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看的是芥川龙之介的作品集。
个人对此书的看法:
《暗中对话》、《傻子的一生》、《寄给某旧友的手记》。我比较喜欢,很真实。从中得以窥见芥川先生的内心。
其他的作品,我觉得暗喻很强,也更像是记事,描绘身边所发生的事,生活杂记。
但藏不住的还是一种,淡淡的烦躁抑郁,以及对生活的无感。
《鹄沼杂记》:
“我一直仰躺在鹄沼东屋[152]的二楼,妻子和姨妈面对面坐在我的枕边看庭院对面的海。我闭着双眼说:“现在要下雨啰!”妻子和姨妈相应不理,妻子还说什么“这么好的天气”。然而不到两分钟,就下起滂沱大雨了。”
和《罗生门》不同,他的情感是暗含在内的,揭示的情感不是很明显。且此书表现的更像是自己的人生,而不是小说类,构建他人的故事。
但相同的是,有一种悲伤,让人在意,叹出一口气。
人生不如一行波德莱尔:
芥川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呢?
波德莱尔从罪恶腐朽中挖掘出美,写成一行行诗。
我觉得,其所要表达的是,险恶的现实中还是存在美好的。诗中蕴含积极的意味。丑恶经过艺术的表现而得到了美化。这也正是活下去的希望。
“我的美人,请告诉它们,那些吻吃你的蛆子,旧爱虽已分解,可是,我已保存爱的形姿和爱的神髓。”
当芥川龙之介对生活感到无感,不再渴望生的时候。
芥川的所有,都有如世纪末的恶鬼附体,死亡开始成为无法逃避的诱惑。
很多时候,人生都不如诗里来得美。
《暗中对话》:
“我怕死,可是死并不困难。我曾经两三次勒紧自己的脖子,然而只痛苦二十秒左右,之后甚至会觉得有快感。如果我碰到比死还令人不快的事,我打算随时赴死而毫不犹豫。”
芥川仿佛看穿了人世间的一切。所有的一切都索然无味。没了生的意味。无趣无趣……
人生啊,不如一行诗。一切都是这么悲痛,痛苦的过后又是无味。
看到的一切都是在暗讽。
每个自杀的人都只是在他们自己无可奈何但不得不的情况下才会去死。
他说到自己自杀的动机是因“有一种模糊的不安,对于自己的未来有一种模糊的不安”。他的自杀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长久以来深思熟虑后所下的决心。
芥川以一种异常冷静的心情迎向死亡。(《寄给某旧友的手记》可见)
如果自己能心甘情愿地进入长眠,为了我们自己,即使不幸福也可以心境平和。
没有人能说得明白,自杀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芥川经历(简):
其实,芥川的生活还是不错的。夏目漱石的弟子,文坛上有了一席之地,前途无限,也不用为物质担忧。(当然这只限表面)
芥川人生的后几年,身体状况不佳,且患有肠胃病、神经衰弱、失眠等病症。
1927年 一月,芥川龙之介的姐夫住宅失火,且因被怀疑为纵火诈领保险金而自杀,芥川龙之介为姐夫善后四处奔走。此时身体状况非常差,神经衰弱的症状日趋恶化。最终于7月20日清晨,在家中服用大量安眠药自杀。此年,35岁。
有人平平淡淡无声无息地活了一个世纪,有人只活了二三十年,如电光石火般一闪而过,却留下万丈光芒。
芥川的作品只会因时间的流逝变得更深刻。
芥川是个心地善良的人。是个有爱的人。
《傻子的一生》:
他在大床上和她聊天,卧室的窗外下着雨。文珠兰的花仿佛在雨中逐渐腐烂,她的脸依旧像在月光下一般。然而和她说话对他而言也不是不会觉得无聊,他趴着,静静的点燃一根雪茄,想起和她一起过日子已经有七个年头了。
“我爱这个女人吗?”
他自问,答案连他自己都吓了一跳。
“我现在还爱着她。”
看了芥川龙之介的纪录片,异乡人。(有机会再写,芥川去过上海。)
卖花的奶奶、算命的露露……芥川对待他们的方式,可以看出的,芥川先生真的是个有爱的人。
由于人类有兽性,因此像动物一样害怕死亡,所谓生活力其实不过是动物力的别名。我也是一只人兽,但是由于厌倦了食色,因而逐渐失去了动物力。我现在是住在如冰一般清澈透明的病态神经的世界。
走进芥川先生敏感而又柔软的内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