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重聚首

作者: 人在天涯是天涯 | 来源:发表于2019-02-25 19:40 被阅读2次
三十年重聚首

离开西南交大30年,一直没有回去过。

一次次梦回,一次次惆怅。西南交大——我人生的第二故乡,我还能畅快淋漓地与你共呼吸吗?

几个月前,无意中找到失去20多年联系的老同学红军,巧的是他和柏青大哥正在策划离别母校30年团聚一事。

由于我的鬼使神差的出现,把聚会时间敲定在2014年4月18日,是四川气候最宜人的时候。

煎熬等待……

一、

终于盼到了这个日子。4月17日上午,我踏上北京西站到成都站的特快列车,归心似箭。心中闪现出一个又一个同学的身影和年轻的面庞。如今,30年过去,我还能认出他们吗?

火车上,我与红军同学首先见面。红军基本变化不大,还是一副笑眯眯的神情,神态稳重。

我们一路畅谈着,时间过的很快。

车到邯郸时,亮生上来了,岁月在他身上留下些许痕迹。以前的他身材清瘦,现在的他身形健壮,但不胖。

二、

第二天上午10点半左右,我们顺利抵达了成都火车站。随着人流,走出车站。成都火车站基本没有什么变化,熙熙攘攘的各色人等。

我们排队等候出租车。大城市火车站莫不如此,出租车井然有序地载客,听凭管理员指挥。大约10分钟左右,我们就排到了。由于行李多,红军和他夫人坐一辆车,我和亮生坐一辆。不大一会儿,就到了交大西门。

我们4人步履悠闲地朝交大的镜湖宾馆走去,突然听到不远处的招呼声,隐约看到树丛后面有一个人影在向我们招手。凭直觉猜到,一定是菊花。

果然,是在交大工作的菊花。我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菊花还是那个菊花,笑容可掬,精神抖擞,精力充沛。我把北京稻香村点心盒子交到她手里。

此次团聚,召集组把接待任务交给了四川籍几位同学,主要由菊花、杨书记、延生来完成。预定宾馆、租车、游玩、吃饭、约请老师等等。实话说,这是一项繁杂细致的系统工程,非他们莫属。

在菊花的引领下,我们来到宾馆大厅。先到的同学纷纷从座位上站起,一一与我们握手寒暄。绝大多数同学我一眼识出,毫不犹豫地叫出名字。当柏青大哥面带微笑把手伸过来时,我稍微愣了一下。

虽然之前我们通过几次电话,电话里他的声音依旧,但见面后竟然没有一下认出,岁月在他脸上留下深深印记。

清楚地记得,上学时一次过马路,我有些担心,不知不觉挎住大哥的胳膊。从此,他真的像大哥一样,呵护我走过青春不太沉稳的脚步。

从情感上来说,在同学里,我与柏青大哥和盛管大哥是最要好的朋友,有些心里话愿意讲给他们听。可惜的是盛管大哥因为腿有疾病,没有前来团聚。

从大学毕业到现在,我只见过他一次。那是1987年的春天,盛管大哥到北京出差,我和先生一道去宾馆看望他,在附近饭店请他吃了一顿饭。席间,盛管大哥夸赞我家先生模样英俊,称赞我的风衣漂亮。

从此,再没见过面。

遗憾掠过心海,不仅如此,还有一份深深的牵挂。等有机会,我定去山西探望他。

三、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与同学失去了联系。茫茫人海,我们互相寻找,可就是找不到。感谢互联网,那一天,思念骤起,于是在百度上敲下“西南交大”几个同学名字,想不到奇迹出现了,竟然找到二班连生的博客。欣喜之余,给他留言。

连生热情地给我回复,打来电话。在他的帮助下,我得到了要好同学金道的电话。金道喜欢摄影绘画,在学校为我拍照了许多彩色照片,留下青春的倩影。他还为我画了一幅素描。可惜不怎么像我。呵呵。

接到我电话的那一刻,金道很快辨别出我的声音。我们相互问好,共叙离别之请。

第二天中午,正接一个重要电话时,我的手机响了,暼了一眼,很陌生。以为又是令人讨厌的骚扰广告,于是按了关闭键,谁知手机连续不断地响起来。

我在百度输上那个陌生的号码,显示出甘肃兰州。心里顿时一喜,说不定是心中最想知道的那个女同学师姐的呢?

