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3

《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3

作者: 等风来hfqz007 | 来源:发表于2018-10-27 10:22 被阅读0次

在阅读完第三章《自我社会性与道德发展》这章节后,对于处理师生关系,我有了更多的思考。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因为家庭、同伴、学校、社会环境等种种原因而形成不同的三观取向。有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还会出现各种不同的问题。比如父母离异,尤其在孩子年幼的时候,会对孩子产生较大的影响,在生活中学习中可能都会出现问题。他们可能会孤僻,可能会对学习没有兴趣,可能会沉迷于网络,等等。再比如比较常见的同伴问题,学生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一些帮派,他们会互相影响,彼此的朋友圈会产生交集,但若是这时一些不那么乖巧的学生,甚至于是问题少年,渗透到其中,就可能会产生校园欺凌。而大多数时候学生不一定会选择在学校或社会中向老师或家长求助,他们可能是害怕或羞于开口,可能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处理这些情况,手足无措,这时候就需要老师去帮助学生。如果老师在学生心目中本就树立了一个温和可亲的形象,关注学生的近期状况,这个时候能或平时的时候经常主动与学生交流,或是给予学生一个可以向我求助与我交流的心理暗示,接下来就可以在学生心目中形成一种被保护的安全感,也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降低教师的威严感,像朋友一样跟学生相处,让学生感受到的是温暖、友谊,而不是敌对,培养教师的情怀。

学生在还未形成自己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前,就已经面临各种各样的信息轰炸。拥有自己的电子产品的年龄也越来越低龄化。学生不再深入思考,而是靠别人的观点,靠社会鱼龙混杂的环境来形成自己的想法,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实现同一性,会对社会选择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形成自己的思考方式和价值取向。对于教师而言,建立一个相互尊重,彼此温暖且能公开公平一致地执行规则的集体,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形象。言传身教给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观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对学生的关心是建立师生间稳固关系的前提,对于青春期的正在寻找同一性的学生来说,关注他们的个体比关注他们的成绩更重要,这会帮助他们建立自我认同感,拥有更多的自信。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hort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