还是一部有趣也很有益的书。

这一段引用很妙,结束了此环节的教学活动,打破了学生思维的僵局,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向,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质量,升华了课堂主题。一举四得,高明得很。

幕后采访环节,又让学生回到小说本身,回到小说的诗意和趣意之上。不仅回扣文本,使课堂结构首尾呼应,也是上一个环节辩论的余韵。

虫性是生物界的生存法则,无可厚非,但是作为人类,以人性观世界,观生命,确实人作为人最大的善良和最好的文明。人性关照生命是我们人特有的精神。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性与虫性——观《虫之母爱辨辩变——<昆虫记>整本书阅读交流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ggt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