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熟读《心理学》、《教育学》。弄懂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点。把握教育教学规律,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2.以孩子的前途和未来为出发点,端正态度。有信心、有耐心、有恒心、有决心教育好他。
3.转变教育观念。变批评教育为赏识教育,变轻浮教育为专一教育,变掷地有声为润物细无声。
4.确立良好的授教态度。不贬低、不放弃,不在孩子问问题时,一边忙自己的,一边解决、回答问题。
5.家庭成员共同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不在孩子做作业时,大声喧哗、看电视、上网等,尽量陪伴一起读书、学习。
6.因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正确对待成绩一时的不如意。多鼓励、多赞扬、勤沟通、重交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坦诚相待。
7.处理好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评价要负责,要客观,要具体,要针对性强。不好的,找亮点;好的,要扩大。
8.从长远的角度看,要确立未来的人生目标及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培养时间观、目标观、人生观、价值观。
9.做事的动机,生活的习惯,情商,智商等,既要个别训练,又要共同促进,外加一些拓展训练。多处开花,全面发展。
10. 境界要高,格局要大。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点草去,这是心态问题;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是格局问题;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是境界问题;水滴石穿,不是力量大,而是工夫深;成绩优异,不是天资高,而是勤奋学。这是修养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