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鸟》是冯骥才写的一篇散文。
冯骥才,一九四二年出生于天津,中国当代画家、作家、社会活动家。主要作品有小说《俗世奇人》《单筒望远镜》等,散文集《珍珠鸟》等。小学课本被选入的有《挑山工》《珍珠鸟》。
《珍珠鸟》写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我把装着它们的鸟笼子挂在窗前,用茂盛的法国吊兰的长长的、串生着绿叶的枝条蒙盖住,“我”很少扒开垂蔓打扰它们,让它们感到像是躲进幽深的丛林一样安全。开始,它们鲜红色的小嘴从绿叶间露出来,渐渐地,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人和鸟一点点熟悉起来。这样过了三个月,从里面传出雏儿尖细又娇嫩的鸣叫,“我”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不多久,小雏儿居然探出脑袋,小小的圆球般的身子从笼里钻出来。起先,雏儿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在屋子里飞来飞去,站在柜顶居高临下,蹦上书柜啄大文豪的名字,撞得灯绳乱晃。接着,即使打开窗也不会飞出去,只是在窗框上站一会儿。最后,它居然跳上书桌,在晃动的笔尖周围留下小脚印。又一次,居然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于是,作者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珍珠鸟》这篇文章讲述了作者与珍珠鸟一家互相信任、彼此亲近的细腻关系,从而表现出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向往和追求。
通过对珍珠鸟这一小生命的细微动作和神态的描写,展示了小珍珠鸟的“淘气、可爱”,表达了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和呵护”,并把珍珠鸟作为人类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个象征。
因此,这篇课文的主题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读了这篇文章,我想起以前女儿送我的一只银渐层猫。它特别怕生人,刚来家的时候,远远地躲着我们,可爱的大眼睛几警地瞅着你。你若不动,它也不动,你要是朝它走进,它立刻往远处或者高处跳开,有时在窗台上,有时在书柜顶。
后来,爱人学着它的声音喵喵地与它说话,它渐渐开始回应,一长一短,一高一低,他说一句,它答一声,灵动的唱和山泉般流淌。
渐渐地,它与我们熟识起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