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703876/bf48e7e07f0f8355.jpg)
1857 年第 7 版大全集出版前,《格林童话》已经有 6 个版本。格林兄弟中的威廉,花了整整 45 年的时间来反复精雕细刻,第 7 版面世后的第 3 年,即 1859 年, 威廉·格林与世长辞,第 7 版因此被称为“最终版”。
《格林童话》起初篇目是去到民间收集的口述童话,格林兄弟负责记录,再润色修改而成。后来增加的则是在许多古籍中审阅、挑选、摘抄下来,由威廉不断删删减减,反复修订。一开始它没有太强的文学性,也不那么适合儿童去阅读,是威廉自己反复摸索,再加上当时读者、学者的一些意见建议,威廉树立了比较明确的现代儿童观,朝着要使之成为对儿童有益的“教育之书”方向努力,才使得民间文学最终成为儿童文学,又不止是儿童文学,成为经典,流传千年。
儿童文学的文学性,文学性的时间期限,应该怎么去呈现,如何去拉长以永葆生机。恐怕既由作者决定,又不完全由作者决定。在时间的长河中,书本身有没有随时代而自动匹配并拥有相应的时代性,带来深远的历久弥新的同频共振,乃至在当时时代超越当时,很大程度由作品的丰富程度决定,似乎又还有别的东西存在。这其中,或许读者也是很重要的一环呢。
1857 版的《格林童话》里没有《睡美人》这个故事,只有《玫瑰公主》,内容和《睡美人》几乎一致,就是美丽的公主在出生后的盛大宴会上被应邀出席的 12 个女预言家中的 11 个用各种美好的祝愿祝福,第 13 个女预言家没被邀请——因为王宫只有 12 个金盘子,她非常生气,赶来诅咒了公主:15 岁时被纺锤刺伤,倒在地上死去。大家吓坏了,这时,还没来得及送出祝福的第 12 个预言家赶紧跳出来减轻这个诅咒,她说,可别让公主死去,让她沉睡一百年吧。以此,逃脱死去的命运。
读这个童话故事的孩子,会期待一百年赶快过去,公主快点等来王子,最好是诅咒不要在她 15 岁的时候应验。但诅咒还是应验了,所有周围的人事物都跟着沉睡,国王和王后,大臣和侍从,厩舍里的马、院子里的狗、房顶上的鸽子、墙壁上的苍蝇,甚至是炉膛内的火苗。 其中还有一句是这样的,“小帮工做错了事,厨师正想去揪他的头发,这时也停住了手,自顾自地睡起大觉来。”铺垫完这些,又加了两句,风也停息了,树上的树叶儿,再没有一片动上一动。看起来是闲笔,至少大部分孩子不会去关注。更不会在之后公主醒来后,盘点一二,想着要逐一对应。作者却必须严谨,周全,自有他的深意。
王宫四周长出玫瑰篱笆,篱笆围起来王宫,然后从顶上合拢去,把王宫密封住。
这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前赴后继不断有王子前来披荆斩棘,想要进去看玫瑰公主,为此一一死去。是的,是死去,不是沉睡。
这自然也没有人会留意,更不关心,恐怕人人都只愿意也只会以为自己是最终吻醒公主的那个,正确而自觉地去代入那个正确的王子。
一百年过去了,书里写道,刚巧快到玫瑰公主苏醒的日子………才有了王子和公主的幸福生活。与王子的勇敢,其实并没有关系。所有人都醒了……马站起来抖动鬃毛,猎狗摇着尾巴跑来跑去,鸽子从翅膀下伸出脑袋,苍蝇继续在墙壁上爬动,炉火又熊熊燃烧,锅里的牛排吱吱作响……这时,那一句又来了,“厨师扇了小帮工一记耳光,小家伙大声叫起来……”
最后“王子和玫瑰公主举行了盛大热闹的婚礼,两人快快活活地过完了一生。”
那迟到了一百年的耳光,还是打下来了。小帮工的命运,没有被童话改写,没有被诅咒改写,没有被时间改写。世界到处都是幸福,唯独不幸福的人,一直在不幸福。
但这些,可能需要很多年才能看到。这或许就是童话是童话,又不止是童话的意义。每个人都能在里面找到些什么,起初是自己第一眼就看到的星光,然后是愿意看到的人以外的事物,后来是无法控制避不开只得看进去一点的其他东西。童话分头行事,童话齐头并进,童话直立千古,童话旁枝逸出,于是,童话一直在,一直活,一直延续。
文字原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