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
安全感左右人一生的幸福指数—成人依恋模式

安全感左右人一生的幸福指数—成人依恋模式

作者: 猪猪的小猫妖 | 来源:发表于2020-03-29 00:17 被阅读0次

     

          今天和大家来探讨如何获得安全感——成人安全依恋模式。前面我们简单的去赘述了一些孩子的依恋模式它是怎么形成的?由于父母的不同干预方式导致了宝宝的依恋方式不同而引起终身的影响,相信大家已经找到了一些答案。

        我们就更深层次的来了解一下自己的过去和我们现在的样子。为什么我总是那么纠结、不自信、甚至比较冷漠,漠不关心,有的还有报复心理。相信在这里的时候我们就慢慢的去认识到安全感真的很重要,科学家们对这些进行了一些评述,听听科学家们的一些研究方式。

        约翰•鲍比尔提出了<安全基地>,他是来自英国的内科医生兼精神分析师,他认为孩子与父母的生活经历对内在的幸福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种幸福感也称之为安全基地,所以我说了这样一句话:安全感左右人一生的幸福指数

        马利爱因斯威斯做了一个测试是<短暂的分离测试>,我们简单对他也进行了一些描述,就是婴儿在陌生情景的一些测试,测试的是一个1岁的孩子,与其主要照顾者妈妈的依恋关系的黄金准则,在这个实验情景里让一个婴儿被带到一个房间,房间里有一些玩具、一个陌生人和一个双向镜来让人们观察房间内发生的事情。在这个实验过程当中,先是把婴儿留在房间里,和陌生人待在一起,接着她的妈妈返回。然后妈妈和陌生人都离开三分钟,最后妈妈再回来,在这个过程当中,有专业人士对妈妈返回时的态度,或者是他的互动方式行为进行测试,在这个测试的过程当中,得到了一手资料。

    安全型依恋型:当妈妈再次离开孩子的时候,妈妈不见了,孩子会感觉到非常烦躁,当妈妈回来的时候孩子会主动寻求亲近,很快就会得到抚慰,然后继续玩他的玩具。

    回避型依恋型:妈妈走和妈妈回来都好像跟他无关,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也许有的人会自己就觉得“哎呦,我们家孩子特别好。”在这个过程当中,您在与不在无所谓,您自己好想想您的价值存在到底是什么?但是对这些回避型依恋的孩子进行测试的时候,他们发现其实是注意到妈妈的,只是对他的来与走无动于衷,表面上的这种冷漠而已。

    矛盾焦虑型依恋:他看到妈妈再次回来,急切的想寻求亲近,但不容易受到抚慰也不能容易的返回玩耍当中,一直缠着妈妈似乎特别的担心妈妈再次离开,甚至怀疑妈妈不能够去安抚自己。

    阿兰斯洛夫发现早期依恋在这个过程当中对于孩子未来,如:学习生涯,包括参加夏令营到成年当中它的各种不同的依恋表示也会发现了跟早期依恋的关系。比方说他们做一个这样的测试,在夏令营的过程中,他们把孩子带到教室里或者让他们去参加一些其他的活动观察孩子如何与他人的交流,同伴如何对待他们以及它们如何与家庭以外的成人进行交流的过程当中,他们会发现长期稳定的这种依恋关系与孩子成长有着很大的关系。

    安全型依恋的婴儿长大之后,他们具有领导力。

    回避型依恋长大后的孩子,可能会遭受到同伴的冷落。

    矛盾型依恋长大的孩子,心里充满着焦虑,非常的不确定。

    紊乱型依恋长大后与他人交往以及情绪调节上会出现很大的障碍。

    仅仅只是父母对于孩子做出的这种行为的不同,就会导致孩子不同的依恋类型的形成。玛丽梅因他再次就马利爱因斯威斯之后,他又做了这样的一个婴儿陌生情景的测试,他们发现有的孩子看到妈妈会混乱迷茫,会引起孩子惊恐,并且出现烦躁易怒,甚至会导致好像是没有办法去驱除那种恐惧,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玛丽梅因就提出了第四种的依恋关系,叫做紊乱型依恋。

