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在读余华的《活着》,它讲的是徐福贵这位老人的一生。由家财万贯变得一无所有,由亲人陪伴到孤老一人。
活着整本书的语言平淡朴素,以第一人称自述手法来写,很有代入感。全文只是在讲一个简单的故事,却能直击人的内心,让人潸然泪下,令人难以忘怀。
有人说看《活着》会让人感觉到绝望,令人窒息;但余华作者本人说过他真正写的是希望。是活在逆境中的希望,只要活着,就比什么都强,唯有活着,才有希望。
读余华的《活着》,让我参悟人生,体会生命的真谛。
1、活着需要念想
经历了家变,因福贵的好赌家里由家财万贯变成了一无所有,父亲相继去世,妻子家珍被老丈人接回家。这是多么可悲的开端。
很记得那句:俗话说是笨鸟先飞,我还得笨鸟多飞。
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少爷,开始承担起照顾家庭的责任,和龙二要了五亩地,开始下地干活。
母亲病重,进城给母亲找大夫的时候被拉去国民党当劳力,这一去是三年。
想逃离,却不敢。跟着部队,经历了多少的生死,每次都能从死人堆中活着。是因为福贵一直都想家,他想活着回去。
这一仗打下来,我知道什么叫打仗了,我对自己说再也不能打仗了,我要回家。我就站起来,一直走到那位长官面前,扑通跪下后就哇哇哭起来,我原本想说我要回家,可话到嘴边又变了,我一遍遍叫着:“连长,连长,连长——”
读到这,忍不住心一沉,福贵他回家的欲望是有多强呀,居然话都说不出来。
福贵他有念想,他想他的家,他的母亲,他的妻子,他的孩子们,他一定要活着回去。
2、活着需要勇气
最让人潸然泪下的情节莫过于有庆的离世,中午上学时还活泼乱跳,下午就在医院因输血过多而死亡了。
那天晚上我抱着有庆往家走,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抱累了就把儿子放到背脊上,一放到背脊上心里就发慌,又把他重新抱到了前面,我不能不看看儿子。
难以想象,那时候的福贵得有多奔溃,妻子家珍又得了“软骨病”,迟迟不敢将这消息告诉妻子。一连几天晚上都在有庆的坟前守着,白天直接下地干活。
而在接下来的岁月里,凤霞生孩子去世,妻子家珍“软骨病”去世,女婿二喜工地出事故去世,外孙苦根因自己糊涂煮了半锅豆子给苦根吃而撑死。
一个个亲人相继离世,让其成了孤家老人,福贵仍坚持活着,这需要多大的勇气。
而反观成了县长的春生,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因受不了每天被人吊起来打,不顾自己的妻儿,最后选择上吊自杀。
一个人命再大,要是自己想死,那就怎么活不了。
3、活着需要看淡人生
人活着不如意的事情十有八九,有的东西不必计较太多,学着放下,活着就好。
我是有时候想想伤心,有时候想想又很踏实,家里人全是我送的葬,全是我亲手埋的,到了有一天我腿一伸,也不用担心谁了。
这是福贵对自己的评价,每次看到点生活的希望,不久后又引来绝望,接二连三地失去亲人,到最后晚年只能同一头老牛度过。
他伤心但踏实,不再有牵绊,但会努力活着。我想这就是福贵看淡人生的表现。
与牛为伴,唱着: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当和尚。
通过余华笔下的老人徐福贵,再看看当下的我们。有多少年轻人因为一点点小事就想不开不惜伤害自己,那样值得吗?
正如余华所言: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比起福贵,我们的人生不知顺畅了多少,请好好珍惜当下,珍惜生命吧!活着比什么都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