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严肃的文章——
有一件事情,我疑惑很久了,我发现包括我们的国家在内,许多国家都不允许男性哭的文化。
医院里医生给小男孩儿打针的时候,孩子闹腾得厉害,家长或者医生就说:“男子汉勇敢一点!”或者是:“不许哭,说好不哭的,你可是男孩子!”然后他就得停下来,不然就是假女子了。
学校里男生打了女生,女生哭着去告状,就会被教育:“男孩子怎么能欺负女孩子?要保护她们,爱护她们,有绅士风度!”若是女生打了男生,男生哭起来,大概身边的小伙伴先要耻笑他。
我一直认为在不打扰到他人的前提下,哭和笑等自由表达情绪的行为应当是人的基本权利之一。因而每当看到真人秀里或者是身边的小男孩以性别为由被要求不许哭的时候,总觉得心里难受。
然而我见过的大多数人似乎都认可并接受了这一条戒律,好像这样他才能成长为一个勇敢优秀的男人。身边的女孩子也认为这是理所当然。
我见过七八岁的女孩对同学说:“xxx,你是男孩子,还哭呀!要坚强!”旁边的大人赞许地看着她,夸她懂事会说话。
也看过百度问题“男人可不可以哭”下面的回答:“如果一个男生哭,我会觉得他很娘。”身边也有女性朋友持着相同的观点。
后来我发现,不止是这一条,许多事情被怪诞又平常地和性别联系起来。我听过这样的话:“还是男生呢,让我们等这么久,不绅士!就应该我们说个早一点的时间,让他提前来等着。”“你是男孩子,怎么让女孩子搬凳子?”“让男孩子来算吧,男孩子数学好。”“一个女孩子,这么凶呀?不淑女了哦。”
于是我渐渐明白了。曾经我仅仅是想不通,现在我才意识到这条戒律的可怕。当我们只许这个社会中某一部分人坚强的时候,他们大概也就只许我们软弱了。
我暂且把自己划分为第三性别者来看待这个问题。当社会赋予男性不合理或者更高的要求(不允许表达负面情绪只是一方面),男性要么感到不公平,从而反抗,要么接受,然后在其他方面提出对女性的不合理或者更高的要求。于是就有了“女性只能温柔文弱”“女性应当操持家务”“她不能学拳击和摔跤”“她一定学不好体育和数学”等论点。
有的朋友提出男女社会分工的论点,表示男女具有差异,应当给予其不同要求。基于确实存在的差别,给予其差别对待,这是完全合理的。比如我就很赞同男女的体育考试标准不同,因为男女身体各方面素质有差异。
我不赞同的是,我们僵硬刻板地将许多在当今社会发展条件下男女都可以做的事情进行性别归责,并且将许多人类应当共同学习的美好品质也和性别联系起来。
如《小学生健康教育读本》所说,我们有优秀的女飞行员,也有优秀的男护士;有称职的女警察,也有敬业的男幼儿教师。男性和女性都负责担当,都可以勇敢主动、细心体贴。
因此我希望我们倡导的是人人守时守约,而不是绅士风度;我希望我们倡导的是人人礼貌和气,而不是淑女风范。所有人类应当不分性别地学习人类公认的美好品质,无需用性别做理由。我希望我们能做一个好人,而不是好男人或者好女人。
如果暂时做不到,我认为我们应该至少允许个体差异存在,允许一部分男孩子不阳刚,也允许一部分女孩子不柔弱。各人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和法定义务,其它的做不到,也无需强求。
或者,我们可以在反对女德教育,反对家庭暴力和反对直男癌的同时,认真地思考一下,是否我们的社会给了男性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导致其权利义务不对等,心理压力过大?
再或者,我们可以从父母允许自己的小男孩哭泣开始,承认男性哭泣和软弱的权利,男性与女性之间坦诚相待,共同承担。
我本也可以举一些令人愤怒的直男癌的例子,大家义愤填膺,愤而声讨。然而那并不起作用。我即使傻,也不愿意抛弃理性。我愿和诸位男女读者共同思考这些问题背后根本的原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