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娱乐圈简书电影
《三块广告牌》——逝者已矣,生者并不如斯

《三块广告牌》——逝者已矣,生者并不如斯

作者: 骑士日记 | 来源:发表于2018-03-02 23:21 被阅读0次

01

当愤怒淹没其他的情绪,怼就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至于要解决什么问题?大部分时间,事已至此,解决不了问题,难道就不解决了吗?

《三块广告牌》为我们讲了一个非常超现实又非常现实的故事。

它的超现实的部分在于,它将曾经在我们脑中的愤怒分泌出的行为几乎全都付诸了实践。

按照国人日常对待权力机构的态度,我们面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惨事儿无助的寻求权力机构的帮助时,要么要跪着,要么跪着都不会给处理。

比如去医院看个病要排队啊,等床位啊,医生先救重要的人啊;自行车丢了警察叔叔难找回啊,被人骗了钱都回不来啊等等……

本来以为资本主义光辉照耀下的美帝会不一样,没想到,说不一样,其实也一样,面对一个非常难搞的安其拉奸杀案,警察局也束手无策,连连摊手。

这种‘没结果’‘我们也没办法’‘我们尽力了’的答复让安其拉的母亲米尔德丽德非常窝火。

于是,她怼起了小镇警局的警长——她在小镇路口搞了三块广告牌,分别写上了:

”爱女被强奸致死“

“凶手至今逍遥法外”

“威洛比警长,怎么会这样?“

红底黑字,非常醒目。

这就相当于在警察局门口贴告示,狂打警局的脸。

02

通常来说,搞这种事情会被和蔼善良的人们说:‘没用’‘有什么意思?’‘你这么搞也换不回你的女儿,更找不回真凶啊!’

这些事情,米尔德丽德不知道么?她写这个广告牌,是为了有用吗?不是的。当心中的愤怒无处安放,当内心的愧疚无法阻隔,一个没有文化,粗鲁又暴躁的母亲,也只能用这种方式对整个世界的冷漠予以还击了。

是一种多么悲愤的反击,这是一个多么孤独的背影,这是一个多么勇敢的决定。

因为她所做的,是背对全世界,走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

毕竟,她的愤怒针对的是形象和口碑俱佳的:威洛比警长。

神父来劝她,她甚至没有大小声,一番冷漠的言语,刀刀见红,怼的光伟正的神父马上闭嘴走人。

威洛比警长来找她,她没有抬头看他

威洛比:“我得了癌症,我快要死了”

米尔德丽德:“我知道”

威洛比:“那你还在广告牌上写这些”

米尔德丽德:“你死了之后,广告牌上说的不就没用了吗”。

她的广告牌被镇上牙医举报,她直接用钻牙钻头怼穿了牙医的指甲盖。

她的广告牌被烧了,她也还治其人之身,用鸡尾酒燃烧弹烧了警局。

她的车子被少年们扔饮料,她下车就踢了那几个少年的裆,男女都踢。

她想过收手吗?没有。

我们在影片的开头看到过她咬着手指犹豫的样子,她那一瞬间也想过这样做的结果,最终还是决定一往无前的对抗全世界。

这是这部电影最超现实的部分,因为这是寻常人思维的反面,是‘大家’生活中时刻绷紧的弦——我们不要做没有用的事情。

有时候真的想说,有的事不是因为‘有用’才做的。

我们的人生需要这种不问因果,对错的倾泻,需要跟着自己踟蹰彷徨无助的内心的解脱。

简单来说,就需要破罐子破摔,一路怼到底,也许也不是行为,是一种勇气。因为当下已经一无所有了,为什么还要对这些无情的世界予以什么所谓的‘公理’‘正义’‘道德’甚至……‘格局’。

那些老总和老板们告诉你‘格局大一点’,让你包容那些冒犯你的错误,可是他们在扣你薪水,钉你犯错的时候,可没有什么‘大格局’的原谅哦,都是机关算尽的无情。

毕竟,在现实社会与世界中,我们没有办法像是米尔德丽德那样做,但至少,有一部这样的,以很‘丧’的态度怼回世界的电影,我们看着,内心也觉得舒爽。

03

那么,被这样怼道德世界,对于这样一个女人是做何等的回应呢?