电话那边传来轻细的声音:是小萧吗?

哈哈,果然是她。30年未见,声音依旧年轻温柔。

记忆里,师姐头脑聪慧,考试成绩总是名列前茅,且字体漂亮。她高挑的身材,笑眯眯的眼睛,挺拔的鼻子。为人大气活泼,我俩很谈得来。

脑海里使劲搜索着我俩上学时的种种,蓦然想起一件有趣的事情。

那年,为了缅怀革命先烈,系里组织我们去重庆参观白公馆、渣滓洞。火车上,帅哥新华、师大姐和我坐在一条长椅上。我们3人畅聊一路,开心之极。晚上坐在长椅上睡眠。

第二天早晨,我睡眼惺忪地问坐在中间的新华:昨晚你睡的好吗?新华一脸疲倦,打着哈切说:睡什么啊,我一边肩膀扛着一个脑袋,哪敢睡?

听完此话,我和师大姐不约而同地窃笑起来,师大姐脸都笑红了,我则有些不好意思,不知说什么好。

难怪我俩睡得如此安逸,原来把新华肩膀当枕头了。可怜的新华,一晚上都瞪着眼睛不敢入眠。

这温馨而感人的一幕在心中永远定格了。

师姐模样变化不大,笑眯眯地握着我的手。来之前,我们约好,同住一屋。

岁月尽管无情,可它是豪迈的,我们共同拥有的纯真本性没有改变。往事一幕幕,纪录了美好,也纪录了艰辛。教人如何不珍惜同窗之情?

四、

三十年重聚首

第二天早晨7点,我们从成都乘坐大巴到峨眉老校区,回归我们的第二故乡。毕业后,交大从峨眉山脚下搬迁到了成都。峨眉留给我们无数美好的印记。

从成都到峨眉路程不短,要3个多小时,由此,有了相互交流与畅谈的时间。

令人欣慰的是同学毕业后大都前程似锦,生活幸福美满,喜悦刻满眉梢。

即使前途有些曲折、生活遭受了重创的,现在也是烟消云散,一马平川了。上天果然垂帘我们这些“莘莘学子”。

中午时分,我们到达了目的地。

太阳温暖地照在身上,我们一步一回首,寻找当年的踪迹。

校园依旧掩映在郁郁葱葱之中,教学楼挺立在岁月的阳光下,走进走出的全凭知识改变了命运。

信步来到学校操场,也是露天电影院。看到长满青苔的层层台阶,心中不免一阵悸动。

那时,每到周六晚上,学校在操场放映露天电影。吃完晚饭,我和宿舍几个女同学一手拿着小马扎,一手拿着雨伞,早早来到操场,占据有利地形。

峨眉的雨说来就来,电影看得正酣时,绵绵雨丝就飘飘洒洒地光顾了,我们立即撑开雨伞。霎时,五颜六色的伞如同盛开的鲜花,朦朦胧胧的竟相绽放在细雨中。

淡淡的回忆中,浓郁的情感不知不觉在周身蔓延……

我们信步来到当年的学生宿舍。那建筑在半山坡上的黄色小楼如今变成了灰色的6层家属楼。我们寻找着当年的感觉。站在楼前那道长堤上,俯瞰山脚下那片青翠欲滴的村庄,恍如昨天。那条小溪还在,绿色的田野绽放着生命不同的美丽色彩。

每到考试前夕,我就手握书本,沿着山下弯曲的羊肠小道走进宿舍后面的山凹,背诵习题。山上种植着大片茶树,翠绿中绽开的娇嫩小白花,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远处的田野传来水牛依稀的铃铛声,空灵而悠远,镇定我起伏的思绪。做了几个深呼吸后,开始默背复习题,一会儿就背完了。于是浑身清爽的满山转悠起来,像蝴蝶似的粘在朵朵小茶花上,允吸着它的清香。

