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时间当作朋友,这个是我2016年6月份读的一本书。它可以说是开启了我的心智吧。读完了这本书之后,我发现6,7个月没有生气愤怒了。每次情绪一激动,或者看到别人情绪激动的时候,我就会冷静下来去思考这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愤怒的背后,原因是什么?不断地去思考思索,不断地去推理推断。慢慢的,自己的心性也磨练出来了。
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是什么呢?
你与我之间,你与同学之间,你与老师之间,你与长辈之间,你与领导之间,你与同事之间,你与陌生人之间。观点之间的分歧会造成矛盾,分歧如果很严重不能调和,可能还会造成吵架或者打架。李笑来的一句话,只谈观点不讲论证过程都是耍流氓。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们说话,一般都是用我认为,我觉得,有人说…表达看法或观点,然后就自以为是地信以为真了。但是任何一个观点都要有数据来支撑你呀。数据包括数字,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这样的论据才能够支撑住你的观点。也就是说,你的观点是可信的而不是臆想。这样的话观点的分歧都是可以通过各自的论述进行处理。双方的讨论不是为了驳倒谁,而是互相去促进理解,找到最大的公约数。这个公约数是大家都能够接受的。
第二个启发,人是可以通过阅读来认知世界的。这个阅读可以是看纸质书,也可以是看电子书,也可以是看手机微信的文章也可以是去看新闻,也可以是去看电影,也可以是聆听别人的一场演讲,等等等等。
可是这些事情在我们读书的时候就被认为是无用的,只要与考试分数无关东西都是没有用的,没有直接作用的。因为在我们心目中,分数就是衡量有没有用的唯一标准。可是一毕业进入社会之后,我们才发现分数已经全部都没有了。我们的有没有用的标准已经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化的,多元化就会让人迷失方向,有的会陷入拜金主义,唯金钱论,有的会陷入享乐主义,享受为先等等。
考试分数作为判断有没有用唯一标准,就造成了我们急功近利的心态。潜移默化中,我们去认知一个新的事物首先我们不会在心目中主动地去接触了解它,而是先已有的知识去判断它有没有用,觉得有用就去学习它,觉得没用就去丢弃它。可是,在世界万物面前人永远只是一个学生。就像大学有那么多专业,你只能学会一个专业一样,你是无法学会所有的专业的。也就是说,在世界不断运动发展的过程中,有很多新生事物,你是没有办法去凭自己已有的知识去对他进行定义的。而这些新生事物不管它是已有的或是将来会发生的,只要是在你的成为过程中没有预见过的,它就是新事物。就像一本课本中的新概念,新定律,新公式,对你来说也是一个新事物。你对它不了解你就不能说它没有用。同样,一些新的事物没有出现在书本中,而是存在我们的生活之中,这样的东西你也不了解,就不能够断定他没有用,然后就去拒绝接触了解它。
所以对于新的事物我现在特别好奇,比如说新的app,我就愿意去尝试,因为它成本是很低的,像共享单车,不就是以前没有的东西吗?但是它可以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也不至于成为负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