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人物传||播种希望——陈伟和他的办学人生(54)

人物传||播种希望——陈伟和他的办学人生(54)

作者: 紫兰小筑 | 来源:发表于2022-03-29 00:17 被阅读0次

    第五章 家国天下

    “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大学》

    第二节 赤子情怀(中)

    那年的寒假,回到家里的陈伟,找贫农协会负责人报了名,要求参加办夜校活动。农会主任拍着他的肩膀笑着说:“好,小老师来了,我们的农民夜校马上可以开学了。”陈伟记得,当时村里办的夜校就在他家旁边的祠堂里,祠堂内没有上课的桌椅,晚上来上夜校的他退休以后,就有了把两家的祠堂建在一起的念头。当陈伟把这个想法告诉父亲时,父亲当场给他泼了一盆冷水:“上湾和下湾虽然都姓陈,但两家已经吵了一百多年了,好几代人的积怨不是那么容易化解得了的,这是个吃力不讨好的事,你就别操这份心了。”

    清官难断家务事,陈伟不是不懂得这个道理,何况还是一个家族之间的事,肯定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办成的,但让两家化解矛盾是陈伟的一个心愿,他不想轻易放弃。

    退休后的陈伟并没有多少空闲,由于学校的事情特别多,他甚至比以前更忙,因此,对上下湾陈家一起建祠堂的事也就没有时间去张罗。有一次,陈伟陪父亲聊天时,父亲突然问他:“老屋建祠堂的事,上湾和下湾的人同意了没有?”陈伟没想到父亲会问起这事,便实话告诉父亲,“这段时间比较忙,还没有去征求两边主事人的意见呢。”“那你先忙自己的工作,这事也不急在一时,等你有空了就去问下两边能够主事的老人们有什么想法,我觉得,要是你真的能让两家把祠堂建起来,也是一件好事。”陈伟从父亲的眼中看到一种期待,他没想到父亲比他还要关心老家建祠堂的事,但他能理解父亲的心情,觉得自己要有所行动了。

    就在父亲主动和陈伟谈起建祠堂的事后,没过多久就是中秋节,陈伟节前去了一趟湖口陈凤信村,提着月饼看望了上湾陈家和下湾陈家的主事人。

    这次回去,让陈伟对老家人的固执感受特别深刻。车子在进村的水泥路上平稳地行驶,陈伟透过车窗看着外面的乡村景色,正是家乡的这方水土养育了自己,让他觉得自己有义务有责任让家乡变得更加美好,让陈家祖祖辈辈生存的这块热土迸发出新的生机和希望。

    在陈伟的记忆中,这条进村的小路原来只是一条又狭窄又不平整的泥土路,他回想起了小时候在路上赤足奔跑的情景,在野菜鲜嫩的时候,在青蛙鸣叫的日子,在稻谷成熟的时刻,在大雁南飞的季节,他几乎每个星期都要从这条小路上来回走两趟,直到他从这条小路走出了村庄,走进了城市。但这条泥土路却像一根永远牵住他心灵的情感线,无论他走到哪里,无论他离开了多远和多久,都会让他心系故乡,挚爱故乡,感恩故乡。

    有一年清明节,陈伟回乡祭祖,车子到了村口就开不进去了,他只好下车提着祭品走进村庄,来到祖父、祖母以及母亲的坟前祭奠,看着长眠于坟墓里的亲人和乡亲,不禁潸然泪下。每年回乡祭祖都会有新的坟茔出现,陈伟的心都要被刺痛一次。人和大自然一样,都会生老病死,世上没有长生不老之人,不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在这一点上永远都是平等的。也许人们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在有限生命里为生养自己的土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慰藉祖先的在天之灵。

    改革开放后,陈凤信村的青年人陆续走出了家乡,有从校门走出去的莘莘学子,也有背起行囊远赴他乡打拼的农民工,还有跨出国门的海外游子。

    随着外出队伍的不断壮大,村子里剩下的大多是上了岁数的老人和儿童,只有他们依然在固守家园,原本就寂静的村庄变得更寂寥了。家乡人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无可厚非,终生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城里生活的便捷和繁华吸引了青年人的目光,激发了他们追求美好新生活的欲望,努力创造未来的人生精彩。但是每次看到日益落寞的老家,陈伟内心不免有一丝忧虑,他不希望家乡就这么衰落下去,毕竟在中国的大地上不可能到处都是高楼大厦,乡村田园上的旖旎风光应该永远是一道亮丽风景。

    就在祭祖返回的途中,突然下起了大雨,被雨水冲刷后的路上满是泥泞,穿着皮鞋的陈伟艰难地走在这条曾经无数次赤足走过的乡村小路上,当时他就想要为家乡做点实事,决定把这条路修好。

    想到就做,做就要做到最好,这是陈伟雷厉风行的做事风格。何况修这样一条路,现在对他来说不管从经济上还是经验上都不算难事。毕竟当年石钟山的那条路就是他一手修建的,几十年过去了质量都没有出现一点问题。

    陈伟不只是想把泥土路改建成水泥路,他想把路面拓宽,修一条能够通车的道路。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人们最喜欢睡懒觉的季节,因此民间才有“春困”的说法,但对于农民来说,春天是最不能偷懒的季节。陈伟很小的时候,父亲就从不让他早上睡懒觉,每天很早就要他起床,到外面去捡牛粪做田地的肥料。后来他到县城工作了,早晨不用去捡牛粪,但他却一直保留着早起的习惯。在仓前的时候,陈伟每天都是村子里最早起床的,等别人起来时,他已经从外面捡回来一篮子的狗屎和牛粪。冬天农闲时,农民就会修整一些水堤,有一次,公社新修一条水堤,陈伟连续12天在堤上挖土、担土,双手都磨破了皮,磨起了老茧。

    每年的“双抢”是农村最繁忙,也是农民最辛苦的时候。那时候,农民种的是双季稻,早稻成熟收割时,是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一边要冒着酷暑收割早稻,一边又抢时间栽晚稻。最热的天,最累的活,却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可以这么说,只要是搞过“双抢”的人,才真正知道做农民的那种苦和累。陈伟无疑是生产队里“双抢”时的主力军,他一担谷子能挑150斤,这是很多身强体壮的农民都很难做到的。俗话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仓前的群众不仅眼睛雪亮,心里也很敞亮,当他们看到陈伟的表现,对陈伟了解之后,不但不批斗他还对他特别好,每到吃饭时,他们会偷偷地往陈伟的碗里放一个鸡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物传||播种希望——陈伟和他的办学人生(5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hkuj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