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债市大跌,我给我妈买的债基也跌得厉害,我妈赶紧发截图给我,恐慌得不行,她觉得,每天跌一点,再这样跌下去,岂不是要亏光光。
第一次发截图的时候,我告诉她,不要着急,这个只是暂时下跌,后面会涨回来的;没过几天,她又把截图发我了,因为连着跌了好几天,每天下跌的数额高达一百多(现在看来似乎也不算高……),这时我有点小慌张了,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于是我赶紧去我常看的几个理财公众号看他们的解析,了解当前的形势。
于是看了香帅的一波分析
“债市为什么暴跌?
首先,从基本面上看,如果“大幅放松”和“史诗级救市”的逻辑成立,那么经济复苏在望,拐点将至,市场偏好理所应当发生转移,从安全资产(例如,债券)转向风险资产(例如,股票),所以这波债牛应该结束。
其次,从流动性上看,11月以来,不知道出于什么考虑,央行不间断地小幅收紧流动性,连续几笔千亿逆回购未续作,让市场担忧货币政策有转向风险——20条和16条出台进一步加深了这个担忧。在11月14日这天,大家不约而同地担心15日到期的万亿MLF是否会续作。连同随着年底考核期来临,机构落袋为安的心态更加剧了市场的波动。
几个原因叠加导致了债市的狂跌。”
但从香帅个人观察,这波股市暴涨,债市狂跌,有来自基本面的预期,但里面包含的情绪更强烈,属于过度反应。
结论就是:过度反应,最后还是会调整回来的。
这时,我又安心一点了,但其实除了看懂最后总结性的话,其他的我并没有看懂。
于是我又去看了另一个银行螺丝钉的分析,其中提到利率波动对债券的影响。
“利率=利息/价格。
短期里利息不变,利率上升,往往体现为债券价格下跌。
反过来,利率下降,债券价格会上涨。”
如此看来,利率和价格是成负相关的。
但问题来了,为什么是负相关呢?难道不应该是正相关吗?
我把这个问题发给一个关注理财的朋友看,于是他分享给了我一个视频讲解。
看完后,我终于明白了!
原来利率分为市场利率和债券利率,市场利率是由经济形势决定的,每年的市场利率会不一样,而债券利率也是随着市场利率而变化,比如去年用6%的利率买的债券,今年,经济形势变好,利率涨到8%,于是就有基民想要卖掉去年的老债,然后买新债,因为新债利率高,收益也高。但由于老债利率低,所以想要卖出去也不是那么好卖的,于是只能“打折促销”,因此,老债的价格就变低了。
结合现实,简单来说,由于出台了新的防疫政策,加上对房地产资金的支持,导致,大批基民提前反应,或者过度反应,将现有的债券大批卖出,导致价格下跌。赎回的资金则流向利率更高的市场了。
这样一来,我就理解了香帅的分析了。因为大部分人经济看好,于是钱从安全资产(例如,债券)转向风险资产(例如,股票)。
最后朋友也补了句说,“债和股一般是反向的,很少双杀和双向”。
所以,之前股票大跌的时候,债券反而是上涨的趋势,其实也是因为市场利率低,大多数人看不到机会,就把钱买债券了,毕竟稳定无风险,所以呢,债券的价格不断上涨,收益也在上涨。
所以最后要怎么办呢?
香帅说,“不管是赚是赔,感觉“蹲”的策略最好。”
什么叫蹲的策略呢?
躺的策略不可取,因为就看着天,啥也干不了;站的策略也不可取,因为看着远方,现在远方模糊,看不清,心慌;蹲着,就看到眼前这片一亩三分地,该干嘛干嘛。
最后,我心也安定了,这些基本的理财知识,市场解读,虽然无法向我妈解释清楚,但我也可以很坚定的告诉她,不用担心,只是短期波动,最后还是会调整回来的,如果实在担心,那就让自己别去看就好了。
其实理财这件事,为什么我会让我妈参与进来呢?一方面,确实意识到理财的重要性,一方面也看到妈妈挣钱那么辛苦,希望挣的钱能够稍微抵抗一下通胀。当然,我也知道父母的风险承受能力有限,因此,我一开始给她的定位就是低风险的债基产品,波动不大。
关于理财能力,我也是入门小白,不过最近每天花一点时间学习一点理财知识,确实对我的理财认知帮助很大。至少对于波动,懂得理性对待,有一定的承受能力。对比自己在三四月份的时候,受行情影响,我在冲动之下卖出了一部分,结果当然就是亏了,而且在低点的时候根本不敢买入。
而现在,懂得在低处买入,所以最近几个月,买了些中高风险的指数基金。对于他们的涨涨跌跌,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也在不断上升。
最后,我想说,大多数时候,我们的恐惧来源于未知。在看完《富爸爸穷爸爸》后,里面有提到——
任何一项投资都是有风险的,而我们要通过财商去管理风险而非逃避。
风险来自于你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轻松的道路往往越走越艰难,而艰难的道路往往越走越轻松。
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