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寒假分科学习分享

今天是2019年2月12号,学校开学第一天。很荣幸跟这么多教师分享这次寒假分科学习的感想。
在分享之前,我还是想先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
我是2018年特岗,非师范专业,没有任何的教育知识基础,对学科也没有深入、透彻的理解。当时考特岗时,我考的学科是擅长的数学,后来分配以后,学校安排我教语文,可是,我从来都对语文不感冒,但校长一句:“这高学历,说教什么就能教什么”这一句话我实在没办法接啊,只能迎刃而上了。
但是,听完分科学习的课程,我发现自己的课程可以用“一塌糊涂”来形容了,因为我根本不知道自己该讲什么,因此课堂上总是有些知识所有小朋友都掌握的很牢固,我花了很长时间去讲授,有的知识他们没接触过自己又没讲到。当然还有其他很多的困难、困惑出现在我的面前。
因此,寒假分科学习让我收获很多。
我的收获主要是以下几点:

1. 对语文教学有全新的认识。
没听课以前,总是给自己壮胆,还有啥不能教的?但是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次从专业角度去认识语文教学,像语文活动和语文学习的关系,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关系,以及基于课程标准的语文教学的认识。这些知识让我从全新的角度、专业的角度认识了语文教学,也让我对语文教学这门艺术产生了兴趣。
2. 不要小看课程标准,它“字字如金”。
在入岗前培训时,县里的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赵培基老师为我们做的备课、上课的分享,也是在赵老师的指点下,我随后就买了一本语文课程标准。但是,当我真正拿到课程标准以后,打开看时,每一句话都能够理解,我觉得这些话看似都很重要,可是更看似没有什么重要的东西。我不知道到底它的价值在哪里?到底为什么赵老师这么大力推荐我们研究课程标准?我不明白。于是在每天的忙碌中,这本课程标准成为了一种摆设夹在了办公桌上的书堆里,我再也没有打开过。
但现在我不得不重新认识课程标准,它真的是“字字如金”。王荣生教授对语文课程标准进行了专业解读,从一句话解读,从一个词解读,从一个字解读。语文课程标准分为了四个阶段,1-2年级、3-4年级、5-6年级和7-9年级。如果不仔细看,会觉得每个阶段和每个阶段差不多,可是在王教授的带领下,会发现,就是在一字之差中,标准就变了!也因此,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学生的学习方式等等。
所以,要实现好的学科教学,我准备从研究课程标准开始。
3. 生活处处有教育
以前,我自己的认识很浅显,觉得只有在课堂上我们才能学到知识,可是这次培训,我发现,最伟大的教育都是来源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即使我们学习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最终都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如果让学生用一个词语造句,比如:“好久”这个词,大部分的学生都不会做这道题,好像自己第一次看到这个词。那时候,我不知道该如何教他们了。可是,王教授在讲授的时候,他经常会提到生活中切实发生的事情。而我自己上课,已经将语文学习完全脱离了生活,没有将语文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真切地传达给他们,以至于他们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更别谈学习兴趣了。
而且语文不好教也正是因为生活处处有教育,可是也正如此,它给了我们更多教育的机会。
4.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这一次的寒假分科课程,我收获了,可是我更加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在专业知识上的缺乏。说是我们在教学生知识,其实更是自己对知识的深度学习!如果想把自己的教学提高一个质量和层次,是任重而道远的。所以,我也想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来代表自己在教学上的决心,希望和大家一起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