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设计师要懂沟通术》| 会议沟通

《设计师要懂沟通术》| 会议沟通

作者: oniahi | 来源:发表于2020-12-20 23:42 被阅读0次

    *设计师:用户体验设计师
    *沟通术:会议沟通技巧

    会议是一个沟通讨论的过程,难免会产生各种不同的问题,难点就在于如何解决人们的问题,并最终达成共识,完成目标。会议沟通术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在这四个阶段中付出一定的努力,就能达到想要的结果,最终与各干系人员达成共识。

    会议沟通的四个阶段

    step1:理解

    image.png

    会议沟通的第一个阶段是首先做到理解他人,只有理解对方的立场,站在对方的角度回答问题,才能使沟通更加高效与顺畅。概括来说理解就是在会议之外了解他人的行为意识,在会议之中配合他人的行为意识:

    会议外
    会议外理解他人,可以从以下四点入手:
    他人也是普通人
    • 在工作上,“我现在手头事情太多”、“我马上要开另一个会议了”、“我在赶任务截止期限”...
    • 在压力上,“老板刚刚反驳了所有意见”、“上级刚刚缩减了预算”...
    • 在生活上,“下班了要去医院照顾父母”、“下班了要去接小孩放学”...

    即使是在一起开会,每个人往往还有不同的事情要处理,既有公事又有私事,那些事可能比我们的项目重要得多。所以,别人对我们的态度和反应往往基于会议之外所发生的事,而不是我们所呈现给别人的东西。想要理解他人为什么会有当下的反应,把对方看作一个生活里的普通人便清晰很多。

    学会融入干系人

    主动了解干系人并建立好良好的关系,才能深入理解干系人,“唯一能阻碍我们建立良好关系的是我们自己”:

    • 创造共同经历,一起吃饭、下班,在经历中营造好的氛围;人们更喜欢好回忆而不是坏印象
    • 找到共同点,找到彼此的共同点往往非常简单,可以在任何方向,价值观、习惯、爱好、电影、音乐、运动...让自己能够进入对方的世界。
    • 提出人们自身,谈及个人的问题。提出简单、开放式的问题了解他们,或主动介绍自己
    强调任务的愿景

    任务不仅仅是执行,也是一种愿景,即我们希望通过这么目标能达成什么样的愿望。不同的人所看到的与想要看到的内容都不一样,工作中也是一样:

    • 在合作的伙伴中,我们总是关注中间步骤,只看眼前
    • 而高级管理人,却关注最终结果,看重发展

    所以在会议中,我们不仅要介绍产品细节,还要补充最终目标,表明自己的前进方向,同时愿景能给任务增添意义感

    认清影响者

    通过建立用户故事,可以帮助站在干系人的角度看待问题: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总之,在会议之外,我们想达成合作,必须学会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经营人际关系,更多的理解意味着更好的配合,或许这也算是一种兼容~理解即兼容!

    会议中
    在会议中如何减少认知负荷,清晰有力的表达?第一时间是去发现和排除干扰,并做好这三步:
    1)预估干系人的反应,回答一系列问题
    • 提前写下不同干系人所可能提出的问题,列成清单
    • 制定备选方案,并作出回答“为什么这个方案比备选方案更好?”
    • 准备数据,在需要支持的部分补充有用的数据,数据永远是最有力的武器
    2)找到支持者,找到有影响力的参与者能在有需要的时候给到自己支持
    • 如果有更具有影响力的人进行参与并给予支持,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提前彩排,提前做好会议内容清单、练习演讲、为每个人做好准备
    • 专业即能力

    step2:聆听

    image.png

    沟通术的第二个阶段是聆听,根据经验来看,在沟通过程中是很容易被忽略的部分。如果缺少聆听,会让表达的一方产生很多疑虑,比如对方是否听明白了?我是否表达清楚了?为了避免让表达者产生这种疑虑,我们可以通过内隐式和外显式聆听方式来解决:

    内隐式聆听

    内隐式聆听是指通过聆听来默默的理解人们表达的意思,内在的思维活动能更好的进行思考。

    • 首先是让干系人畅所欲言,听出言外之意,努力揭露真正要解决的问题
    • 其次要把握停顿,当确认干系人真的说完时,可以进行停顿
      “有时候人们看似说完了,却又会突然想到其他的事情或更好的方式来表达,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给出停顿的时间。停顿能给自己更多思考的时间,为回复做更多的准备。停顿能让干系人看到自己的价值,感受到自己被倾听,他们所说的内容是值得仔细考虑的,而不是第一时间直接反对。”
    外显式聆听
    外显式聆听是指通过一些外显的活动提升聆听的水平,换句话说就是让聆听可视化:
    外显活动一:认真做笔记

