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写过一篇文章,里面提到很多人在思考问题还有解决问题的时候,他们给出的都是多种多样的方式。有的很有深度,有的很有创新。而我怎么也想不到,只能眼巴巴的看着别人。
当时我不明白是为什么?这种差别到底是从哪里来的?是天生的吗?
后来了解到成长型心智这件事情,我明白,一切都是可以成长的。也就是说,虽然我知道一切都是可以学习的,但是并没有特别的去感受到这种实践上的可能性。
这种困扰自从上次出现 (大概是几个月以前)一直到现在,它都隐隐的困扰着我,但是并没有什么大的问题。
我们最近在上一门叫科学传播的课,这课讲了很多可以科学传播的方法和框架,也有很多案例。由于我们以前大部分同学都是学新闻学的,今天老师问了很多同学的问题,大家都是从新闻学的角度来回答的。
而有一个我们称为“刘总”的同学不一样。刘总从这门课的各个框架来分别回答了,回答的很全面,很有深度。下课以后我就问他,你平时思考都是通过框架来思考的吗?他我显然觉得我问的有点多余,因为这对他来说是再明显不过的事情了。
好像明白了一点,原来别人的思维都是有框架的呀,换言之他们是有思维方法的,而且他们有练了很多年的经验。可以说他们有招式,有心法,而我像个傻子一样,什么都没有自然只能看着别人。
李笑来老师曾经说过,就算是再小的事情,有方法论也是有必要的。找到了根本问题,以后解决就好解决了。无非是多看书,找到合适的方法,然后不断的复盘总结,不断的积累经验。
这么久才想明白应该重修逻辑的事情,真的是很汗颜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