    那么成人的心理状态是孩子依恋状态最有利的测试工具,其实我们都知道孩子是父母生命当中最重要的篇章之一,每一代人的成长都会受上一代人的影响,同时又影响着我们的后代,所以我们有的时候说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什么样的孩子,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其实在这个过程当中也许就是这种榜样的作用,我们在这里有无数次的机会给孩子做出了榜样,暗示在她的心里就会进入潜意识而成为一种模式,即使我们父母做到最好,由于他们的成长环境和我们不同,我们也不会从父母那里获得多少有用的经验,更不用说再把这些经验传递给我们的孩子,所以为人父母,我们就要去学习,因为我们每天都在现场直播,大家想一想,生活不是彩排,每天都在线直播成长不可逆,我们不可能倒回去或者回去再来一遍,作为父母的我们,就真的要且行且学习。那么既然说“自己是原件,孩子只是复印件”来说,我们就应该思考一下,我们的童年经历,我们才能够去理解孩子的生活,以及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才可能去跟孩子进行一个有效的相处。有人说:“老师,我们又不回到童年,我们又不可能让我们的日子再来一遍。”可是过去一定跟现在和未来有关,你们说是吗?

    通过这种状态当中让我们去深深的去理解了我们其实很多时候特别想自己重新选择,可是我们却无能为力,伴随这样的一种自我的成长和自我的一个接纳和理解的过程当中我们开启了我们自己的一种依恋模式,而这种模式对于孩子有绝大的影响,那么孩子和成年人当中,他们不同的依恋模式会彼此之间有什么样的对应呢?

    首先我们来说安全型依恋,他在这个过程当中是他小的时候就是安全型依恋。如果一个孩子小的时候是回避性依恋,那么他长大后也许真的就可能会成为拒绝型依恋的人。如果孩子小的时候是矛盾型依恋的,那她长大后很可能是一种专注型或者纠结性恋。如果孩子在小的时候是紊乱型依恋,那么也许他成人之后就是一种情绪缺失型依恋。

      针对这个情况,我们就逐步的了解了这些,您千万不要在这个过程当中立刻想,自己是什么类型的?重要的不是把自己归到哪一类,而是出现不同类型这个过程当中你要去学会接纳这是正常的,因为我们的父母不同,孩子自然会形成不同的依恋模式。我们要做的是 依据这些不同的依恋模式所流露出来的信息加深对自我的理解和认识,这样才能促成我们与孩子形成的安全型依恋。

      我们再次来说一说安全型依恋,其实成功的方法是一样的,而失败却真的是五花八样。安全型依恋的人,其实在认识自己的时候他比较有一个确认心并能够理解自己的生活,能做出一些连贯的描述,那么他在这个过程当中对自己有很清晰的认知,对别人也能够完全的理解,建立的关系有非常强大的承受能力,内心相当喜悦,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做过了很多的实验,在他们去做这些问题的过程当中,安全型依恋的人,他们在表达自己或者描述自己童年的时候是非常连贯的,而且他们在这过程当中的内容比较细致,甚至详细到了一些动作行为,并且他非常的适应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们能够去很好的协调一致的去进行分析和认知,认识到自己现在和过去的关联,和过去对自己的影响。那么获得安全型成人依恋这个过程当中他们就会表现出来,在早期过程当中他们有一个清晰而全面的认识。

