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母亲节,想写写自己的母亲。
母亲,没有上过什么学,用她自己的话说,她上了一天一年级,就回家帮家里带小侄女了。原因很简单,处在那个能够吃饱饭就成奢望的60年代里的一个农家子女,读书本身就成了一种奢求,
所以,用现在的话说,她就是个没有文化的人。可是,我始终觉得她是一个有智慧的人,她的智慧藏在她那些老掉牙的故事里面。在我还小的时候,有三个故事,她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不同场合重复着,重复着……
直到有一天,我没有再听到这些故事时,我才发现,我身上的很多品质或性格都是直接受益于这些故事的。
第一个是“小时偷针,大时偷金”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小孩偷了一根针,回家跟妈妈说自己捡到了一根针,妈妈表扬了他。第二天他又捡了一个鸡蛋,妈妈又表扬了他。后来,他捡的东西越来越多,直到坐牢。
这个老掉牙的故事,我不知道别人听见有何感想,但是这个故事却深深植根于我的内心,让我树立了自己的一个信仰:在人生的路上,只有脚踏实地,才能走得心安理得。走歪门邪道,或许能够让一些人短时获利,可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谁知道哪一天前面的那一步是不是深渊呢?所以,现在的我,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但是我活得踏实。
第二个是关于小孩被饿死的故事。
父母因为有事要出远门,提前摊好饼挂在孩子颈上后跟孩子交代,饿了就吃饼。结果三天后回来,发现儿子饿死了,原因是孩子只把颈子附近够得着的饼子吃了。
在我看来,与其说孩子是被饿死的,不如说他是懒死的。现在的我可能算不上一个勤快的人,但是我自己觉的自己是那种“自己能解决的事绝不轻易找别人帮忙”的人,所以我不至于懒死。我想,这种独立和不愿意依靠别人的性格的形成应该要直接归功于这个故事,因为我实在不知道,在自己的生命中,还有什么事情促使我形成这种性格。
第三个是关于一对兄弟的故事。
老汉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想着发财,成天不务正业,尽干些坏事,二儿子勤勤恳恳,过得比较清贫。后来,大儿子果然发财了,想回来孝敬老汉,可是老汉却并不认他这个儿子。
我想,孝是什么?孝不是让父母吃好喝好玩好穿得好,真正的孝是让父母安心。所以,大儿子虽然发财了,但是都是些不义之财,老汉会安心享受吗?老汉会不担心他落入法网么?如此让老人心里不得安宁,大儿子算什么孝呢?相比于二儿子,虽然清贫,但他勤恳,能使老汉安心。所以,母亲讲这个故事时,总不忘了表示对老汉的赞同,而我,也在反反复复的聆听中慢慢懂得:真正的孝是让父母少操心。
记得有一次跟媳妇儿聊天,媳妇儿说父母在经济上给不了我们太大的帮助,但是她感谢父母把我培养得这么优秀。好吧,我就权当自己优秀了,但是我想,我的优秀离不开这三个故事,离不开母亲把故事中的智慧传递给了我。
如今的我已经长大,可是时光的风却吹白了母亲的发。我常想,时光为何不能慢一些呢?可是有个声音在脑海里响起:当父母把一生的智慧交给你的时候,他们就会老去。这个声音很伤感,但是我知道,这是真的,父母终将老去。
母亲节写一些伤感的东西,感觉有些不好,我还是回到欢快的节日气氛上来吧。祝母亲节日快乐,祝天下所有的母亲节日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