    对决策的事项做好笔记,可以减少重复对话、减少内容回忆提高专注度、记录内容可以建立信任彼此的印象、使会议保持正轨等

    会议笔记的特点:

    • 容易获取,把笔记放在每个人都能看到的地方,有利于让所有人达成共识
    • 有条理,做好会议内容的分类组织
    • 具体,可以记录具体的建议内容,比如“××建议改变颜色,××不确定”
    • 明确,明确的决策方案或待解决的问题,比如“下拉控件变成弹出菜单”、“分类选项位置暂未明确(?)”
    • 便于行动,记录具体的跟进,比如“××需要更新原型的某个设计”、“××需要确定具体的时间”
    • 附带参考资料,如果有提及相应的网站或材料时,附上链接地址或下载地址能使笔记更有价值和意义
    • 有远见,如果有需要,可以记录后续会议需要讨论的事项,或在其他会议讨论的事项
    外显活动二:进行提问

    通过提问确认理解无误,提问不仅可以明确问题,也可以让干系人最自己的观点进行思考:

    • 你想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 这么做的优点是什么?
    • 你的建议是什么?
    • 它将如何影响我们的目标?
    • 你之前在哪里看到过?
    外显活动三:复述确认

    通过改述和复述建立共同的语言基础,为了帮助干系人更有效的回应,诀窍在于使用有用的词汇,并表达完整:

    • 改述:把“喜欢”改成“起作用”。始终要知道,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方法中,在用户和商业目标面前而言,我们重视的是哪些有效,哪些无效,要与干系人达成这个共识,从而将对话从个人偏好转换为设计有效性与实用性。
      “这个按钮需要移到这里” VS “我们特意把行为召唤按钮放在了第一屏”
      “那个箭头很难看” VS “这是特意做的细微呈现,以免用户分心”
      “这个菜单很难用” VS “我们用系统自带的下拉菜单,但可以设计自定义控件”

    • 复述:“我听到你说...”。把对方的语言改为自己的语言进行反问确认对方的意思,跨越语言的鸿沟,把干系人的语言翻译为对设计决策更有益的语言。
      “我不喜欢这些禁用按钮的样式,我不知道它们为什么不能用!我们需要加一些帮助文本或者工具提示。” VS “我听到你说你不认为分段控件在这种情境下是最好的选择,因为用户不理解为什么禁用选项无法使用。是不是这样?”

    聆听是让对方感受到被倾听,始终围绕以解决问题出发,了解对方在意的问题并使用更公允的语言与对方交流,删除一切有关自己的个人偏见。


    step3:回应

    image.png

    会议沟通的第三个阶段是回应,回应并不是简单的做出回答,而是以目标为导向,使用正确的措辞,有力的证据来证明方案,好的方案如何以优势取胜,如何分析方案中的不足与缺陷...总之回应是一个以专业的态度进行分析利弊的过程。

    回应准备阶段——调整心态与措辞

    放弃控制
    要明确的第一个要点就是,作品与成果永远不是属于自己一个人的
    检视自我
    是否带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当我们在否定别人的建议时,我们只是在给自己找借口
    首先给予肯定
    练习“肯定反射”:首先应对其他人的观点或要求给予正面肯定,其次将观点的责任转交给对方,让对方参与到解决方案的制定中
    1) 表达同意时,及时给予肯定:

    • “这是个好主意,我完全同意这个控件应该用文字链接而不是按钮。”

    2)表达否定时,从肯定中找到否定的方法:

    • 同意对方的意见,将造成一定的损失(给予无法承担的责任,压力)
      “是的,我同意‘加入购物车’的交互需要更新。该项目原定下周发布,我们将需要推迟实现新的模板,以便把这个需求加进去。你同意吗?”
    • 同意对方的意见,要使对方一起协作(人们喜欢提供意见但不愿承担责任)
      “是的,你是对的,我们的文档没有在它应该在的位置,我们需要修正。如果你愿意帮助我审查项目的这一部分并审计现有文档,我想我们可以安排优先级,确保将它实现。”

    调整措辞

    • 不要使用“你错了”,这样只会激起对方的防御,注定成为失败的导火索
    • 不要以“从设计的角度...”作为开头,这只是“从我的角度”的另一种说法,在他人看来,这个说法试图用专业来凌驾于他人之上
    • 不要使用“喜欢”和“不喜欢”,而要聚焦于什么起作用,什么不起作用,将个人偏好转移到可用性和有效性中
    • 避免使用过多术语

