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的年轻人,对于消费有着他们独特的见解,买到1000元的衣服很开心,餐厅2元钱的抽纸却不愿去买,他们只买自己认为好的商品,花自己愿意花的钱,这样的消费观是否可取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16530141/32bea073fc7e924b.jpg)
1、愿意花的必须花,没必要的绝不花
岩岩在互联网公司上班,平时喜欢网上购物的她,对于如何在网购平台用最少的钱买最贵的东西,她玩得头头是道。
生活中的岩岩,一旦有促销活动,她绝不会放过任何优惠券,而且价格能砍就要砍,还会参与各类砍价小游戏,有时候甚至会骚扰非好友来帮她助力。
每次结算时看到自己的优惠券能帮自己节省几十上百来块钱,岩岩心里特别满足!
有时候,岩岩和男朋友一起外出吃火锅,用餐费几百元,但店家两元一包的供餐纸巾需要额外付钱,男朋友提出要购买一份,岩岩说自己带了纸巾,最后拒绝了购买。岩岩还提醒男朋友要节约,不必要的就不要买。
对岩岩来说,吃饭付钱和买纸巾付钱完全是两个概念,这家店的饭菜口味独特,不具有可取代性,吃自己喜欢的可以多花点钱,但是纸巾都是一样的,不如自备一些。
![](https://img.haomeiwen.com/i16530141/75dbaecc173ebd94.jpg)
2、越贵的东西,花钱越不手软
许多年轻人认为,花钱理由千千万,买了就是对自己好一点,不买就是亏欠自己,贵不贵没关系,值不值才是最重要。
小琦爱好跳舞,总会抽出周末的时间去舞房练练舞,但对她而言,一张3000元的跳舞卡是一笔不小的支出。虽然平时生活中的小琦总是能省则省,但省钱也是为了买自己喜欢的商品。小琦认为练习跳舞能塑造身形,让自己更自信,所以舞蹈卡再贵也要买。
当下,许多年轻人虽然工资不高、生活费不多,但对于什么钱值得多花,什么钱没必要花,内心都有着自己的一杆秤。
小琦平时买衣服都是一二百元,但是遇到自己喜欢的款式,上千元小琦也会买下来,她觉得这样很值,穿上喜欢的衣服,内心会有很强的满足感,感觉钱花在刀刃上。
![](https://img.haomeiwen.com/i16530141/c7d2c7174da73cae.jpg)
3、能省则省,该花就花
对于大部分年轻人都是“能省则省,该花就花”的消费心理,他们会把各种支出或收益划分到心中不同的账户中,而这些账户在大多数时候是不互通的。
上千块钱的衣服符合他们的消费心理预期,不会觉得贵,说买就买;2块钱的纸巾不在他们的消费预期之内,突然让他们花这个钱,就不大容易接受了。
这种消费观可以帮助人们快速做出决策,做好自己的理财和金钱分配规划,好处显而易见。但现实中,这种认知也会受到商家恶意宣传的影响,形成不合理的金钱分配,将大笔钱款用于购买“看上去很值得花”的商品上。
![](https://img.haomeiwen.com/i16530141/f71b1c32c0639912.jpg)
此时,就需要用消费预算来约束消费行为,来让自己做到理性消费。虽然3000元的舞蹈卡花了很满足,1000元的衣服买了穿上很合适,但花这些钱时,它们都必须在消费预算里,不能因为这些大笔支出而造成超支,这些方面的支出多,那就需要在其它方面缩减支出,从而保证收支平衡。
花钱学问大,我们想要做个理性的消费者,就需要去避免生活中的各类消费陷阱,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做好每月预算,守住钱包,让花钱成为一件简单轻松且能带来快乐的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