往事如烟如梦……人成各,今非昨。而今我们成了观风景的旅人。

五、

在我们团聚的行程里,有一项非常重要的议程,与当时授课老师见面会餐。据悉,除了已经作古的李金营教授和毛书记不能出席外,授课的20名老师全来。

我永远不会忘记李金营教授给我的毕业纪念册里的留言: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

李教授为人和蔼,讲课水平高,写一手漂亮的板书,字体很像毛主席的书法。我喜欢听他讲课,很少开小差。每次考试他都给我90分左右,一次还得了93分。

所以,听说李教授去世,我心中滚过泪水。

第三天下午,我们在宾馆大厅迎接老师的到来,我傻乎乎地守侯在大厅。每当进来一个老师,我就立即近前搀扶,安排就坐。当我看到系主任邓介曾教授走进来后,心里异常激动,赶紧上前与他握手问候。

邓主任精神烁烁,满头银发。我把新书奉上,他高兴之极。记忆里,邓主任也是一个欣赏我的人。

每到元旦前夕,他都叮嘱班干部要听我的朗诵。因为第一年的元旦联欢晚会上,我声情并茂地朗诵了自己写的小诗《青春永远不会超龄》,让他“刮目相看”。

一会儿,我看到有人推着轮椅进来,仔细辨认原来是黄老师。老师坐在轮椅上,满头白发。看到我后,毅然从轮椅上站起,我慢慢地把她老人家搀扶在沙发上,眼泪不知不觉淌下来。

当勇老师拄着拐杖步履蹒跚地走过来,我几步上前扶住,泪水再次溢满面颊。不止感叹岁月的无情,更感动老师的情谊。

离别三十年,老师们已进入耄耋之年,可他们对学生的感情依旧深厚无比。拖着年迈的身体分别从家里赶来,只为了见学生一面。

一转身看到许多老师走进来。突然,我发现了“毛书记”。惊喜交加时有一种喜从天降的感觉,毛书记复活了?

我小声问身边的同学:毛书记不是健在吗?怎么说他走了呢?同学呵呵笑道:看仔细了,这是石书记啊。

天,原来我一直把石书记当毛书记呢。

那么,我一直在张冠李戴了?这样令人啼笑皆非的事在我身上是经常发生的。难怪王浩吾老师看到我后,对师姐说:她上学时很调皮。

我调皮吗?只记得自己下课从来不复习专业,老师来宿舍指导我们时,基本见不到我。因为我正四处游玩呢,山上山下玩的欢,或者在图书馆阅读文学书籍。女同学战英说:每次去你们宿舍,你都躺在床上看小说。

因为不怎么喜欢所学专业,感觉枯燥无味。毕业后很快把专业知识还给了老师。果然是个调皮学生。不仅如此,上课时还擅自做主调换座位。

临近毕业那一年,学校为我们开设了计算机课。女生们叫苦不迭,找不到庙门的感觉。我左右打听计算机谁学的好?有人告诉我,新华学的不错。

一天下午,我神不知鬼不觉地从教室前排挪到了后排,坐在新华旁边。上课时虚心请教于他,几乎把他“烦死”。

第二天上午,一个年轻漂亮的女老师走到教室后面,无意中看到我和新华成了同桌。她瞪着大眼睛在我身上来回巡视,不明白我为什么调换座位。

我纯洁无暇地直视她的眼睛,心想别把我想歪了,我可不是冲着帅哥来的。当时新华的帅气毋庸置疑。三十年后,他还是最帅的一个,岁月在他脸上没有留下多少痕迹。

考试时,我坐在计算机前,很快答完卷子,满分。

所以,尽管我调皮,但考试时不会含糊。每次都认真预习,还懂得走捷径,考试成绩一般都说的过去。

六、

与老师会餐前,有一个小座谈。班里的杨书记主持会议,朱班长做了感激恩师发言,然后是我的诗朗诵。为抒发三十年的情谊,我特做小诗一首。

上台后,我无法控制自己,哽咽失声地说出了对老师的思念之情和感激之情并朗诵了《离别的背影》

离别的身影

清晰了三十年

绿水绕青山

芳菲了昨日的梦境

春夏秋冬的风景

唯校园最美

老师罄尽心血授课

学生默默苦读

只为了

明天的希望

时光荏苒

你走过春秋盛年

我鬓发如雪

此岸彼岸的寻找

寂寞了岁月之河

  