    使用简短的过渡回应
    营造互相尊重的氛围,强化团队意识,令干系人为接下来的回应做好准备。可以使用【致谢+复述+准备】公式做出回应,即感谢干系人所提供的反馈,复述所陈述的内容,为具体的回应做好铺垫:

    • “感谢你所指出现有应用和新设计方案的不同。你是对的,有一些重要的问题我需要考虑。我希望你知道我们花费了很多心力考虑设计方案,所以我想解释一下我们为什么这样处理网络视图。”
    • “感谢你针对主页提出的意见。你提供了大量优秀的反馈,如果可以的话,我想全部过一遍。我们对布局的考虑与我们的长期愿景和其他一些后续项目相关,所以对你来说知道我们为何采用这种方式很重要。”
    正式回应阶段——回应策略
    回应前必须要明确的一些问题:
    • 明确回应的战略,为了创造有说服力的理由,我们该说些什么?
    • 运用能帮助我们实现目标的战术,我们如何实现战略?
    • 确定共同的、相关的回应,在事情的来龙去脉中有哪些关键信息?
    • 用通用框架寻求共识,我们希望干系人接下来做些什么?
    回应策略的五个要点:

    【目标】:明确目标
    【战略】:达成目标需要的战略
    【战术】:实现战略的战术
    【信息】:运用战术所需的信息
    【回应】:引导受众做出回应的方式

    我们的目标并不仅仅是与干系人达成一致并使用自己的方式来设计,而是通过创造最好的用户体验帮助干系人达成目标

    【目标】:

    明确终极目标:与干系人达成一致

    以下三个问题的答案可以帮助我们为对干系人做出回应打下基础,任何沟通问题的核心都围绕与此:

    • 你的设计解决了什么问题?
    • 你的设计如何影响用户?
    • 你的设计为什么比备选方案好?

    【战略】:

    战略一:激发高尚动机
    如果能将设计决策和最初目标、用例、指标关联起来,团队便很难再有反驳的理由:

    “你的设计解决了什么问题?”——我们需要向团队表明,我们正在用设计解决问题,这是团队所被一致认同的目标、标准、关键绩效指标或其他成功因素,设计的初衷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

    战略二:代表用户(需要基于真实的用户观察与可用性研究,因为我们无法代表一个从未遇见或观察过的人)

    添加一个“完成”按钮:

    • 概括性地描述用户观察结果:
      我们的可用性研究发现,用户常常注意不到搜索结果自动更新了,所以我们添加了“完成”按钮,向他们明确表示操作已经完成。
    • 描述用户真实场景或用例:
      我们有许多客户使用该应用程序时无法集中注意力,他们需要确认自己已经完成筛选。“完成”按钮让他们明白筛选已完成,并给予他们对筛选器的掌控感。
    • 讲述一个代表性的用户故事:
      有一位母亲正与孩子一起使用这个应用程序购物。她的注意力不集中,没有注意到结果的更新,所以她轻击屏幕多次,对程序看起来毫无响应而感到诅丧。给她这个“完成”按钮会使这个过程更清晰,并更快地展示她所查询的产品。
    战略三:验证有效性
    关注设计间的差异,表达这些设计差异并阐明设计决策:

    “你的设计为什么比备选方案更好?”——我们必须证明我们提出的解决方案优于一切备选方案,包括由干系人提出的备选方案

    【战术】:践行战略

    战术一:展示对比

    将自己提议的设计与干系人提出的修改建议一并展示,以便看清差别

    战术二:提出备选方案

    预先准备多个可用的备选方案,表明有不只一种方法可以解决问题;当干系人提出建议时,选择一种更恰当的方式实现

    战术三:给别人选择的机会,强调取舍
    • 你知道干系人明确要求将登录表单在首屏显示,它的移动会对转化率产生不利影响 (影响转化率)
      “如果我们添加新的行为召唤,它会将登陆表单挤到页面的下方”
    • 你知道仪表板图表是这个阶段的重点,相比之下干系人的建议并没有这么重要 (项目阶段重心)
      “添加它会需要一些时间,如果这么做的话,我们将无法上线仪表板图表。”
    • 你知道这些现有选项是核心功能的一部分,而新选项价值较小,甚至会分散体验 (分散核心功能)
      “如果我们将新选项放入菜单,就没有足够空间放置已有项目。我们将需要移除偏好或历史记录。”
    • 你知道其他按钮都经过了精心设计以尽可能地吸引注意力,再加入一个按钮将造成视觉负荷过重。 (造成视觉困扰)
      “将这个文字链接改为按钮,会导致它与页面上的其他按钮竞争注意力。如果要这么做,我们就得移除或改变其他按钮。”
      ...
    战术四:请他人参与,围绕集体思维构建谈话而不是两个个体,最好是邀请提前达成一致的更具有影响力的干系人
    • 直接询问:直接询问某个成员的想法“××,你对此有什么看法呢?”
    • 保持中立:使用正确的措辞(“看法”、“观点”、“意见”)并询问开放式的问题(而非是否题)“××,你同意××的观点吗?”
    战术五:推迟决定

