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儿童的语言学习和发展

儿童的语言学习和发展

作者: 丛丛xu | 来源:发表于2018-03-04 07:35 被阅读358次

    在头条上有时候会被问到以下类似问题:

    孩子2岁了还不会说话怎么办?
    怎样教孩子能增加他的词汇量?
    小孩子为什么总是说一些莫名其妙的话?
    要不要给孩子报名学习英语?什么时候学习合适呢?太小的话会不会造成语言混淆?

    要解决以上问题,可以从幼儿期认知发展的语言学习入手。

    图片来自网络.jpeg

    语言学习

    是一种符号思维(皮亚杰),也是学习工具的实例(维果茨基),是幼儿期最早的认知成就。
    一般来说,2岁的儿童只能使用简单的电报句,6岁儿童则能理解和讨论几乎所有的事情。
    大脑成熟、髓鞘化、搭手脚架和社会互动使幼儿期成为学习语言的理想时期,这也成为每个孩子不同成长特点的因素,所以表现出有的孩子说话早、有的说话晚,这些都很正常。

    对于不同年龄段孩子能够掌握的第一语言有哪些特征和成就表现,书中给出“大约在此时”表,(见下图),从中可以对幼儿期的语言发展有个大概的认识。


    大约在此时.jpeg

    孩子词汇量的增长与什么因素有关?

    书中对2岁孩子的词汇量描述是“平均在500词”,我们家孩子快2岁了,大概在100左右,但这里的词汇量我没有从书中看到是指“说出来的”还是“能够理解”也就是可以听懂的词汇量。但也有和其他朋友聊天时说到她们的孩子语言词汇还是挺多的,尤其是女孩子,说话早、词汇多且说的快。
    书中也提到

    因为儿童成长特点和环境不同,对词汇量的估计存在难度,一些儿童的词汇量可以达到另一些儿童的4倍。

    我们也可以从以上内容获得此差异的认知理解。
    但对每个幼儿来说,词汇的掌握都很快,而且语言的潜力比看上去的更大,语言理解比言语(说话)更广泛,也就是我理解的“孩子能听懂的词比说出来的要多”。作者认为,只要有适当的环境,每个儿童都能流利地掌握两种语言。

    词汇地激增是怎样发生的?
    1.快速绘图
    12-18个月的幼儿每学一个词都要费很大力,但在一岁半以后,他们会形成一个“词类互联装置”,这是一个网状结构或心理地图。(在我学习过心里表征以后,我觉得大人认知的迭代与孩子认知的语言发展有相似之处)

    这就使语言快速学习成为可能,而这个过程叫“快速绘图”
    因为儿童在听到一个词后,不是根据几种背景寻找定义,而是把它快速放在自己心理语言网格的一类上,这种快速附着就是快速绘图。
    比如儿童如果知道狮子,老虎就容易被绘图,到动物园去玩一次就可以对多种动物进行名称的快速绘图,尤其是动物园会把相似的动物安置在临近地方,这为儿童学习发展搭建了脚手架。

    快速绘图存在不精准的特点,比如对儿童来说,知道上海,但不知道上海的邻边城市。在2岁开始显露此特点,儿童掌握的语言线索越多,其快速绘图做的越好。比如对数字的学习,知道10以内的8.9等,再学习18、19就容易绘图。

    2.词与逻辑局限性
    逻辑外延现象是和快速绘图相关的,比如儿童在学会一个词后,会用它来指称同类别的其他客体。
    比如孩子看到骆驼会认为是马,因为个头、颜色、头、腿等都像马,但快速绘图误导他们是马,这就和他们逻辑外延有关,当他们不知道一个词怎么说的时候,通常会插入另一个词来表达。
    但逻辑上,类似

    “谁/谁的,刚做完/早做完了、这里/那里、昨天/明天”等,有的孩子掌握起来稍微困难些。

    比如有的孩子醒来问妈妈,“明天到了吗?”因为妈妈跟他说,“到了明天就带你去游乐场”。

    3.听与说
    这里作者没多介绍听,反而强调了读写能力对语言发展的影响,介绍5个促进儿童语言活动的干预手段:

    1)关注编码的教学:儿童要学习阅读,把写出的词变成说出的词
    2)阅读书籍:如果儿童再阅读时提问、回答问题最好
    3)父母教育
    4)语言进步:在儿童最近发展区(即不太容易也不太困难)帮助儿童掌握词汇
    5)学前项目

    关于第二语言(双语学习)

    作者的观点是:
    幼儿期是语言学习的敏感期--可以快速轻松掌握词汇、语言和发音。
    幼儿号称“语言海绵”因为他们像海绵一样善于吸收听见的点点滴滴的语言。语言学习是动力系统的一个例子,在发展过程中,语言影响着发展的其他部分。幼儿爱说话是一项有价值的特质--对大人说、对其他所有人、动物、自己甚至玩具说,用不着因为用词、发音不准、语法不对或者说的不流利而苦恼。

    对于第二语言的学习,孩子们会不会混淆?答案是不会。
    幼儿期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无论是学习一种、两种还是三种语言。神经科学发现,双语儿童的语言学习位于同一脑区,但是管理是分开的。

    Dr.魏也做过此问题分享:为什么孩子学习两种语言不会混淆
    有个真人秀短片是:说不同语言的大人(英语、西班牙语、汉语、德语、法语)等7国语言和一个俄罗斯4岁小女孩贝拉进行不同语言的交流。
    小小年纪除了对不同语系(德语、法语,还有难学的中文、西班牙语系),
    贝拉能够根据不同的对象进行语言转换,这不是特例。著名作家龙应台说到他的儿子,“她从小和儿子交流是国语中文,爸爸说的是德语,爸爸妈妈交流的是英语,在学校里老师同学交流的是瑞士语。这样每天面对的是4种不同的语言,安德烈不仅没有混淆,而且面对来自家里的不同客人,说不同的语言。”龙应台说,孩子的脑袋里就像有不同的按钮才有上面的反应。

    生活中,比如老人带孩子说方言,孩子跟着也学会了,但面对父母说的是普通话,在遇见外教老师时讲英语。
    还比如我有同事是朝鲜族人,会讲韩语、英语、地方方言、普通话等,从来都是自由切换交流。

    书中包括很多知识体系都认为孩子学习语言过程中,会自己形成两套或多套语法系统,而不会发生混淆。他们转换语言时,反应可能会慢1毫秒,但他们大脑的整体机能很好,而且对老年期阿尔滋海默症有一些抵抗力。

    对于两种或多种语言的学习,当然是越早越好。
    神经科学研究显示,在青春期、成年期才开始学习第二种语言的人通常会显示出每种语言不同的激活区,而且反应速度会放慢,尤其是一边听和说,一边默默翻译。
    比如日语的学习,La 和Ra两个音很相近,但实验测试7个月的日本宝宝和美国宝宝在听到各自妈妈发这两个音的时候可以转头回应,但1岁以后的宝宝却反应不是那么明显。(@Dr.魏的语言发展实验)

    每个孩子小时候都是外国公民,趁早刺激,越可以很好地引导孩子语言发展,2岁以后的孩子会慢慢丧失辨别母语中没有的那些音的能力。脑科学研究发现,孩子从小学习外语,在孩子的语言表征区,母语和外语是网状交织在一起的,就像前面讲的同一区域,但是分开管理的,两种语言都可以流利转换。

    对越早学习第二语言的方法就是浸入式学习,书中也提到有些幼儿项目主张“语言沐浴”的案例。同时强调,电视不是好老师,因为儿童需要的是在最近发展区内的个别化的、反应敏捷的指导,研究表明,花很长时间看电视的儿童,其语言发展较慢。

    总结来说,大量接触两种语言,伴以鼓励和重复练习,可培养出平衡的双语儿童,这不仅带来流利的语言能力,而且对认知和社交技能也有好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儿童的语言学习和发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gqff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