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三观卖血记

作者: 写经典作品的读后感 | 来源:发表于2018-06-19 12:48 被阅读111次

    余华的作品总是朴实无华却饱含风霜的沧桑感,没有贵族束之高阁的恻隐与楚楚动人却无动于衷的做作,只是单纯的诉说着有着时代背景的底层,合上书那一刹那沉重感油然而生。

      许三观卖血的线索穿梭着整个小说,从开始的好奇和懵懂到后面对两兄弟谆谆教导整个流程以及注意事项的炉火纯青,十一次的经历是成长更是煎熬。为了三个儿子以及妻子的生计奔波着,道尽途殚的许三观除了卖血别无选择。一乐并非自己所生,本该承欢膝下的梦想如电光石火般转瞬即逝,万念俱灰之后看着孩子以及家庭成长的不易选择了原谅选择了释怀。靠着卖血化解了11次苦恼,最后困兽犹斗的许三观耳顺之年迎来了平静祥和的生活。

      许三观是封建底层劳动人民,生没有夏花的绚烂,死却有秋叶之静美。印象最深的两个情节是:

      得知一乐并非己生,开始不愿意接受自己做了九年乌龟的事实,一直排斥着。最疼爱的长子即自己倾心栽培的苗需要跟着别人随遇而安,此番屈辱怎忍?眼看着这个本该承欢膝下的孩子瞬间无人领养无处安生,恻隐之心以及自责之心油然而生,最后选择接受并且在其生病的过程中冒着生命危险卖血治病。世态炎凉,亲生父母都可以抛弃自己的孩子何况一个外人?然而在许三观这里我读到了温情读到了父爱如山。许三观不要求腰缠万贯不要求纸醉金迷,他只要求有个温暖的充满爱的家,他给了许玉兰一个家给了三乐一个家,平静祥和。

    这个小说的背景是文化大革命,余华淡化了历史背景,强化了人物的民间生活。朴实无华的笔调没有渲染没有勾勒更没有点缀诉说着生活的疾苦,逆来顺受的个性。在民间的粗糙中很多苦恼都被无疾而终,因为信念因为坚韧因为乐观更因为人性之善。

      在饥饿到极致的情况下许三观用嘴模仿炒菜来安抚情绪,房间里撒下一路银铃般的欢笑;在一乐得了肝炎的情况下,身体力不可支的情况下坚持频繁卖血换钱,被迫终止便做起了师傅教两兄弟卖血,最后到达上海才得以保全一乐;一乐生父薄情寡义抛弃一乐宁死不认,大骂许三观,在其行将就木之时许三观选择原谅并说服一乐拯救他的灵魂;落笔此处忽然想到了前几天读《孟子》: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者不与存焉。”此三乐许三观均纳入囊中。

      许三观的真诚令我叹为观止,社会底层的人情冷漠生灵涂炭,谁都不容易为生计奔波。弹冠相庆的贪腐作风,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冷酷诙谐都逃不了余华的眼睛。只是比嘲讽的笔调柔和几分,轻轻的记录着社会的生活,诉说着人性的善恶。这就是我所了解的余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意磬:值班点评:
        这部作品我也看过很不错
        你解析得很到位
        如果再加点自己的观点,联系生活中的实际
        肯定是不错的书评
        写经典作品的读后感:@意磬 谢谢你,我会改进。

      本文标题:许三观卖血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hsa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