    如果未能将谈话推向积极的方向,要多花时间去验证所提方案的恰当性,以找出更好的解决方案

    【信息】:

    回应的四种信息维度:
    维度一:业务—从业务出发,即“它解决了什么问题”,“[设计]会影响[目标],因为[原因]”
    • 有助于实现目标(商业目标):
      “把‘先关项目’移到产品描述的上方会提升用户参与度,因为他们有更多机会看到更多产品。”
      “将‘最近项目’置于主屏幕顶端将会提升数据质量,因为用户会更加轻松地保存他们的数据流。”
      “移除登录请求将会降低放弃率,因为即使用户未登录,也可以绕过注册且仍可看到促销内容。”
    • 促进主要用例:
      “尽管我们鼓励所有用户维护账户配置信息,但这并不是应用程序的主要目的。”
      这表明我们的决策应该是把账户管理功能放置在一个下拉菜单内,而非一个显眼的行动召唤中。提醒人们始终以专注于确保主要用例(产品主要用途)的优化。
    • 建立品牌:
      指出品牌特征在交互方面的体现
    维度二:设计—描述设计决策

    使用一种常见的设计模式,这种模式能提供某种一致性,为用户设定交互的预期(能让用户知道该期待什么)

    • 吸引用户的注意
      设计更受直觉驱动,会结合很多心理学知识,某些想法会显得很有主观性,很难向普通人解释,但所看到的元素组合都旨在让用户实现从A移动到B,这一点往往很好解释。

    • 帮助干系人理解设计元素和用户行为之间的关系,决策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让用户采取行动:
      “标题和行动召唤按顺序排列,以便用户先阅读标题再点击行动召唤”
      “容器相互重叠,以便用户滚动页面时感觉它们彼此联系”
      “元素从左至右,自上而下排列,因为用户倾向于以这种顺序浏览页面”
      “我们使用绿色,因为绿色意味着行动或成功,并且这种对比会把用户的视线吸引到这个元素上”

    • 为用户创建一个流程,干系人的建议往往很有可能会打乱已经为用户规划好的使用路径:
      “我们对付款流程的设计,是为了保证下一步每个连续的控件都在完全相同的位置,这样用户就能以线性方式前进。如果我们按照你提出的建议进行修改,将会在第三步打断这个流程,导致用户不得不停止并返回,而不能继续向前快速完成这个步骤。”
      “我们的注册流程首先只要求提交电子右键地址,因为避免向用户一次性暴露所有字段,并允许用户逐步向他们的档案里添加信息,可以降低放弃率。如果我们在这一步就加上那些附加字段,验证规则将会使流程变得复杂,而一旦需要先纠正某个错误,用户流就被打断了。”

    维度三:研究
    • 经过数据研究
      将设计与用户行为相关联:
      现有数据,已经获得的可以帮助用来做决定的数据
      反射数据,对设计做出修改的前后对比数据
      “根据我们的分析,在用户流中,有64%的用户在这个步骤离开”
      “我们有数据表明,对电话号码的要求是用户转化中的最大障碍”
      “我们正在追踪这个指标,发现自从做了这个修改之后参与度大幅下降”

    • 用户测试表明
      通过真实的观察描述,创建共情的连接:
      “在上周的可用性研究过程中,我们意识到用户对‘确定’和‘取消’按钮感到困惑,因为他们过于相似。”
      “创建一个病例时,我觉得在这里输入病例很困难,因为通常我手头没有这些信息...我不得不返回去更正它,有时候我甚至已经忘记了...”

