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楚汉之争"
背景:秦的暴政(徭役、赋税、刑罚),民不堪命。聪明的商人,在那时期都在“卖拐”,原因是刑余之人塞途,市场前景不错。终于,前209年陈胜吴广率先揭竿起义,然后是波澜壮阔的——楚汉之争。
历史上怎样的人才能当开国皇帝?易中天说“贵族”和“平民”。项羽和刘邦正是这样典型的例子。一个是财大气粗,一个是贱命一条。他们两人同时登场,当然能上演一场好戏。刘邦和项羽有哪些相同点不同点呢,为什么刘邦是最后的大赢家?
一、都是怪人。刘邦大腿七十二颗痣,头上有紫气环绕(只有吕雉能识别,呵呵);项羽双瞳,司马迁都难免发出他是不是舜帝后人的感慨(有基因遗传学垫底?)。现在人不觉得奇怪了,因为那是对历代帝王神话圣化惯技。如曾国藩、袁世凯身上有龙鳞之说,早为现代医学术语中牛皮癣取代,至于“双瞳”,无非就是现在所谓的“白内障”。刘邦在战场上跑的飞快倒是真的,后来刘备也是,姓刘的都跑的快,比如现在的刘翔。
二、都是文盲。刘邦(当时叫刘季,下面一律称刘邦)出生平民,不曾念书并不奇怪。然而项羽呢,史书记载,项羽学书不成,去之,学击剑又不成,去之,学兵法,又不肯竟学,逃学威龙。文化程度差不多能书写自己姓名吧,可谓天性使然。
三、都是无赖。这方面刘邦略胜一筹。他好逸恶劳,好酒好色,作风也不好,常赊账不还,方圆几十里地许多寡妇都和刘邦有一腿。
四、都得红眼病。红眼病,还另外一词就是“少有大志”。然而两人症状并不完全相同,病因是秦始皇南巡场面宏大,传染的比禽流感、非典还快。也难怪他们会生病,史书记载隋炀帝下江南,前后船只队伍两百多里,光是岸上纤夫就达八万多人;光绪皇帝接一次婚的开支就抵得上三百五十多万老百姓一年的口粮,真真的“普天同庆”!刘邦的症状是“大丈夫当如是也”。项羽暴力型的:“彼可取而代也”,两人性格不同于此可见。
五、都会写诗。大家都会背诵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和“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分别出自刘邦和项羽之口,在文学史上有一定地位。不过一个是英雄末路之歌,一个是壮志未酬之歌。
命运的不同,与他们的用人有关。看刘邦这边。
萧何。汉代第一功臣(论战功当属韩信),他的名分曾受过质疑。曹参不服。问刘邦攻城略地掳王擒将能否及他,刘邦笑而不答;参急了,脱下衣服说:“你看我身上刀疤八十多道呢”,言下之意,他与街道古惑仔似的,才逼迫刘邦“功人功狗”之说出炉。(高帝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知猎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萧何除了后勤工作做的好,派出族人参战免去刘邦嫌疑,还有一大功劳就是举荐了韩信。楚汉之争,刘邦失利,韩信叹息没有发展空间,跑路了,萧何知道了,也跑。刘邦着急。后萧何回来,刘邦问原因,萧何说是追韩信。刘邦不信。萧何全盘托出:如欲争天下,非韩信不可。刘帮轻口答应给韩信将军职位。萧何摇头。刘邦火了:“难道给大将军做不成!”不料萧何代为感谢。刘邦哑口不言(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无语”)。
韩信。当上大将军后的韩信果然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背水一战,险象环生,尤见功力。“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广为流传,身为“老板”的刘邦又一次得红眼病。当刘邦出其不意掩其不备,擒住韩信,不忘奚落:“何为为我擒?”一副无赖相。好在韩信识相:我擅长带士兵,老擅长的是带将军。躲过一劫。当然韩信得势的时候要挟过刘邦要做“假齐王”,刘邦震怒,张口就骂“TMD”(翻译现代文的话),对刘邦的举动,张良、陈平之能踩他。刘邦反应过来了,知道做大了的韩信得罪不起,使者回去告个状,喝西北风去,脏话已出口,怎么办呢?刘邦是这么方面的能人,对使者继续骂道:“TMD,这么没出息,大丈夫竟提出做假王,看出他了,要做就做真王,哼!”(现代译文)顾虑消解了,高手。
刘邦这样的好戏还有很多,即使在老父老婆落入项羽(须知他杀人不眨眼的呀),也不示弱。荥阳之战,项羽以为有“王牌”在手,刘邦一定束手无策,战争在即,项羽将刘邦老父架出,声言如若不降,就将刘邦老父烹了。谁愿意做不孝之人?谁又愿意将江山拱手相让?刘邦的应变能力修到家了:“我们曾经约我兄弟,我老爸理所应当就是你老爸,现在你连自己老爸也烹,吃剩了就分我一杯羹吧。”多狠的话!项羽最后只得答应和刘邦和平谈判。
再说一位,就是大名鼎鼎的张良。韩相之后,韩为秦所灭,良不能忍,雇死士刺杀嬴政,不果,更改图像,换了网名,从此隐身。在圯上,和黄石老人约会三次,始如意。得到一本《太公兵书》,潜心修炼,终于大成。可能境界太高了,给人大言不惭的印象,不为所重。后来遇到刘邦,张良按照惯例游说一番,不料“老板”点头了,之前委屈一扫而空,从此踏踏实实一心卖命。我估计良策刘邦未必听得懂,然而出于修炼敷衍的功夫深,无伤大雅的事情无妨颔首微笑,张良赚到了。好个刘邦。
(注:本文是对易中天文章和《史记》的资料简单处理,供上课用,并无新意)
2010-5-9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