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罗素的书,时刻都有一种读不下的感觉,晦涩难懂也罢,我想最主要的可能大概是思想高度的差距,就这本《哲学简史》而言,最能体现这种巨大的差距,罗素从西方哲学发展的起源开始,一直讲到近代哲学的动态,从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黑暗的中世纪、文艺复兴笛卡尔、康德、黑格尔、马克思等等,每个时代的各种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的思想精华解读,这简直就是一部西方哲学史的百科全书。
这本书与《苏菲的世界》最大的不同就是,《苏菲的世界》是一本西方哲学入门,而《哲学简史》则是一本进阶书,《苏菲的世界》深入浅出,容易被人理解,以讲故事的形式让我们清晰的了解西方哲学发展的脉络;然而《哲学简史》则夹杂了很多作者的思想内容,比如他对亚里士多德的批判,比如他对马克思辩证的看法;还有罗素把每个代表人物的代表作品都详细的解读,这真的是太了不起!!如果没有读过这么多的著作,又谈何容易来解析作品内容呢?这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就像作者在结束语中说道的:“仅仅熟读一本书(不管其范围多么宽广)是从来不会把读者变成专家的。如果是单纯的阅读,即使读得再多,一个人对事物的理解力也不会自动提高的。除了扩充见闻以外,还必须对涉及的各种问题进行认真的思考才行。”
尽管我对这本书完全是囫囵吞枣,没有消化,但是我还是觉得这本书是一本值得读的书,尤其是你想了解某个哲学家的思潮的时候,不妨把罗素的这本书拿来,研读一下他对这个哲学家著作的解读;最近读的这些大部头的书,其实对我是有很大的帮助的,但是就像我自己所理解的那样,我还是一个没有摸着门的迷茫者,或许再多读几本书,就应该能够模模糊糊的看到门的方向,我期待着那一天早点到来,到那一天,再重读这本书,一定会有更加不一样的理解。
书中对于我比较熟悉的几个近现代哲学家,比如黑格尔、比如马克思、比如弗洛伊德(心理学家)、比如杜威等等的评论,是跟我以前的认知中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比如黑格尔,我以前只知道辩证法,却不知道怎么才算辩证法,书中的一个例子很好的解释了这个概念:提出一个观点黄金有用,而与之相反的一个观点则是黄金无用,最后,用辩证法来看,综合这两个观点来看就是黄金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是有用的。如果你在都市,黄金当然是有用的,如果你在沙漠,你背一袋黄金,只会把自己累死,却是一点用处也没有;他还指出,黑格尔是为唯心主义建立哲学体系;而马克思则是全盘吸收了黑格尔的哲学思想,他还说,马克思哲学体系是建立在功利主义基础上的,这与我们接受的教育及信息是很大的不同,我不知道也还不能从作者的书中理解这些观点,还是源于我自身知识的匮乏。还有他对弗洛伊德的评价是极高的,但是,现在的心理学已经对弗洛伊德提出了很多的批判。
总而言之,书中的信息量很大,是一部西方哲学简史的巨著,我需要再积累些、再积累些,才能读懂一点点皮毛。
加油!
读这本罗素的《哲学简史》,尽管有很多读不懂的地方,但正是由于这本书的晦涩难懂,反而让我重新思考了自己的读书方法:
前一阵子,我比较推崇精读,逐字逐句的读书,一部再难读的书,只要硬着头皮读下去,总会有收获,这是我心仪的读书方法。
然而,读这本《哲学简史》却让我硬着头皮都无法读下去的感觉,因为实在是难以理解,于是,我开始用概览法,就是对于自己读不下去的部分,用快速浏览的方法了解整本书的结构内容,对于整体框架有个基本的认知,再挑选其中自己特别感兴趣的几个哲学人物认真的研读,尽管认真研读仍然不得要领,但是好过我前面全书逐字逐句的阅读。
所以说,读书是有一定的方法的,但是,这种读书方法不是别人教给你,你就能理解和应用的。像精读和快速读的这种方法我也从多方面了解过,但是,我常常会质疑,看那么快,你知道这本书讲了什么吗?现在终于明白了,是书读的太少,所以无法提炼出自己的读书方法。
广泛涉猎并认真思考与总结是不断提升自己的最好的途径。
【百度词库】
伯特兰·阿瑟·威廉·罗素(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1872年—1970年),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文学家,分析哲学的主要创始人,世界和平运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主要作品有《西方哲学史》、《哲学问题》、《心的分析》、《物的分析》等。
罗素出身于曼摩兹郡一个贵族家庭。1890年考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后曾两度在该校任教。1908年当选为皇家学会会员。195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被授予英国嘉行勋章。 1967年组织了斯德哥尔摩战争罪犯审判法庭,谴责美国在越南的政策。 1970年在威尔士的家中去世。
罗素不仅在哲学、逻辑和数学上成就显著,而且在教育学、社会学、政治学和文学等许多领域都有建树。他前后期哲学思想变化很大,早期信奉新黑格尔主义,深信绝对、共相的存在,把数学视为柏拉图理念的证据。后来与摩尔一起叛离了绝对唯心主义,转向新实在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