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3点的北京。
南锣鼓巷。
一次突然袭击式骚扰。
一家设计公司在京城的极小的院子。
茶,聊,直播扯淡,各种天马行空。
主家是周掌柜,网名周南的河,给凡客设计了穆旦系列及其他,任志强的小米业务也制作中,满屋书籍和金石,篆刻之物肆意摆放。
这些都不打紧。
练家子,陈氏太极,有招有式,修行短的另一位两年付出,出拳有风。
马步见功底,更可想见的是汗水。
也不打紧。
茶过三杯。
背诵起了《离骚》《史记·列传》。
我赶紧端端正正坐好,认真听着。
伯夷叔齐传亦为太史公发力之作,只言片语我也记得,背诵的事也想过。
然,终未做到。
背诵之人为设计总监,江苏人,太极自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二年,拳便生风了。
37岁。
有妻有子。
这太极的拳法是新学的,古文发力也是就近几年的事,并非一路所需,也不是天然的兴趣。
苦功夫最易动人,亦最扎实。
似有一说。
郭襄问黄蓉,天下武功等等。
黄蓉曰,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但,你爹的降龙十八掌,那是扎扎实实的内里苦功夫,真打起来,那不破的也破,快也无用了。
就是这般计较。
《离骚》也背过几段,如今还能想起几句,当年厌烦范曾老贼时时处处以背诵此物卖弄,成了自己放下的借口。
但不管怎么说,七八十岁的老贼范曾,必然也是下了功夫才可以卖弄的,功夫就是功夫,与无耻下流需分开。
我这未及35岁的还只能玩玩《将进酒》,都是旧时还算下了功夫的,也只是那点事物了。
《出师表》也熟络了一阵,努力些便熟练些,一招不用功,便又荒废。
《道德经》其实也就是五千字,《心经》二百于字,那史记列传虽然并未细细通读,也是涉猎了几篇的,文采斐然,但长文无疑,不下持久的苦功夫,终难流畅如斯。
我便端坐着,保持着成年人那点样子,心里却就四个字,回家发奋。
倒不是就乱了方寸,一路背起来。
一人有一人的路子,古人语,但有所养,无物不长,但无所养,无物不销。
所养者必须发奋。
早年常爱唠叨胡适之的唠叨,功不唐捐。
所谓功不唐捐者,佛家语,大概也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意思,关键在于,但凡苦功夫的付出,绝无白费之理。
年少时,喜爱之白话文,几乎有过目不忘的些许天赋,但天赋敌不过岁数,近年时常是想起功不唐捐的意思,急急火火的想不起这四个字的说辞,似乎就在嘴边,就是提溜不出来了。
少时的仰仗是指望不得了,悔恨未曾那时发奋也是无用,便只能潜心多费气力。
倒不是为了争什么长短,他人为之,吾亦为之。
更像是兴奋,因着他人的汗水,勾起我发奋的气力。
这等道理人人都懂,能遇得发奋之人,实乃幸事。
萍水相逢,却受了点拨,是为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