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档电影《第二十条》,片名取自刑法“第二十条”,讲述的是关于“正当防卫”法条背后的公理人情。影片高度还原了社会现状,有欢声笑语有勇敢善良,有愤懑不平有泣不成声,在诙谐与沉重中洗涤着大家的心灵,在维护公平与正义中推动着中国的正能量。
那么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了哪些内容?
刑法第二十条明确指出: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沉睡条款”被唤醒我国法律鼓励公民依法行使正当防卫的权利。
但长期以来,有人把正当防卫制度称为“沉睡条款”,主要因为:涉及正当防卫的案件,往往事实证据比较复杂,有的案件还缺少证据,导致在认定时会出现一些较大的争议;受传统司法理念影响,司法人员不敢去适用;很多人认为“死者为大,谁闹谁有理,谁死伤谁有理”,客观上也对正当防卫制度的适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018年,昆山反杀案唤醒了“沉睡条款”。近年来,司法机关依法办理了一批社会高度关注的正当防卫案件,“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法治精神也成为检察官办理这类案件必须遵循的理念。
2018年8月27日,刘海龙驾车在江苏省昆山市震川路与骑自行车的于海明发生争执。刘海龙取出砍刀连续击打于海明,后被于海明反抢砍刀并捅刺、砍击,刘海龙受伤死亡。最终,检方认定于海明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