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IT·互联网想法散文
观察|这些年,我们追过的“社交”词汇有哪些?

观察|这些年,我们追过的“社交”词汇有哪些?

作者: 为学志 | 来源:发表于2019-02-23 21:56 被阅读8次

    文/魏雪Snow

    这几年,经常在媒体网络上看到许多关于“社交”的词汇,不乏高瞻远瞩的未来学家,深谋远虑的经济学者,脑洞大开的营销大拿和语重心长的社会学究。

    周末总结了一些“社交”定语类词汇,以供分享讨论研究。

    I 01 社交经济

    硅谷知名未来学家、未来学院执行总监玛丽娜·戈尔比斯率先提出“社交建构”一词。她在《社交经济》(The Nature of the future:Dispatches from the Socialstructed World)中呈现了大量翔实案例,描绘出一幅幅未来场景,以证明这种新型社交经济模式是如何颠覆教育、公共治理、科学研究,甚至医疗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互联网改变了人类信息传递的方式,不仅从根本上打破大公司大市场的中心化组织结构,最直接最震撼莫过于引导了商业模式的剧变。

    从商业到教育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传统行业、生存方式无不被重新建构和洗牌。这是自“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之后“科学革命”掀起的信息化巨浪,身处浪潮中的人类挥别“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社交模式,走进真正诗意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社交网络常态。

    I 02 社交网络营销

    社交网络营销是一种交流平台,国外知名的如Myspace,Facebook,国内有名的如微博、微信,因为这些平台将流量引入网络在线商,而被人们关注其社交网络背后蕴藏的商机。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11年出版的《营销十法:社交网络时代成功企业怎样推广品牌》被喻为数字时代营销领域的新标杆。作者Rick Mathieson被哈佛商学院的《实战新知》奉为策略营销专家,他在书中阐释了数字时代构建“按需”品牌的十个重要法则,其中第八法则:“移动就是核心所在” ,第七法则:“产品就是新服务”等均已被一一验证。而第三法则:“不但融入圈子,更要建立圈子”更是一语道破社交网络营销的核心是关系营销。

    阿里旗下的钉钉正是因为建立圈子,成为定位于中小企业服务并且成功的 To B案例。通过此社交平台绑定的企业用户之间,建立了更为紧密的联系,而这些商业客户的获取并不是通过传统的销售人员成交。网络营销的优势在于口口相传,即口碑,通过社交圈传播的产品服务往往更容易被关注和信赖。

    I 03 社交红利

    社交网络既可以作为用户源泉(红利的来源),也可以作为检验自己产品的试金石。社交红利=信息×关系链×互动。

    图片来源于网络

    徐志斌在《社交红利:如何从微信、微博、QQ空间等社交网络带走海量用户、流量与收入》中,将社交红利的持续上升分解为至少两种驱动力量:分享力和扩散力。分享力是指用户在使用产品/服务的过程中,有多大意愿分享、发布一条信息到自己所在的社交网络中去。扩散力是指一条信息进入社交网络,进入该用户朋友圈子后,自然产生的转发、评论等扩散行为的能力。

    粉丝经济(小米的“米粉”营销模式)、网红经济(视频直播类)都曾在中国大火。但上述所说的社交红利一般指 To C的平台,这种指数级的病毒式扩张所带来的红利在To B行业里却很难实现。从去年开始已经有很多评论分析说To B的春天已经到来,腾讯阿里也将战略重点转移向企业服务,可是项社交经利能否转化,从企业微信运营来看已经超越微博。

    如果说To C产品服务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是人口红利,个人喜好和反馈速度相较于To B产品服务的集体决策和流程审批要快很多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对于做To B产品服务的企业来说,至少需要五年以上的时间,沉下身段专注深耕技术研发,熬过资本寒冬提升运营管理,才可能最终笑纳社交红利。

    I 04 社交金融

    社交金融的概念最先由美国的SoFi(SocialFinance的简写)公司实践,其借助学校社交网络,将社交和金融结合在一起,撮合校友之间借贷关系,并从中收取一定的费用。 中国去年频频暴雷的P2P平台,风险如此之高,更何况民间私人借贷。

    中国是一个典型的人情社会,面子多数时候比金钱更大。坊间传言,借钱的人是爷爷,债主是孙子的情形屡见不鲜。这几天微信新上线一个功能很有意思:

    图片来源于网络

    很多人对银行信用卡会诚信守信,但对自己的熟人圈却经常有失信行为,由于很多民间个人借贷没有书面字据留底,一旦发生借款不还,面对欠钱不还的发小邻居亲戚七大姑八大姨,债主们往往苦不堪言。如果在个人征信过程中,将用户的熟人圈纳入评估体系,估计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或遏制失信行为的产生。

    I 05 社交成本

    常有忠告读者的各类帖子:“不要透支你的社交成本”,“如何降低你的社交成本”等等标题党充斥各种媒体。什么是社交成本?百度百科里并没有官方解释。

    个人以为,社交成本是人们在社交关系里支付的资金成本、时间成本、机会成本和感情用度的总和。比如,同事娶妻生子随份子的红包,朋友生病住院周末去探望两个小时,而这两个小时原来你计划要陪孩子学钢琴的,因为错过周末陪孩子的时间需觉得有些愧疚的情感。

    图片来源于网络

    现在网络上关于社交成本的观点普遍比较功利性,即在付出自己金钱、时间和情感同时,会考虑对方回报是否同等,意义是否足够,影响是否深远......

    不否认存在“无效社交”的现象,比如微信通迅录里真正与你互动的有几个?那些躺在角落里睡大觉的姓名,当初你在添加时可曾想到几个月后会销声匿迹,所以有时收到“我在清理黑名单”之类的信息时,就想这样的社交成本该瘦瘦身了。

    I 06 社交达人

    有个著名的六度空间理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五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五个中间人,你就能与世界上任何一个陌生人相识,六度空间理论也叫小世界理论。

    还有调查数据显示,人类这辈子抛开吃饭睡觉等时间,至少有1/3用于各类社交。有人不满足于此,会进一步把它升级为“人脉”。 Linkedin , 脉脉这类社交软件里有多少人真的感受到了对职业生涯的帮助?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有人说,你的圈子决定你的格局。我想说,如果当你的能力还支撑不起你的圈子时,格局只是遥远的太空。

    仰望星空,人类如此渺小,社交达人不在于圈子大小,而在于你能立足于哪个圈子。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地球文青”)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观察|这些年,我们追过的“社交”词汇有哪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iif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