    拒绝型依恋是早期与父母的缺乏情感交流的那种成人其身上可能会出现这种拒绝的情况,拒绝型父母与孩子,对孩子反映不够灵敏,内心世界好像习惯于孩子亲密拥抱,对自己发出的情感信号也不予理睬,也从来不去说“我真的去拥抱,拥抱我自己,我现在生气了,我现在怎样”,对生活经历描述有特别的隔阂,常常他会说我自己想不起来童年了。这些似乎感觉不到他人的存在,感觉不到过去经历对自己的这种影响,这类人在生活当中,特别是在人际交往当中,大多数是左脑思维模式处理问题的,表面看上去很冷漠,实际上他的潜意识里很看重生命当中的人,就是那种外冷其实内心想热的那一种人,那么这类型的人他的整个成长之路对于孩子将来的反应会怎样,就是他的本身在他似乎已经适应了这种冷漠的人际关系和情感,那么他经常和孩子这样模式互动的时候,孩子很可能就会尽量的去降低对于照顾者的情感的依赖甚至是期望,结果就会出现对人冷漠,略写这种封闭的状态,不仅只是孩子和父母之间这种关系,其实孩子和他人关系也会这样很冷漠,比方说和同事,同学,甚至和自己亲密的爱人。

      那么爸爸和孩子或者妈妈和孩子之间,他们所有的回避型的共性是什么呢?他们特别妨碍对于自己内心感受的这种认知,他们拒绝也就是为了防止内心脆弱,早期的是自我保护,但最终对于他人特别是与配偶以及孩子相处起来就会备受阻碍。家庭幸福指数就会降低。他们的形式是口头上的贬低对于依赖的重要性,他们会说“我才不在乎”,“无所谓,我根本就不需要,我根本都不需要跟他们怎么样”。我最记得曾经有一个老师,她经常会描述自己在她的童年当中去经历这些的时候,她总会说我不在乎,那么当她成年之后和我们同事在一起的时候,记得有一次去一趟草原玩儿的时候她也是一个人在那里,我会说你可以和大家在一起呀!这样的时候你是不是太显孤单,大家会觉得你怎么样?她回答无所谓啊!其实他是外在这样其实内心是渴求的,因为在很多的时候他总会去在乎或者在意别人的眼神,那么我们给出的方案是什么呢?多激发右脑思维。

    矛盾型依恋的孩子,他长大后很可能是一种专注型的依恋,那这是为什么呢?小的时候,他所说的照料变化无常或者过度依赖或者非常的敏感。您看这是两方面,一种是照料无常,一种是过度的依赖父母的包办还有一种是父母过度的敏感,这样都会造成这种人的矛盾,长大后他对依恋有种专注的态度,内心总是满满的焦虑和不确定。有的人说孩子哭的时候,我要立刻去抱,否则这情况下就会导致孩子安全感缺失,那是要分不同年龄段,六个月之前您要及时回应及时满足。六个月后,您要及时回应延迟满足。所以不同阶段的干预方式,就应该根据孩子的变化而变化,而不是一招治天下。后期我们会在孩子情绪方面,孩子犯错的方面,孩子哭闹,发脾气等等方面都会有一定的解释。

    那么专注型的父母与孩子很可能会妨碍父母感受孩子发出的信号,甚至很难准确的去领会孩子的需求,我们讲过孩子的依恋方式跟父母对他的判断和介入的时间和方式会有直接的关系,那么整个过程中特别是那种矛盾型父母,他们就会对孩子缺乏信任,怀着怀疑和恐惧,因此它们会常常感到内心非常的压抑。生活当中,他们甚至会嫉妒孩子跟谁好,比方:妈妈会特别的嫉妒孩子和爸爸的关系好,或者爸爸会嫉妒跟妈妈关系好,甚至会嫉妒跟老人关系好。不理他,给他的关注太少,那么再有就是对生活经历总是充满小故事,她们会有生活故事但是总是很碎片化,并且聊着聊着就会偏离主题谈不下来,不像安全性依恋的那种孩子一样去描述自己整个成长过程是一个完整的。