你的名字

梦中也能叫出

期待春风

唤醒沉重的思念

我们重逢

在山水之间

一片和声

从四方飘来

深情依旧啊

温暖了三十年的记忆

瞬间永远

朗诵完后,依稀看到老师和同学眼里的泪花……

邓主任在座谈时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可我心中始终认为我们的老师是博学多才的,且治学严谨。我们这些学生是无法比拟和超越的。

餐桌上,我们一个劲儿给老师布菜,

低声与老师交流着。

整个餐厅欢笑一片,学生纷纷给老师敬酒,诉说离别之情,恭祝老师身体健康。

夜幕降临,宴会结束,我们一一不舍地与老师道别。本想护送年岁大些的老师回家,可老师谢绝了,互相搀扶着前进。

望着夜幕中老师弯曲的背影,我的泪水再次夺眶而出……

此一别,再见又何年?

七、

既然千里迢迢地来到天府之国,自然要游览一番。四川大部分景点上学时基本游览过,只是没去过著名的都江堰以及新开辟的金沙遗址。

细雨微风中,我们徜徉在宏伟的都江堰岸边,领略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水利工程,感受它润泽千秋万代的神奇。

四月,正赶上都江堰的传统节日——清明放水节。

都江堰千百年来沿袭至今的放水仪式,一方面为了纪念修建都江堰的李冰父子,一方面将对大自然的敬意和对丰收的祈望汇入滔滔的岷江。

中午11时,放水节活动在岷江河边的“道解都江堰”遗址剧场举行。这是一个大型的露天剧场,以真山真水为实景,整个放水节活动将舞台表演与放水仪式有机结合,更具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不由得想到多年前在桂林看过的张艺谋导演的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刘三姐印象》。但那是在夜晚演出,而现在是白天。

我们静静地坐在观众席上,等待这一重要时刻的到来。

随着一声悠长的钟声,“放水节”拉开了帷幕。

但见旌旗飘处,身穿布衣的乡民进行着各种劳作,简陋的茅草屋炊烟袅袅,巨大的水车随风而动,芬芳的田野一片丰收景象。我们仿佛置身在古老的童话中。

手捧五谷、鲜果、哈达的民众,三叩九拜、宣读祭文、敬献祭品、跳傩面舞,公祭李冰,让人动容。

随着一声声“放水了”的传播相告,奔腾的河水倾天而下,无坝的河水哗哗地流向田间地头,灌溉千亩良田。

都江堰,在我们记忆的脑海里从此挥之不去。

金沙遗址是我们游览的第二个景点。这个景点被发现的时间不长,也就10几年的时间,却有着非同一般的神秘。

3000多年前,成都平原上曾经有一个辉煌的国度,他们创造了高度的文明和富庶的财富。看那出土的10000多个象牙和丰富的金器和玉器,就知道这个王国当年的富有。

不可思议的是这个富国离奇地消失、遁去,是天灾还是人祸不得而知。

总之,一个富有的王国被埋葬在地底下。

金沙遗址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太阳神鸟金饰引起了我们巨大的好奇心。无论从哪方面看,它都是一种大文化的象征.