有回应以暴怒的警官迪克逊。

有对她扔可乐以示嘲讽的学生

有群众烧广告牌

有群众搞事想要弄死她

有施以援手,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至善广告商(他真的很善良,就算迪克逊把他打成那样了,他怀着极大的恨意了,他还是给了他一杯橙汁,这是非常感动我的善意)

还有,以真·格局点化死局的威洛比警长。

这部电影以三个广告牌开启世界与恶女的战争,把全部人物的剧烈的矛盾冲突都提升到了极致,而在后半段,威洛比警长上善若水的三封信化解了这本来燃烧着的世界。

是的,威洛比先生也没有用什么妙招,还是美国电影的老三样:家庭,宽容,爱。

可是,等你看完全片,你会发现这三封信的分量和质量,远远超过了你能想象的所有界限,你会由衷感慨与这部电影拍的如此美好又如此现实,它并存着残酷与希望,它把世界这个充满黑暗的盒子撬起了一丝光明。

(以下内容涉及核心剧透)

威洛比警官是一个癌症中后期患者,他在临死前,要面对的不止是妻儿和工作,还要面对米尔德丽德的道德谴责。

他在镇上是一个事业和口碑双丰收的人,无论是不是做表面工作,至少,他还算是受人尊重,而且,他是个有担当,很负责的男人。

广告牌这种锅从天上来的事情,让他也不得不思考一下改变人生策略。

所以,他在自己心爱的马厩里,打爆了自己的头,自杀了。

在你看见他知道自己的癌症有多严重,背着自己的妻子流露出这样的表情的时候,你也许会明白他为什么要自杀:

他的第一封信,写给他妻子,昂扬潇洒,充满爱意。

他告诉她,他不要她苟延残喘地与他度过最后的病痛时光,他要她在一片美好的回忆里与自己的生命告别。

(这一段请自己去看吧,台词功力满分!)

他的第二封信,写给了米尔德丽德,没有洗白,完全坦诚,有担当有宽容。

他对她说,首要先为自己没有抓到凶手道歉,也对于她这种完全不信任警察的态度感到心痛;他坦诚了自己对这个对手的尊重,也坦诚了自己的死可能让全镇对米尔德丽德造成的影响;

重点在于,他说:

最后一封信,威洛比警长写给了他暴躁的后辈,迪克森。(关于他的转变在这里不细说了,因为他的转变在故事的设计,演员的表演的层面多于情感层面,很多细节,等后面的文章再来讲。)

他表达了对于迪克森暴躁的脾气的理解,也为他未来的生活指点了迷津。

作为一个体面自重的人,迪克森暴躁的脾气源于他对自己生活的压力的无法排解,单有勇气是不够的,作为一个好的警探,你最需要的是:

最后这一封信的这一段戏,拍的精妙异常,一边是平静祥和的领悟,一边爆裂燃烧的报复,当这样的领悟和那样的爆炸交织并行,这种和解和释放才显得现实。

领悟总是痛的,人总要为自己的成长付出惨痛的代价。

04

这些话,某一方面是说个迪克森听的,那又何尝不是说给米尔德丽德听的呢?

这个凶残,无情,爆裂,粗鲁的女人,在另一面,也是一个温柔的人呢。

她看着广告牌下的小鹿,以为是女儿的转世:

一番幻想之后,她还是回到了现实。

在这样一个如恶鬼一样残酷凶恶的面向背后,何尝不是一颗被伤透,破碎的心呢?

影片的最后,每个人的生活都因为威洛比警长的死亡而开始产生了一些波澜和变化,或好或坏,但都浅浅地带着残酷的希望,就像是结尾时,本来互相憎恨的两个人坐在了同一辆车里,车开向了他们共同的目的地,结果会如何呢?它会好吗?或者更坏?只有在另一天才知道答案了。

相关文章

  • 有感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

  • 绿意青葱

    “逝者已矣 生者当如斯”

  • 1029文亮晨起感恩

    感恩无常,让我们懂得珍惜,修为自己。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

  • 《三块广告牌》——逝者已矣,生者并不如斯

    01 当愤怒淹没其他的情绪,怼就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至于要解决什么问题?大部分时间,事已至此,解决不了问题,难道就...

  •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

    今天更文,心情有点沉重,作为唐山人应该没人不知道昨天晚上唐山最热闹的煤医道夜市发生的事。早上一觉醒来朋友圈都在刷屏...

  •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出自哪里?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原本在古语中是没有的,是后人在“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基础...

  •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

    “我很难过,却不知如何发泄,只因一切来得太突然,毫无防备; 我很无奈,有时候表现得过于冷静理智反倒在家人眼里成了一...

  •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

    昨天中午吃饭的时候,女儿突然问我:“妈妈,将来你老了,死了,一定要记得常回来看看我啊!”“那肯定会的,我有...

  •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

    要過年了,這幾天卻是最難過的日子,深愛我們的90歲的爺爺突發生病,沒來得及和我們說上一句話,就匆匆的離開了。 儒雅...

  •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数据总是惊人的平行。有人认为神奇,有人认为玄幻,有人认为巧合。但是无论是神奇、玄幻还是巧合,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三块广告牌》——逝者已矣,生者并不如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ivzx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