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睁睁看着一些人的朋友圈从玲琅满目变成一根浅灰色的线。
我明白,这样的人大概率是受过一些伤的。
所以才会借这根线说:此路不通。请折返!
我大学的好朋友以前的朋友圈都是小资生活,工作片段,后来结婚生娃了,朋友圈都是孩子,加上三天可见。
我可以理解她,有些很私人的事,不想被朋友圈里一些非亲非故的人翻阅。
但我真的觉得我和她的距离硬生生被扯远了,有地理上的异地存在,微信上还隔着“三天可见”的距离。
或许,三天可见也是朋友之间“渐行渐远”的原因之一。
但你回顾一下你自己,你会隔三差五点一个微信好友的头像进去浏览吗?如果会,你回顾的都是哪些人的朋友圈?
一定是你在乎的爱人、朋友、亲人。
或者,是对你来说有价值的人的朋友圈,ta提供的价值可能是正能量、新知、干货。
那么如果在你点进去之后看到的是一条名为“朋友圈三天可见”的灰线,你作何感想?
啊?她不想让我看动态,我们之间的距离好远……
之前看他发的短文分享挺干货的,本来想复习一下,没想到点进去啥都没了,他是不自信吗?还是不乐意分享了?
本来觉得他挺外向的一个人,没想到朋友圈都三天拦截了,忽然觉得他有点自闭,和他表面的外向不太符合。
由此倒推,会常常光顾你朋友圈的人,大概率是在乎你、认可你的人。对你没兴趣的人压根不会浪费时间去探索你。
而朋友圈三天可见的设置,会让在乎你的人与你之间的距离被迫拉远。
在互联网时代,朋友圈就是我们的名片和个人品牌。是一个让别人快速了解我们的通道。
人与人之间,产生信任和好感的前提是足够了解。
如果我想找一个私教带着健身,我加他好友看他朋友圈是一根线,瞬间就降低了对他的信任感,没有生活,也没有健身成果展示。我怎么可能和他合作?
如果我加了相亲对象的微信,看他朋友圈只剩一条线,这好像就是拒绝,不坦诚,不真诚,这相亲大概率就黄了。
如果我加了一个用户的微信,她朋友圈只有一根线……这表示,她没有给我更深入了解她的机会,我会认为合作很难开展,成交也有一定难度。
有一个我关注的烹饪博主,她的朋友圈签名写着:请互相信任,开放朋友圈。
我身边有好多朋友、同事,朋友圈从开放,到半年可见,再到三个月可见,再到一个月可见,最后落到三天可见……
或许有些夜深人静时发的心事、负能量不愿意被人察觉,那就设置成仅自己可见就行,何必用三天可见,把在乎他的人和别人的信任拒之门外呢?
微信朋友圈就是我们的名片,我们的舞台,我们的小天地。
私人空间不妨设置在“半年可见”之外。
让有缘的朋友、用户通过了解半年之内的我们,拉近和我们的距离,产生信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