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17级传播学
《娱乐至死》读后感

《娱乐至死》读后感

作者: 17级何恬 | 来源:发表于2019-04-28 18:59 被阅读2次

三十年前的书,作者痛呼:美国由印刷品时代的阅读转为电视时代的全民娱乐,娱乐至死。

印刷品时代,人们习惯于理性逻辑阅读;电视时代,一切为了娱乐,宗教娱乐化,教育娱乐化,连政治也如是。

传递信息是否有价值不再重要,各种感官刺激,流量刺激,吸引眼球重要

《美丽新世界》的预言已然成真,我们迷失在(垃圾)信息的海洋里,另一种形式的丧失自由,我们死于我们热爱的东西。

我不记得书中是否写,看电视带来的后果是物理性改变大脑皮层,电视属于全被动式的信息接受方式,相比起文字,图片影视更让人乐于接受,因为不需要思考。于是,经常看电视的后果就是难以再进行严肃阅读,于是,难以进行逻辑思辨地独立思考。我十来年不看电视,直到如今,我一打开电视,就物理性头痛欲裂头晕发胀

有人说:不看电视你都落后时代了,

只是作者不知三十年后,电视时代早已进化到了互联网时代,比起电视,互联网的海量(垃圾)信息有过之而无不及,各大app大数据投其所好的推荐,埋葬了你真实所需的信息。各种迎合你娱乐需求的信息推荐,各式营销号拼凑搬运的信息,各种碎片化信息,各种精致精准的买买买诱导,娱乐至死与消费主义盛行的时代真是一对好朋友。

这本书只是一本媒体类书籍,不是政经类书籍,于是书里在描述现象,只是为何是这样呢?为何呢?为何海量无营养的视频信息,如同流水线产品一样遍布我们的眼球呢?

为何深入思考的文字不再受追捧,独立的见解不再受青睐,逻辑思辨的文字没人看,因为看不懂,而幼稚幼龄化哄巨婴的文字被喜闻乐见,毒与不毒的鸡汤满天飞?

我们如何避免被“娱乐至死”呢?

就我个人而言:

1.需要用意志力养成习惯:离开手机

2.保持严肃阅读。我的个人感觉是,随着年龄的增加,如果不进行严肃阅读,训练自己大脑的逻辑思维能力,那么大脑势必一步步钝化。

3.保持手机内存干净: 无用的社交app卸载

4.选择进行面对面的真实社交,而不是虚无的网络社交

相关文章

  • “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 ——《娱乐至死》读后感

    “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 ——《娱乐至死》读后感 我想,这也许本身就是一个骇人听闻的书名。 娱乐至死,娱乐至...

  • 《娱乐至死》- 欲望与快乐的软弱

    「娱乐至死」读后感 《娱乐至死》是尼尔·波兹曼在上世纪80年代,电视“占领”人们视野时的反思著作,旨在探讨信息媒介...

  • 《娱乐至死》读后感

    书不算厚,但是至今为止读过的最烧脑,思考最深刻的书之一。 《娱乐至死》写于1985年,当时的娱乐方式只有电视,全书...

  • 《娱乐至死》读后感

    本书是由世界著名媒介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尼尔·波兹曼所著。 作者在本书中提到了两个截然不同的预言,一个是乔治·奥威尔...

  • 《娱乐至死》读后感

    电视时代蒸蒸日上,电视改变了公众话语的内容和意义,政治、宗教、教育、体育、商业和任何其他公共领域的内容,都日渐以娱...

  • 《娱乐至死》读后感

    一:媒介即隐喻 老舍的裕泰茶馆、纸短情长的书信、娱乐至死的电波、去中心化的网络。技术的革新,带来更强大的媒介,媒介...

  • 《娱乐至死》——读后感

    从我拿到这本书通读完之后发现,觉得里面的参考材料比较旧,作者是1985年所著的书籍,有可能站在目前的背景下可能有所...

  • 《娱乐至死》读后感

    本书作者是尼尔伯兹曼,美国文化传播资深学者,本书写于1985年,当时电视刚刚兴起,很多人开始大量尝试通过定制的电视...

  • 《娱乐至死》读后感

    作者:【美】尼尔·波兹曼 我将作者的主要观点和内容,按自己的理解重新梳理,文中大部分内容摘取自原文,同时加...

  • 《娱乐至死》读后感

    这本书是高中语文老师送我的,这些年来一直没读,直到这次回家翻书柜才注意到。然而,我依然继续娱乐在大过年美好的时光中...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娱乐至死》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iijn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