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梦回大宋

梦回大宋

作者: 华年笙 | 来源:发表于2017-11-25 22:03 被阅读0次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荡完秋千,如一轻燕归来,轻盈,亮丽,懒得揉搓那娥娥红粉似的纤纤手,罗裳落身,薄汗附面,娇柔,美嫩。想见又不能见的娇羞溢出,天真,迷一样的烂漫。在梦里,我与她一同倚门回首。

    最早接触到她应该是小学背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如此的豪放,无知时竟认为是个男儿所写,但非但不是,人家还是善于写婉约诗作的——一个唯唯诺诺的才女。于是易安居士就这样走入我的生活。在我的印象里,她身上有着对诗词的坚毅,这就是她和其他封建社会女性分别的原因。生长的环境有着一部分,自身的精神品格和成就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的。其父家中藏书甚富,所以她饱读诗书也不算奇怪,而其母为状元孙女,家中都喜爱文学艺术,生活也是饶有兴趣,毕竟无忧无虑。她少年时就已“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瞻,逼近前辈。”对事物的认识必定会随着阅读的增加而增加的,著名的《读中兴颂碑》在她幼年时就可以很好的受到启发,所作和诗让人拍板叫绝。作为当时时代成为女性诗人中极少数的一个,她的才华是没有什么可以挑的了。

    读林语堂的《读书的艺术》时就读出他对其中李清照和赵明诚“真正读书”的肯定记忆,“我认为最理想的读书方法,最懂得读书之乐者,莫如中国第一女诗人李清照及其夫赵明诚。”新婚后的生活,虽然清贫,但安静和谐,高雅有趣,充满着幸福与欢乐。她十八岁和赵明诚完婚后,生活是简朴的,当时政治腐败,世事变幻,家中几次搬迁,最后却是照样过着拥有幸福生活的和美日月,赵明诚每次转官时都要搬离居住的地方,运送时书籍器物竟有十五车。罢守江宁时,赵明诚因感疾卒于建康,而后她也大病一场,因国危急,有奸人对其文物起了贼心,于是她只带了轻便的书帖,生活在痛苦中,不再平淡:丧子、再嫁,战事……没有安稳的日子,她死时怀着对死去亲人的绵绵思念和对故土难归的无限失望,凄凉,孤苦……

    思念丈夫时小小心思小心吐露:“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将心中的感情寄予眉宇之间的真情流露;“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对花落的珍惜,女子的柔美不经意流露;“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真体现了黄花一般瘦弱的她,斗风傲霜,悲秋分别。后期时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可见不见丈夫时的空虚怅惘,心中愁绪已藏不住;“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愁多得不能用船载了,感情已不能自己,却又无可奈何。

    梦中的她,随性荡秋千,银铃般的笑声回荡在我梦中,她在大自然中欣赏春天的生机盎然。“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已动。”她手下的秋天的也一样凄美“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自然与她,就是完美的结合。看花落,听花语,清新如她。后来常态的她是独自坐在窗边看着远方,望眼欲穿的她总是在痴痴等待着她的他,虽然很少能看到回来的他,但她没有任何不开心,一直等待着,一天,一天……这就是“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听到死讯时她的伤心欲绝、撕心裂肺,有谁能理解她的痛?总是奔波在路上的她,安静,不埋怨任何东西,

    我不禁湿了眼眶,葬花黛玉似的她,我是多么的怜惜,美丽如莲,我心中最美的那个。

    刘大杰曾评价她说:“她的词富于真实的性情与生活的表现。她生逢国变、家破人亡,她的笔下,虽没有直接反映现实,但我们要知道她丈夫的死,她的流浪贫穷,她改嫁事件的受冤,都是那个乱离时代、封建社会直接给她的迫害。她正是当日一个受难者的代表;她的生活情感,也正是当日无数难民的生活情感。”“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柳深处,金石录里漱玉词中文采有后主遗风”的也是她。

    对自己女性意识的强烈认识是令我十分欣赏她的原因,在一个男性地位高的时代,她能跻身诗坛前列,以自我及自我的世界为主体,写出了自己的生活经验及感受,流露出了自己真实的感受,能让人深深感受到她当时的心情。我就想看她开心,她的笑永不能让我忘记,真正的她就应该是幸福,快乐,永远开心的,梦中的她,无怨无悔。

    我愿再梦你一回,让你有一个不一样的生活,而现在,我愿活出另一个你。易安,易于安,平淡最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梦回大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isnm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