    那么在很多的时候,他也是因为经常被干扰造成这样,比方说,有些人他为什么会去嫉妒孩子不和他关系好,和爸爸/妈妈关系好。这种人一般可能在成长中很可能他是多次家庭或者父母特别的忙,总是记得自己经常会遭受一些不公平的待遇,比方说老师,父母等等。他总觉得他们对别人好或者是他们对别人很宽容对自己很刻薄,甚至有时候被打过,我不知道大家看到过《安家》这部电视剧没有,其实房似锦就是这样的,所以在很多的时候他都是很矛盾的,在他的整个生命的当中他会特别的恐惧,所以他会对家庭没有信仰,甚至对他人比较冷漠,漠不关心,个人能力再强,在没有经历别人的干预或者是改变的时候,他的个性是非常非常孤独,这您也许就真的理解了那些为什么那么冷漠的人他的特点了。

    不安全依附模式当中都存在表现形式却不尽相同会建立心理防御层,那么其实这个心理防御层在小的时候它是可以起到保护自己的,但是成年时候对自己和他人或者自己对自己跟孩子的关系就会非常的糟糕,那么给出的建议解决的方案是:其实自言自语是一种自我照料一种有效的方式,用明朗的语调和自己说话就是用左脑思维的语言逻辑排除右脑思维所产生心里焦虑,找到这种方法就会让右脑学会自我抚慰,比方说在孩子惹您特别生气的时候,自己跟自己说亲生的,亲生的,亲生的,亲生的。

      其实我也用过这样的方法,到我成年了会去做一些我自己不敢去挑战的事情的时候,我会进行自我激励,“我喜欢我自己,我相信我自己,我是最棒的,我是自然界最伟大的奇迹,我拥有美好的人生,好的事情不断的发生在我的身上,我每天都很快乐,我有能力做任何事情,我可以完成任何目标,我爱我的人生,我爱周围的每一个人,任何事情发生,必有助于我成长,我一定坚持到底,绝不放弃,我每天一定进步成长,成功一定属于我,一切美好,为我而来”,那么在这个积累的过程当中,我真的想说,我也是在拥抱自己有时候那个自己胆怯的内在。

      所以亲爱的家长们,我们真的需要进行这样的一些自言自语,那么情感缺失的人准确的来说就是紊乱型的依恋,这些都是由于父母的忧伤或情感缺失造成的,那么父母他们情绪无常,因此常常吓到孩子,让孩子惊慌失措的长大。当他们听到孩子哭声的时候就勃然大怒或者孩子一声哼唱一边蹦跳着跑到客厅,他就开始呵斥孩子或者孩子要求自己干点啥,总是心烦的不耐烦,甚至有的时候想动手打他们。那时常这样的模式会导致孩子形成紊乱型的依恋,比方说有个酗酒的爸爸,母亲爱发牢骚,两人发生矛盾,母亲暴躁不安,常常闷闷不乐的生活,脸上从来没有笑容,经常好像想哭,或者刚哭过,孩子在这样成长过程当中就会觉得心烦意乱,那这样的孩子很大的程度上他可能真的就会出现这种情感缺失型依恋,我们知道了这一切的时候,我们真的就想说如果是情感缺失型依恋的人他们的亲子关系其实很难修复,那建议解决的方案就是:进行同年人的情感创伤治疗,勇敢的去面对接受过去难以承受的情感记忆。

      那么最后想抽一点点时间来讲一讲另外一些话题,关于安全感的。比方说,到底什么会影响安全感呢?我简单的说,家庭的动力会影响安全感,有人适不适合把我的孩子在长大后送到亲戚家或者寄宿?我真的想这样说一句话,孩子不宜离开父母进行寄读,是“读”。孩子将来有出息,从小离开父母在其他家庭当中长大。为了孩子将来出人头地,孩子离开父母寄“读”好吗?有好学校,让孩子去寄宿学校等等,这种事情在我们的小的时候是经常能够看到的。比方说,我的爱人其实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他的父母为了让他能够将来出人头地就把他送到了一个大的城市当中去学习。他就跟着他的二姑还有二爹,就是我们就叫二叔。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们其实都很爱他,因为他是几代单传的一个男孩儿。可是无论怎样,他跟自己父母和跟其他亲属在一起关系是不一样的。即使到了现在,我想说的是他经常跟他的爸妈在一起是无话可说的,最多也是:爸爸,你吃点儿啥?妈,明天吃点儿啥?后天吃点啥?好像他们的爸爸妈妈就是一个吃货而已。甚至他到现在跟自己的孩子去沟通的时候语言也比较苍白,没有多少能够去促使他跟孩子聊下去的动力。另外就是我老公总是看饭吃,无论在什么时候除非在我家,比方说就我们家庭三个人在一起的时候他能吃饱。其他的时间他总是看着别人吃完然后他才去吃饭。这个跟成长经历有相当大的关系。

