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的第四年,经济能力提升,知识消费升级,自己的视野和交流群拓宽了一倍。渐渐的对自己喜爱的东西和向往的生活也越来越清晰。缺的可能是寻找未来的勇气和能力,还有对现在生活放弃的决心。因为没有人能告诉我关于生命最完美的答案,所以我一直在小心翼翼努力的挣脱着,我在拼命的学,我在用尽一切去寻找能帮助我的知识和资源。
小时候,爸爸总和我说,我就是吃的没文化的苦,你要好好学习。妈妈总和我说,后悔当初嫁给了我没文化的老爸,一定不要学她。可是从我的眼里,我有个幸福的家庭,尽管妈妈因为她原生家庭的原因,情绪总不是特别稳定,但是爸爸一辈子都把我妈照顾的很好。
为了让自己有能力承担自己的幸福,成为爸妈都骄傲,来上海的这四年自己一直的努力变优秀。只有优秀,才能让自己变得更有价值;只有优秀才不会被同龄人赶超;只有优秀,才会被爱。
时常我也会被自己的焦虑所困扰,直到我看了丛非从的《被爱过之后,才发现“优秀”一点也不重要》。
追求优秀的过程,是焦虑的、痛苦的、劳累的,甚至有时候是抑郁的、绝望的。但很多人依然停不下追求的脚步,因为我们太渴望被爱。
优秀本身只能吸引关系,并不能建立关系。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在追求优秀的过程中,越来越孤独。
直到那刻我才惊醒,其实我只是希望被爱,因为想要被妈妈爱,所以我想要变优秀。因为想要被爱的人爱,所以我想要变优秀。其实从小到大,父母对我给予的爱都是很充足的,至少和别人对比,爸妈对我都是呵护备至,为什么我会这样呢?我想或许是安全感,父母不能陪伴我一生,而小时候父母对我的生活近乎包办,让我在生活上缺乏了大量的自主能力,和同龄人相比,让自己倍感压力。所以在进入大学之后,自己非常渴望独立生活,不断的学习,想要用优秀来包裹自己。
四月份我学习了个人优势论,优势测评中“学习”占前,当我理解到学习这个优势时,这件事情的本身对我而言就变成了可以被接纳的事情,当我没有意识到这是我的优势之前我非常的焦虑,担心自己会剑走偏锋。
一年前其实我一直是一个认为自己很自信,但是不自信的女孩。我被一层温暖的外壳包裹着,是因为周围的人都对我很好并且我也很努力,但是这个世界变化的实在是太快了,快到我觉得自己无论如何都赶不上,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获得自己想要的幸福。
但是我很幸运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无数的人在鼓励我,我的父母也一直在支持我。
有一个特别的人,一直在鼓励我,在我非常孤独的变优秀的道路上,一直在给我打气,可能你不知道你对我的重要性,因为我发现,在你的眼里我看到了很好的自己,是在你的眼里,我获得了重生。
世界上总有一个地方,有一个人会在某一天出现在你的生命里。
支持你,为你骄傲;喜欢你,因为你的笑。
吐槽一下,情感文被我写着变成表白文了,看了一下日期,正好5/20纪念一下。
回正文总结,父母对于孩子的需求一定要给予正确的回应,正确的方式一定不是延迟满足,也不是言听计从,《当我遇见一个人》这本讲母婴关系的书,打破了我对婴儿教育的错误认知,推荐有孩子的朋友可以去阅读一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