    • 其他研究支持
      将有用的研究报告保存在项目文件夹中或在共享文档中列一个清单,以方便提供给其他人。标题、作者、链接、简短摘要说明。当干系人不认同自己的观点时,可以将这些报告发送至他们,在有价值的研究面前,大多数人们都会认可这些报告。
      养成发现所需研究后立即保存至单独文档的习惯
      记录标题、作者、链接/来源、日期等
      为文章做一个简短摘要,或用一句话阐明它与你的项目有何关联
      当干系人询问时,向他们提供参考资料的清单
      为了平衡,试着去寻找支持其他观点的文章
      给干系人考虑的机会或让他们择日答复

    维度四:限制
    • 没有足够的资源
      在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上花费时间是一种浪费
    • 缺乏支持
      没有建立处理某个事物的服务
      没有处理某个事物的经验
      没有能力处理某个问题
    • 缺乏人力
      没有足够的设计师或开发人员
      没有相关的维护人员
    • 缺乏资金
      超过实现所需的预算
    • 缺乏时间
      对于现有的要求,没有足够的时间实现某个设计方案
    • 受到技术限制
      受浏览器的影响不支持
      技术成本过高
    • 遵从一种标准
      控件规范
      使用习惯
      设计准则...

    【回应】:理想回忆公式——回应的具体步骤

    通过以上回应方法,可总结出一个理想的回应公式,这个公式有以下六个回答步骤:

    步骤一:致谢、复述、准备

    “感谢你对...的建议/感谢你分享对...项目的思考/感谢你花时间分享对...设计上的想法(或看法、反馈)”
    “我了解你所说的...是很重要的/我注意到你对...提出了几点建议/根据你提的...反馈”
    “接下来我们可以就...问题进行讨论一下,确保我们对...的意见能够达成共识”

    步骤二:确定问题

    “你提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关于...”
    “由于产品某方面的特性,我们的方案强调的是...”

    步骤三:描述解决方案

    “我们不这么做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我们之所以这么做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步骤四:与用户共情

    “(按照你的方案)当用户...时,会对用户造成...的困扰”
    “(按照我的方案)这样做能给用户带来...的好处”

    步骤五:诉诸业务

    “如果以这种方式实现,有助于提高转化率”
    “如果以这种方式实现,有更大的几率使用户专注于目标,达成购买”
    “如果以这种方式实现,有利于和用户更快的建立联系,形成更多跟进机会”

    步骤六:锁定共识

    “我们暂不考虑这个功能,你是否可以接受?”
    “我们通过...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方案,对此你是否同意?”
    “采用你的建议,将可能导致...损失,你是否可以接受?”


    step4:跟进

    image.png

    会议沟通的最后一个阶段是跟进,跟进是指将具体细致的任务分配传达给相关人员并验收成果。这也是很容易忽略的一个环节,如果整个会议下来没有得到具体的任务,就很容易产生拖延,人们都不愿意去整理工作内容,仍然只会埋头与现有的手头的工作。作者也表达过这其实是一件人们不愿意做的苦差事,所以这部分打杂的内容可以由自己帮助他人完成,如果饼干要自己去拿,没人愿意行动,但如果把饼干放到桌上,人们便会吃它。

    会后跟进的内容

    迅速跟进,整理记录,将会议纪要在会议结束后发送至相关讨论组,功能性大于文学性,让每个人都能清楚会议结果与明确自己与他人的任务安排:

    • 首先给予感谢,感谢出席者的参与
    • 其次进行回顾,用简单的列表对讨论过的事项进行回顾
    • 最后聚焦执行,将具体的后续安排紧跟内容回顾后面,对相关负责人进行任务分配,并给出大致的时间节点
      主页的轮播图切换太快,××会将时间间隔调整为100毫秒
      “畅销书”栏目下的价格字号太小,我将检查并确保它与其他相应区域的文字大小一致,按需要作出调整
      类别树似乎使用的错误的数据。我们已通过邮件与××沟通以解决问题
      发布日期已通过审批,等待测试,××明天将把状态更新情况通过邮件发给我们
    筛选有用的内容,与筛选出所有不必要、不值得向整个团队传达的信息

    “人们喜欢自说自话,因此一次人会执着于特定观点。尽管人们称之为头脑风暴,但会议室中的每个人都很清楚此人在扯话外题...但重要的是,你要识别出这些自说自话的情形,在会议纪要中将他们的建议谨慎地排除掉。”


    所谓的沟通术本质上是一个通用的会议沟通模板,我们需要为达成目的做出努力,以目标为导向,从问题出发,定制化填充自己的内容,最终与干系人达成共识。
    最后,简单回顾一下会议沟通的方法:
    • 理解他人的工作重心与思维方式,能够更好地配合他人
    • 通过聆听的小技巧能够让对方感受到被倾听
    • 做出回应本质上是个分析利弊的过程
    • 在会议最后要帮助他人把饼干放进盘子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设计师要懂沟通术》| 会议沟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guhb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