    所以这些有人说我们家孩子特别好。其实经常离开父母去寄读的孩子,他们表面乐观,其实不喜欢说心里话。而且有的时候真的会出现那种报喜不报忧,您就想想常常不报就会梗,他就会堵在那里。甚至有的人会过分的独立,感觉到自己谁也不需要,就像我说到的那个主人公不和陌生人说话,就是欢乐颂当中的那个安迪,大家还记得吗?也有的孩子会有攻击性行为,为什么呢?因为他没有人保护,他经常自己一个人在外面,那么这样的时候,他只有自己强拳头或者其他的语言暴力,才能够让自己有力量。另外一种就会出现自我保护防范意识非常的强,因为她真的会觉得周遭环境不安全。

    另外我要讲一讲的是孩子不宜离开父母进行寄独。很大的程度上来说现在事业真的很忙,人的压力很大,又要供房又要供车贷等等。我们很多的家庭面对着事业和分离。可能孩子和爸爸妈妈是分开的成为了留守儿童。这个话题我们都知道社会上很关注,肯定对于孩子整个成长是不利的。

    那么我要在讲的是一个“婚内单亲”,这四个字婚内单亲是什么意思呢?孩子经常只是和一方比方说妈妈在一起,这些过程当中就非常的恐慌,比方说孩子有的要去处理很多的夫妻关系,因为一个妈妈经常和爸爸分离他是得不到爱的滋养的,无论是在生理还是在心理等等方面,他就会有很多的低落情绪,这样的过程当中很大程度上来说孩子就要去又承担,例如儿子就要去承担“丈夫”的角色,那么另外的时候他还要处理很多的关系,我真的想说,不要出现古时候那种寡母孝子或者寡母逆子的情况。 比方说前段时间说某某高校的一个状元,他把自己的母亲杀了。我觉得是内在安全感的缺失造成的,包括到他自己母亲整个培养过程当中教养方式导致的,孩子真的不宜离开父母寄读,因为孩子本身来说,他需要父母的怀抱,在父母身边快乐的成长,父母最需要的其实就是亲手抚养孩子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亲爱的各位伙伴们,不要给社会增添一名“父母双全的孤儿”,这句话再重复一遍,不要给社会增添一名“父母双全的孤儿”,比方说我们的父母在外打工,就是为了给自己的挣一个好的宅子把孩子留到了爷爷奶奶家,姥姥家,其实这个孩子真的是父母双全的孤儿。

    那么另外寄宿会造成很的伤害,并非能立刻显现在婚后生养孩子之后,就会显露出来,比方说在这个过程当中他忍受不了孩子哭闹,忍受不了与孩子分离,前面讲到的是忍受不了哭闹,还有一种忍受不了分离。

    我在幼儿园呆了十四年,记得有一位妈妈她把孩子送到幼儿园来上学,她哭着把孩子送进来,然后放学一见面就开始哭,我特别特别的不理解她,为什么这样?其实不是孩子离不开她,是她自己本身离不开孩子。还有一位父亲,他就一个人趴在幼儿园的外面,然后悄悄在外面看着里面,对孩子极度的不信任,那么后来我们的孩子就告诉某某同学,你爸爸在外面,最后导致的是这个孩子差不多一个多月总是往窗户外看,一看就哭,所以这些一定跟他的本身和他的父母的亲子关系有关系,另外就是对于孩子过度的依恋,过度的保护,极度的没有耐心,冷落报复心强,这些都是跟他小的时候没有在父母的身边正常成长有关的。

    最后呢,我想给大家12个问题,问问大伙儿。

    1. 你怎么看待涨你家里都有哪些家庭成员?

