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本文是解读《投资追重要的事》系列文章的番外篇。
之所以要写番外篇,是因为写作过程中要加入自己的思考而不停的翻阅资料。过程中有感于霍华德.马克思为代表的价值投资流派的认知体系之博大完整。这放大了我的好奇心。
相信多数读者对价值投资的理解约等于对巴菲特的理解。这其实是单薄的。
巴菲特是价值投资者。价值投资者不一定等同巴菲特。
很早以前,我读过《聪明的投资者》和《穷查理宝典》,同《投资追重要的事》一样激动人心。然而今次细度,发现其中的不同。为了盲人多摸象,也为了更好地理解《投资最重要的事》。我决定写这篇文章作为日后自学的指导。
给价值投资学派的认知画出进化路线图。方便把这些知识系统的融合到自己的投资系统中来。也方便跟踪这一流派的过去与未来。
价值投资不是一个有唯一答案的概念。简单来说,它是指一种偏向寻找可证实价值,讲究当下成本和溢价比率的保守型投资策略。本文尽量清晰的描述价值投资认知的进化路线。为了达到清晰,难免有些删减。心痛。
价值投资流派高手云集,但不是每个人都兼有投资业绩和认知拓新。比如著有《安全边际》的塞思·卡拉曼。他的Baupost基金在 “ 失去的十年 ” (1998-2008)年均收益率为15.9%,而同期的标准普尔500指数收益率为1.4%。又比如著有《约翰·聂夫的成功投资》的约翰·聂夫。他是著名的逆向投资者,执掌温莎基金31年,22次跑赢市场。
把删减举例摆在前边,以示尊敬。
来看看有过认知拓展的超级节点吧。
节点一:最初的大神,本杰明.格雷厄姆与大卫·多德。
格雷厄姆的名声在投资界如雷贯耳。他是一个学者兼投资教父。出版了奠定价值投资地基的《证券分析》、《聪明的投资者》。而他背后的帮手——助教大卫.多德却没有获得与贡献相匹配的名声。
1929年股灾期间,格雷厄姆自己的投资公司也受到巨大挑战。这让格雷厄姆无暇顾及还在整理编纂中的《证券分析》。大卫.多德站了出来。一个人负责整理格雷厄姆的讲义,编纂成书。可以说,是他让格雷厄姆的讲义变得系统化。几年之后,由于大卫.多德在学术上和教学上的杰出贡献,他也被评为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与格雷厄姆一起教授投资课程。巴菲特就是他们共同的学生。
本杰明.格雷厄姆和大卫·多德是价值投资流派的奠基人。他们的主要认知开拓:
1.设定必要的投资回报率目标。
投资者需要判断为了达到你的财务目标所需的投资回报水平。这个水平必须是合理的,经过了推敲的。这有助于让投资者在整个投资周期中保持耐心和理智。
2.保留足够的安全边际。
安全边际的设定一定要发生在买入之前。它通常体现为一个价格和价值之间的足够的差额。为此投资者应该学会合理的给一只股票估值。安全边际让投资者在市场不好的时候仍能拥有“温暖及安定的心情”。
需要提醒的是,持仓关乎一切安全边际问题。
3.波动不是风险。
投资的风险不在于价格波动,而在于永久的损失。格雷厄姆很早发现了美元、债券和股票的长期收益关系。并指出,长期来看,波动性最大的股票,在收益上要远远超过美元和债券。
节点二:华尔街的秃鹫霍华德.马克思和股神巴菲特。
多数人更习惯看到巴菲特和芒格并列。可本文并不是一个基于团队的介绍文章。把华尔街秃鹫霍华德.马克思和股神巴菲特放到一起,是因为他们两个更多继承了本杰明.格雷厄姆与大卫·多德的思想。并且在那基础上有更多共同的认知推进。
1.两人对宏观经济运行以及市场情绪的见解最为独到。相比格雷厄姆,他们更关注经济周期。
2.他们都是被动选股人。希望别人找自己发起交易。这样才能获得更好的谈判溢价。
2.都认为投资就是买入一门好生意。
关于二人的观点,本系列讲述太多。本文不再赘述。
节点三:让股神扔掉烟蒂的查理.芒格。
巴菲特称呼芒格为朋友和导师。足见芒格的厉害。
巴菲特早期继承了格雷厄姆的“烟蒂投资法”,只买便宜的股票。这让巴菲特的事业获得了一个很好的起点,但也产生了瓶颈。芒格提醒巴菲特,要买进真正伟大的公司并且长期持有。靠捡便宜货很难做大。正是因为芒格的智慧贡献,伯克希尔哈撒韦才有了买入美国银行、高盛、吉列、苹果等伟大公司的决策。
“我是芒格的眼睛,芒格是我的耳朵。”——巴菲特
节点四:彼得·林奇的战胜华尔街之路。
彼得.林奇在1977到1990年这十三年间掌管麦哲伦基金。在这段时间,麦哲伦基金的平均收益率都保持在30.5%左右。(巴菲特职业生涯回报率19%)与多数价值投资者不同的是,麦哲伦基金收益波动率很大。最高年收益达到了69.6%,而最低的时候却只有1%。在这13年间,彼得.林奇大概买入过一万五千只股票。他的名言是“不论什么股票他都喜欢”。麦哲伦基金在他主掌期间年均买入股票1100只。平均每个工作日买入股票4只。这颠覆了人们对价值投资的固有认知,堪称价投快枪手。
《战胜华尔街》一书详实描述了彼得.林奇的投资思考。其中讲述快进快出能力让散户有机会战胜机构部分尤为精彩。
节点五:史上最成功的投资经理人之一,“全球投资教父”约翰·邓普顿。
邓普顿的第一桶金来自26岁时候借款一万美元购买的104家公司各100股股票。
价值投资者都强调看得懂自己买入的公司。他们敬畏市场,敬畏未知。这让邓普顿之前的投资者通常不会关注海外市场。
邓普顿喜欢离群。为了获得全球视野,他甚至放弃了美国国籍。和人们最为熟悉的巴菲特价值投资理念不同,邓普顿在继承了大多数价值投资理念的前提下,强调分散投资。他强调分散必须包含不同的标地种类如股票、债券。也要包含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他的实践丰富了价值投资的内涵。
以上五位大师都是长者。私以为他们理念的相似度超过七成。深度了解他们的策略是找到成功投资者共性的简便方法。
从学习的角度来说,他们的思想也有盲点。就是对科技股的涉猎少。这对币市投资者尤其遗憾。不过价值投资认知并没有停止进化。
明天的文章中,我会介绍新派的价值投资之星。
今天先到这里。谢谢大家花时间阅读。认可的话请给我点赞转发,让我可以感受到朋友们的支持。更欢迎有建设性的评论。再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