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一天空天产业信息论坛,看到中国农业大学李想教授的讲座,对其中的链长企业很有感触。
单位想要做信息化,期望在数字化变革中,取得较快发展。抓住数字化变革,融入数字中国建设本身无可厚非,领导层战略谋划思维肯定没有问题。
专业技术单位不在数字化方面做文章,谋突破,肯定是自废武功,肯定会被时代淘汰。
数字化是技术单位必经之路的共识,是大家都达成一致了的,问题的关键在于怎么实施,什么角度切入,怎样投入,怎样运营等关键措施,目前看来没有实质性的内容。
数字化,正如李想教授所说,它只是一个工具,类似于一种武器,李教授举了个例子,我很想讲出来分享一下,数字化好比是关云长的青龙偃月刀,看起威力无比,但需要会使用。
倘若自身本来是个柔弱书生,手无缚鸡之力,连举起青龙偃月刀的力气都没有,还一脑门子想着玩青龙偃月刀,临阵对敌,敌人未出手,自己就会因为举刀太费力先摔倒,柔弱书生本可选把折扇、判官笔之类的轻巧武器,即使得动,又使得好,还能迷惑敌人,还会有出其不意之效果。
人世间偏偏就有喜欢舞动青龙偃月刀的柔弱书生,有些单位的职能职责中,并无行政管理,或行政审批支撑职能,明确的定位是技术科研。
数字化建设方面既欠缺丰富数据资源,又无奉旨建设的名号,数字化人才更是少的可怜。偏偏有些领导喜好大而全,借助某云建设,一云一中心N应用,N有很多,谋篇很宏大,貌似青龙偃月刀,厚重威力大。
写篇方案构思个纸上青龙偃月刀,非常容易,花几个晚上,很快就可以成稿。我心下好奇,试着用某AI模型,大约10多分钟,也作了一个方案,对比之下,我这个方案更加高大上,显得更加厚重有威力,当然,我这个方案是不可能交上去。
纸上的青龙偃月刀,看着好看,真正想舞起来却犯了难,接连请教了张飞、李逵甚至李元霸等猛人,像是得了真传,回来准备举,还是举不动,忽略了自己柔弱的小身板。
大而全,重而猛,好像很多领导都乐此不疲,也可以理解,容易出成绩。李想教授一句话打回现实,不要企图做一个平台包打天下,不要想着一包药包治百病,做一个系统一个平台,能够聚焦到某个产业某个环节,生产、采购、物流/仓储、营销任何一个环节打通了,都能取得很大成就,国内著名企业某东,就是专注做物流/仓储,取得巨大成功。
李教授又举了几个很接地气的例子,广西一小伙,专做产业链,打通了鲜花种植、加工等生产要素信息链条,成为了链长企业,他自己不种植鲜花,甚至不懂欣赏花,年产值达到五六千万,可谓成功,同样的例子,宁夏一小伙子,打通了几个县的某种特色农产品流通链条,年产值也达到了数千万。数字化不要担心切入点小,不要担心单一,关键在有用,真正做下来,数字化的链长企业往往不需要多少人力,更多是信息在流动。联想下国内知名二手房交易平台某壳,他不建房子,他只是房子信息的搬运工,他的市值比任何一家房地产开发都高,是不是也称得上链长企业,他只是专注打通了房子交易信息链条,不去管房子怎么建,不管世人如何诟病,某壳终究是取得了成功。
中国农业展览会张副会长的演讲,与李教授的观念不谋而合,数字化有两种途径,一种是自上而下,一种是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实施,往往是某些具有职能职责单位为管理需要,奉旨建设,重点在数据监测与管理,服务管理需要,解决不了行业需要的痛点、难点,生命力仅止于管理层。自下而上的数字化,来自市场,来自田间地头,带着浓郁的地气,解决实际的需求,生命力往往很旺盛,反倒可能形成规模,达到高度。
数字化建设如何切入,结合专家讲座,个人一点思考,算不得传播负能量,相反结合实际工作需要,用类比的方法来思考自己的工作,这种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我觉得值得推广。这篇文章我一定要发布出来。
青龙偃月刀?判官笔?我又想写一篇微武侠小说了。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