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我又称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是个体对其存在状态的认知,包括对自己的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人际关系及社会角色的认知。
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既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最后到心理自我。
生理自我是个体对自己躯体的认知,包括占有感、支配感及爱护感。生理自我始于出生8个月左右,三岁左右基本成型。
社会自我大致从三岁到13、14岁,这个时期社会自我处于自我的中心,人们能了解社会对自己的期待,并根据社会期待调整自己的行动。
心理自我这个阶段需要10年左右,大约从青春期到成年。发展到此阶段后,个体能知觉和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及其特征和状态,并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发展的要求调控自己的心理与行为。
由于自我概念的发展,个体开始逐渐脱离对成人的依赖,表现出主动和独立的特点,强调自我价值与自我理想,特别重要的是发展了自尊和自信——自我概念中的两个主要成分。
自尊,是自我概念中自我评价的部分。自尊涉及个体是否对自己有积极态度,是否感到自己有许多值得骄傲的地方,是否感到自己是成功的和有价值的。
自尊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自尊水平是个体对其扮演的每一角色进行单独评价的总和。如果个体把它予以积极评价的角色看的比较重要,他就有高水平的自尊。
自尊是一种高级需要,自尊需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成就、优势与自信等的欲望。二是对名誉、支配地位、赞赏的欲望。自尊需要的满足,会导致自信,个体就会觉得自己有价值、有力量、有地位。
詹姆士提出了自尊的经典公式:
自尊=成功/抱负
自尊取决于成功,还取决于获得的成功对个体的意义。根据这个公式,增大成功和减小抱负都可以获得高的自尊。

马龙飞老师在《如何定义成功》中讲到:我要将“正向的思维”、“价值的奉献”和“内心的安宁”作为我衡量成功与否的标准。价值的多少不在于我拥有了多少,而在于我奉献了多少,使多少人受益。这就是高自尊的表现。
当一个人高自尊了,他经常体验到成功,对自己积极的社会评价是比较高的,觉得自己有价值、有力量、有地位,心情自然也会感到安宁舒畅。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从低到高分别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与归属感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当一个人尊重的需要得到满足后,就会走向自我实现的需要,希望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潜能,不断的完善自己,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实现自己理想的需要,这是人类最高层次的需要。
我感觉马龙飞老师正走在自我实现需要的路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