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七月,骄阳似火,一如我们参加研讨会的热情。7月22日,在省教育厅的组织下,中原名师再度相会在古都开封,参加由河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承办的“河南省第一届中原名师发展论坛”。
此次论坛以“发展”为主题,既有名师名家的讲座分享,又有中原名师分组讨论的交流碰撞。通过大家的分享,再结合我自己的成长经历,我深刻地领悟到名师的成长是有规律可循的。如果说名师的成长有秘籍的话,那么这个秘籍就是各位名师成长关键点中的共同点。
一、有真挚的教育情怀
陶行知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一位优秀的老师必然是热爱教育的,发自内心的爱孩子,愿意陪伴孩子成长,并给予正向的引领。
因为热爱,就愿意真心付出,把孩子放在正中央,耐心鼓励孩子,等待孩子成长。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点燃孩子学习的热情,让孩子拥有持续的学习力。
有真挚的教育情怀才能获得真正的职业幸福感,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克服职业倦怠,以饱满的热情和快乐的状态去工作去生活。
二、有追求卓越的愿望
名师都有一颗追求卓越的心,并一直坚持努力。江苏特级教师王曜君说:“要么不做,选择了做就要做到最好,为了做到最好,我讲倾注生命!”他说到做到,一路走来内外兼修,从一名普通教师到优秀教师到特级教师,在他全力以赴的拼搏中,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
中原名师任园也是如此,她从小就有一颗不甘落后,追求卓越的心。她说她的志向是当一名女企业家,后来却阴差阳错地当了老师。当老师的她却以企业家的标准要求自己,事事追求完美,尽心尽力,所以年纪轻轻就当上了中原名师。
追求卓越,就是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让自己更好。因为追求卓越,就会严格要求自己。讲一节课,反复修改教案磨课争取更好;写一篇文章改到自己满意为止;做一个课题就扎扎实实去做研究。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事情做好了,机会自然就来了。
养成了追求卓越的习惯,不知不觉中就会脱颖而出,成为名师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儿了。
三、有持续成长的动力
名师成长贵在坚持。
首先要坚持学习,大家几乎都这么认为。这是个知识更新日新月异的时代,要想跟上时代步伐必须不断地学习。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适应社会发展;学习理论专业知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学习名家经验,逐步走向卓越。
其次要坚持反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了还要深入思考,想想自己应该怎样做,并在实践中践行。实践中更需要反思,上完一节课,要梳理自己的收获,为下一次上课提供思考和参照。
再次是坚持积累,“厚积才能薄发”。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积累的过程,这个积累既包括知识的积累,还包括各种实践经验的积累。一个名师的成长往往需要十年、二十年甚至是一生的时间。
最后还要坚持研究,坚持走进教学一线,坚守自己的初心等。
四、有独到的创新意识
作为名师,名在何处?名师必须有自己的名片,有自己的绝活,有自己的教学主张。而且,自己的“名”要与众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要有创新意识,努力寻找自己的教学方向,打造自己的教学风格,然后让自己的风格特色成为自己的名片。
比如王崧舟的“诗意语文”;余映潮的“板块式”教学,李明校长“生命影响生命”的教育思想等。
中原名师刘娟娟老师以作文教学为特色,提出了许多作文教学的新方法,出版了《发现语言密码》一书。提到中原名师刘娟娟,我们就知道,哦,那个会教作文的老师。
五、有团队合作的意识
“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一群人可以走的很远。”一个名师的成长一定不是孤立的,不是闭门造车的,身后必然有一个支持他的团队。
有团体合作意思首先要擅长沟通合作,完美的沟通可以让自己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让自己拥有更多的机会。
有些工作一个人做很不容易,一群人分工合作,就会提高质量和效率。一个人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是有限的,集思广益,效率翻倍。
名师成长秘籍其实并不是秘密,而是大家成长中关键点的提炼,只有你能做到,你也可以成长为名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