    2. 童年时你和父母相处的怎么样?

    3. 你和母亲与你和父亲的关系有什么不同?它们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在和父母相处上,你有什么喜欢或讨厌的地方?

    4. 你是否被父母拒绝过?是否受到过父母的惊吓?是否还有其他一些经历让你感到难以承受或者精神上受到了创伤?它们对你以后的生活有没有影响?

    5. 小时候父母是如何教育你的?这对你的童年有什么影响?对你现在为人父母有什么影响?

    6. 你能记起很小的时候和父母分离时的感觉吗?这种感觉怎么样?你是否和父母有过长期的分离?

    7. 在童年或者长大以后的生活中,你的生命中是否有重要的人过世了?当时你的感受如何?这对现在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8. 当你高兴或兴奋的时候,你的父母有什么反应?当你烦恼或不快乐时,他们的反应又怎样?

    9. 小时候是否还有其他人照顾过你?他们照顾得怎么样?有没有发生过什么事情?你是否愿意让其他人照顾你的孩子?

    10. 小时候遇到过困难吗?当时你有没有依靠你和父母或者其他人建立的关系走出困境?这些关系对你有什么帮助?

    11. 童年经历对你有什么影响?你是否因为童年的一些经历特别讨厌某种行为?你是否想改变某些行为习惯但遇到了困难?

    12. 你认为童年经历对你成年后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在和他人相处以及对自己的认识上,你最想改变的是什么?"

    大家去解答一下,其实我没有办法给大家去进行这个真的是一一的矫正。您是怎样?这是一个课后的课程,说心里话,这一定是在线下完成的,但是我真的想说线上有很多的不允许,但是足可以让我们去思考,大家可能在从中当中会找到一些您自己内心的想法。

    最后我想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阿兰斯洛夫发现:依恋关系是可以改变的,也是可以不断发展的,特别是在孩子的早期教育阶段,因为从脑科学角度来看,这种神经元的信号发送模式,其实他是可以能够和过去未来有关的,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们的这种模式里过去的经历和适应的这些情况下都会产出突触连接,并且这种连接一直会保存在记忆当中,在依恋情形下这种调节的模式和内隐记忆发生重叠,他就会根植于人的早年。后面的课程聂老师有时间就会给大家讲讲大脑是如何去成长的?

    我再次想说一句,这样的好消息:依恋主要是关系经历,而不遗传形成的,所以千万不要去指责你的爱人说这个给他(孩子)遗传了,绝对不是。

    最后想说,我们注定不会重复父母的生活,也不会重复我们的过去,但是解读生活能够使我们依赖已有的经验,然后我们去超越过去的局限,为自己和孩子创造新的生活,并且帮助建立良好的关系,这种关系有助于提升孩子的幸福感,帮助孩子建立内在的安全感,适应能力,以及与他人相处的能力,而这种过程是父母应该给予孩子的,这本是孩子应该拥有的权利也是我们必须去履行的义务和责任。

    看完文章您在这反思当中发现了什么?您是不是希望父母儿时对你可以采用另外一种这样的陪伴方式?甚至您可能更会深思的是父母早年对您的这样的一种照料方式,如何影响今天您和您的孩子的相处模式?
    大家可以思考,共同去思考这样一个话题,您认为一位好的妈妈或者是好的爸爸应该是什么样的,父母做到了什么?你自己又做到了什么呢?在这个过程当中,让我们再次坚信一点,只要是关系经历,而不是遗传。

    文章来源聂海燕老师微课堂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安全感左右人一生的幸福指数—成人依恋模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gteu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