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为了生活。
好奇心日报里有一个叫「为什么读书」的一个订阅栏目。旨在“筛选值得一读的书,并提供一些书摘。”总之就是一个书单推荐栏目。
图片来自好奇心日报今天偶然打开一刷,终于看到了一个可以回答栏目名的一个很棒的答案。来自其推荐的一本书——
图片来自好奇心日报App01
为了生活而读书,这是蒙田的回答。
生活,多么常见的一个词,经常在「如常」与「无常」之间徘徊不定。但是王尔德却反驳道:
“生活是世界上最罕见的事情。大多数人只是存在,仅此而已。”
「生存」与「生活」,有什么不一样么?一直以来,每个人拼命努力工作的目的,不是为了「生存」,就是为了「生活」。
“没办法呢,因为我要生存啊...”
“我能怎么办呢?我也要生活啊...”
「生活」在人们眼里早已沦为是与「生存」一样的概念,一样的定义,一样的无可奈何,一样的无能为力。
但是「生存」与「生活」总归不一样,虽然它们因为有个「存活」的共同特征而长得很像,但是它们真的不一样。
「生存」总是被迫的,但「生活」会反抗,因为生存是无意识的,只是靠着千百万年遗传下来的求生本能,而驱动着你去吃饭,去睡觉,去工作,去游玩。这虽然也是生活的一种样子,但并不是全部。
熊培云说,一个人,在他的有生之年,最大的不幸恐怕还不在于曾经遭受了多少困苦挫折,而在于他虽然终日忙碌,却不知道自己最适合做什么,最喜欢做什么,最需要做什么,只在送往迎来中匆匆度过一生。
02
一直屈从于自己生存本能的人,同样也屈从于命运。他们最相信有命运这回事,“这一切都是命啊”是他们的口头禅。
但蒙田却说——
“命运对于我们并无所谓利害,它只供给我们利害的原料和种子,
任那比它强的灵魂随时变换运用,因为灵魂才是自己的幸与不幸的唯一主宰。”
由此,我所理解的命运,就像是一辆已经被设定了自动巡航模式的汽车,依照求生本能的逻辑路线,载你到生命的终点站。而作为车上的司机,如果没有意识去关掉这个自动驾驶的模式,自然也没有意识到并不是自己在驾驶,而是车自己再开啊...
而真正在生活的人,无论是方向盘,油门、离合还是刹车,一定在自己的有意识的控制和调整之中。
蒙田在他的《随笔集》里写道——
“世界上最伟大的事,是一个人懂得如何作自己的主人。”
也就是充分利用作为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有意识的去改变和调整生命的航道。
让蒙田来回答你:为什么读书?03
“人最难做的是始终如一,而最易做的是变幻无常。”
蒙田再次表示。
所以自春秋以来,就有对“人”到底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的争论。
所以,《当怪物来敲门》里的树怪告诉康纳·奥马利说——
让蒙田来回答你:为什么读书? 让蒙田来回答你:为什么读书?所以,为了生活而去读书,不仅能让你脱离无意识的生存状态,挣脱本能的摆布,改变命运得知自定航道,还能让你知道此刻在做什么,在善恶之间的什么位置,以及为什么活着。但起止就读书是为了生活,其他的也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