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喜欢上了骑自行车,有事没事就喜欢骑着自行车在校园里溜达。而且是骑得特别快的那种。今天,久违地没有骑车,在校园里散了一会儿步。发现草长长了,樱桃快要成熟了,路两边的树绿了好多。其实这一段时间以来一直经过这些地方,怎奈车子骑得太快,完全没有发现这样的景象。恍惚之间觉得,是该慢一点了。
又想起一位老师吐槽她老公的事情。一次,她老公带她去法国旅游,路过凯旋门时她老公只停留了10几秒钟便匆匆离开。老师生气了,说:“能不能好好看看。”老公答:“想看下次再来好了。”老师更生气了,说:“我只要一次,我只想这一次看个够就行了。”
想来生活也是一样的,如果走得太快,必然忽略了眼前的美好,而且会走得很累。
如今的人都十分浮躁,一刻都不能等。上周去看了速度与激情8,入座到影片开始大约有5分钟的广告,在场的大多数人都在玩手机,连这5分钟的时间都不想浪费。还有不能让人理解的是片尾曲刚开始,工作人员就来开灯叫我们离场。片尾曲也是影片的一部分,不知道何时起,人们习惯将它省略,也不知道它占用了人类的什么时间。
阅读本是休闲方式,如今也变得极为功利。经常看到有人在文章里说:过去一周我看了5本书,过去一年我看了105本书。当把读书的数量作为炫耀的资本时,这个人失去的东西是无法计算的。有时,读100本书,不如读一本书100遍。
最近我也变得很浮躁,看书越来越快。已经失去了一字一句读的耐心。有时看见一篇文章特别长,就干脆放下了。现在想想,是该改变这种状态了。
美学家蒋勋曾问工厂里的工程师一个问题:“你们知道工厂前面的一排树是什么树吗?”结果无人能答。国学大师季羡林曾问学生:“你们知道芍药花是怎么开的吗?”学生对于此一无所知。记得研一的时候老师问,鸭子和鹅有什么区别。大家的回答都很奇葩。
每个人似乎能很忙,忙得心力交瘁。但回过头来一看,生活还是很空虚。如果慢一点,或者停下来歇口气,发个呆,仔细看看周围的风景,或许能收获不一样的充实感。
朱自清写过一篇《荷塘月色》,全篇纯粹描写景色,辞藻华丽。当初每当背到这篇文章就觉得心里发毛。
“文章没有任何哲理性,读了有什么用?”
“朱自清有那么多好的作品,编教材的为什么偏偏要选这篇没用的文章?”
直到我写这篇文章时才明白,这或许就是文学大家的独特之处。这种能细心观察每处景色,并随处可发现美的生活态度是一般人所缺少的,也是无法想象的。
读这样的文章,最大的目的不是在于学会写文的技巧,更不在于体会文中的美景。而在于学会作者对待生活的这种慢的态度。
所以,如果觉得累,觉得空虚。请慢一点,再慢一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