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喜欢你,你喜欢我吗?
电视剧《少年派》中的钱三一因为某些原因喜欢上了林妙妙。说大不大的一件事情,因为妈妈的闯入而变得复杂。
钱三一的妈妈裴音请家政阿姨打扫卫生。阿姨打扫钱三一的房间,拿着半包芒果干问东西还要不要。裴音觉察出异常然后在儿子的书桌上发现了几幅画和一个女孩子的发卡。作为过来人,钱三一的秘密就这样意外被妈妈撞见了。
钱三一的妈妈特意跑到学校,发现林妙妙完全就是一个缺乏教养的女孩子,儿子怎么能喜欢这样的女孩子呢?
钱三一因为妈妈私自拿走了东西而生气,妈妈因为钱三一的不理解而苦恼,甚至约见了林妙妙的家长,挑明了恋爱的危害。双方的妈妈剑拔弩张,但是最终也没有理出所以然。
本以为事情到这里就结束了:林妙妙没有任何异常,而钱三一的成绩没有下滑。后来机缘巧合,钱三一和林妙妙的妈妈竟然从死对头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后来裴音收拾儿子书桌的时候发现了修学旅行时林妙妙和钱三一在摩天轮的照片:钱三一因为恐高瘫坐在地上,林妙妙则在一边安慰他。裴音觉得这张照片有很大的问题,儿子回家后质问他们已经发展到哪一步了并劝儿子收手,当断则断。
从剧情反映来看,钱三一的确有点喜欢林妙妙,而林妙妙却全然不知。这应该是每个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会经历的事情。
2 我们都曾年少,何苦互相为难
父母都是从那个时期过来的。等他们为人父母了,却全然忘记了那时的情愫。摆着把一切扼杀在摇篮里的原则,开始百般干涉,事情反而越来越糟糕。
我带的学生都是二年级、三年级、五年级的学生,他们这么小,肯定不会喜欢异性,所谓的喜欢也只是因为玩趣相同,而不是因为异性的吸引。
四年级前的学生对性别没有特别的抵触情绪,课间他们会一起玩耍,一起分享。那画面真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四年级的学生开始有了很强的性别意识。如果哪个学生跟异性玩得比较好,他们会取笑这个学生,认为这是不正确或者很丢人的事情。
到了五年级,学生的性别意识特别强烈。安排座位,异性之间不愿意坐在一起,他们更倾向于同性之间抱团取暖。男孩子跟女孩子的互动频繁更被视为不正常。
从小到大,父母在性别这方面给我们灌输更多的就是有些事情长大了就懂了,可是这真不是长大了就能明白的事情,即使明白了也停留在懵懂,似懂非懂的阶段。比如我们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更不知道人为何要结婚。
难道只是因为祖祖辈辈如此,所以我们也该如此吗?那层蒙羞的窗户纸,父母始终不会帮孩子捅破,而是让孩子站在窗户前徘徊,自己探索。如果孩子的探索出了问题,父母站出来的反应也是指责,没有任何教育和体谅的心情在里面。
3 阻挡不住的喜欢,何不“光明正大”
学校旁边有家便利店,每次从门口路过都能看到一对对亲密的小情侣坐在里面,一起喝奶茶,互相喂食。他们的校服出卖了他们的身份都是初中生。便利店二楼有休息室,中午的时间基本都是被这些初中生占领。
很多孩子早恋,会在初高中喜欢上某个异性,但是原因不同:有些人是因为好奇,有些是因为真的喜欢,有些则是寻找不同。
像钱三一就是想寻找不同:他的妈妈是大家闺秀,出自书香门第。从小到大妈妈对他的教育都是循规蹈矩,他做的事情都是循规蹈矩事情:认真学习,努力拿奖,努力争第一。在大家眼里,他是循规蹈矩的好学生。
相比较而言,林妙妙则是一个另类的存在。她身为女孩子,既活泼又好动,一惊一乍,一蹦一跳完全没有女孩子的样子。
钱三一从林妙妙的身上看到了活力,对林妙妙的家庭更是充满了羡慕。他觉得那才是正常的家庭,而自己的原生家庭则充满了各种问题:爸爸和妈妈除了一张纸的关系,没有任何情义,却拖着不离婚。他觉得自己的家庭充满了冷漠,没有哪个孩子愿意在冷漠的家庭长大。
钱三一跟妈妈大吵一架后离家出走,他约林妙妙去看电影。林妙妙在看电影过程中脑补了很多场景,结果全是自己的臆想。整个过程很平淡,没有任何异常。这场“约会”反而成了钱三一的治愈良药。回家后他主动要求妈妈离婚,他会跟着妈妈一起生活。
之后他跟妙妙的相处更多了些自然,他们之间更像是普通朋友间的互动,而没有异性的吸引在里面。原来所有的喜欢也不过如此。
中国公安大学的李玫瑾教授曾提到过,孩子长大后,父母不妨跟孩子谈一谈异性。比如爸爸可以跟男孩子讲一讲当初为何选择妈妈,妈妈则可以跟女孩子聊一聊为何嫁给爸爸。这样的谈话可以让孩子在今后的择偶问题上掌握更多的主动权,多一些理性。
所有的恋爱都经不起婚姻的折腾,所有的早恋也会因为几场约会而分离崩析。因为早恋的感觉经不起现实的折射,很美好也很短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