在巨大的金沙遗址博物馆里,我们感受着远古吹来的神秘之风,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是如此的渺小与无奈。

八、

川菜是我国四大名菜,我们此行有口福了。

上学时,每到周日,约上几个同学去县城闲逛。县城不大,从这头走到那头,尽是“小吃一条街”。

先来一碗“红油抄手”。最喜欢汤里的豌豆尖,一种别样的香味,吃得让人上瘾。吃完“抄手”一抹嘴,来到街上吃豆花。松软的豆花放上辣子、酱油、香油、小葱、冬菜,香气扑鼻。吃完豆花,又转到卖汤圆的摊位前,吃几个芝麻汤圆,一两足矣。就这么一路走一路吃,花不了几个钱,吃得精神抖擞,吃得红光满面。

太阳落山时,才恋恋不舍地返回校园,期盼下个周日的到来。

此刻,我还能找到县城的小吃店吗?还能吃一路吗?来时怀揣一个梦想,每天晚上去吃“成都小吃”。

第一天晚上,我和师姐寻遍了交大附近的小吃,也没有找到类似当年的一条街,没有什么成都小吃。结果,吃了两碗云南米粉了事。

即使参观成都“宽窄巷”,到一个著名的汤圆餐馆点了所有成都小吃,也没有尝到当年的味道。就拿“抄手”来说,过去的配菜是豌豆尖,香浓满口;现在碗里只漂着几片葱花。所以,充分体验了那句“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真实意境。

这自然是是市场经济带来的改变。试想,豌豆尖多少钱一斤,小葱多少钱一斤?商家自然分的明白。况且,这些经营者大多不是四川本地人,如许多大城市一样,外地人冲击了本地的服务业。那著名的成都小吃只有在记忆中回味了。或许,我们没有找到,期待下此吧。

最后一顿集体大餐,吃重庆火锅。我们点了一桌菜,吃的浑身冒汗、精神大爽,终于过了一把嘴瘾。

九、

分别的时刻无可阻挡地来了,返程的日子五花八门。有的结伴游览九寨沟,有的继续在成都拜访好友。而我比师姐提前一天离开成都。

道别时,难舍难分。相见时难别亦难。短暂的相聚,让每一个人心里都盛满浓厚的情谊。

延生的夫人丽梅特意给我打来电话:我去车站送你。

师姐的交大好友崔老师夫妻俩为我们饯行。先是招待我们到一家景点喝茶,然后到一家大酒店就餐。

菊花和她帅气的儿子智君也来了。临别为我们买来了四川名水果——枇杷。

在车站,我和师姐、丽梅一一拥抱话别。虽然面带微笑,但心情有些沉重。

晚上7点多,我踏上了归程的列车。

再见了,我的西南交大。再见了,我亲爱的老师和同学。有缘再聚。

相关文章

  • 纪念30年重聚首

    少不更事初相识, 风华正茂各东西, 岁月如梭霜染鬓, 破茧成蝶惺相惜。

  • 三十年重聚首

    离开西南交大30年,一直没有回去过。 一次次梦回,一次次惆怅。西南交大——我人生的第二故乡,我还能畅快淋漓地与你共...

  • 沈阳之旅

    金秋送爽聚首沈阳,山花烂漫来到嘎村,红色情怀不忘初心,绿草青山相约盛京,再聚首我们依旧,在聚首欢歌笑语,在聚首情谊永恒。

  • 聚首

    今日相见, 似昨日重现。 絮语不止, 似从无咫尺。 你追忆过去, 过去里有我的模样。 我憧憬未来, 未来里有你的影...

  • 聚首

    夜晚,灯火次第亮起,其实才不过六点半,只是冬季昼短夜长,夜长梦多。我早早来到火车站候车厅,等候我淡淡想念的人。 火...

  • 聚首

    弹指一挥间,三十七年。

  • 聚首

    学生聚会送了一个杯子,杯子上写着十年聚首,女儿问,为什么叫聚首? 我说,聚首就是聚会啊,首就是指头...

  • 聚首

    岁月奈何容易去 时光总是难挽留 朝风暮雨苦中求 生计谁又能左右 老同已多时未聚 今宵却又想心头 可怜煮茶惹新愁 试...

  • 聚首

    上联 :相逢老友心花放 下联 :相拥泪颊然而掷

  • 聚首

    樱花开了,聚首之日可期。 28*39cm,材质:阿诗300g中粗。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三十年重聚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hcn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