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私人读书馆
2019.02 读书(23本)

2019.02 读书(23本)

作者: 爱做白日梦的虾皇饺小姐 | 来源:发表于2019-03-01 15:43 被阅读13次

024. 2019-02-01 扬.马特尔《赫尔辛基罗卡曼迪欧家族背后的真相》

这本书写疾病、战争、死亡。以前有看到说中国人忌讳谈论死亡,又说谈论死亡才能让我们更好地面对死亡。扬的这个短篇说明不只中国人忌讳谈论死亡啊,当然也有很多其他的书也能说明这一点。至于后半句,我暂时还不是很确定谈论死亡是不是真的能让我们更好地面对死亡,毕竟很多事情在讨论和面对的时候都会像是完全不同的事。

「恒久的乐观有一个重要的同盟军:理性。任何不理性的乐观,肯定要被现实粉碎,最终导致更多的凄苦。」

和重病的朋友一起编故事,这种《十日谈》的写法并不新鲜,然而扬并没有写故事中的故事,而是写了一个简短的编年史一样的东西,有时候读着感觉故事和现实交叉,有时候又似乎毫不相干。

看到爱刮胡子的男孩病后开始掉头发,而且掉了以后就没再长回来,于是再也不刮胡子了,一阵心酸。

「死亡之道」感觉既像平行世界,又像时光倒流,同样的收信人、寄信人和结局,不同的晚餐、神父告解和死亡时间。他点的晚餐,是否反映了他的所属地和性格侧面,所以死前活动也不一样。

025. 2019-02-02 刘慈欣《流浪地球》

读过他的《三体》之后,一直没有读他其他的书(除了收在一本科幻杂集里的写乡村教师的一篇短文)。不过读过《三体》以后感觉其他的就稍微差点意思了。

026. 2019-02-03 波莉娜.雷阿日《O娘的故事》

忘记在哪里看到提及这本书的,虐恋文学的现代经典…虽然我对虐恋没什么爱好,但看到有这本书的时候还是顺手收了。原来小黄书也可以成为某种文学经典哇。

027. 2019-02-05 Fuchsia Dunlop「Shark’s Fin and Sichuan Pepper」

一早就看到这本书的推荐和简介,但想看的书太多而这本并没有那么吸引我,结果反复几次在我找书的网站上出现在第一页,看起来不断有人在加新版本,有点好奇,正好看到英文版就顺手下载了。

如果说翻译是对二次创作的话,这本大概是我最近原文和译文对照来读的书里创作的最好的了。不仅加了很多原文没有的形容词,补上了原作者描述菜肴时漏掉的配料,还把回锅肉的做法整个儿重写了。

看前半想说原文风趣,译文流畅,看到一半就开始各种夹带私货,感觉作者在说自己热爱中国文化和饮食的同时,并没有太尊重,而是自以为站在客观和教养的“高度”。原作有些敏感部分中文版是没有翻译的,中文版里也有几段站在中国人的角度立场的洗白是不在英文版里的。

中文版的书好像很火的样子,大概会被外国人以为我们看的是同一本书且认同吧。

与其说是向外国人介绍中国文化和饮食,不如说依旧是在向外国人强调外国人对中国的偏见认识。

中文版里是个热情开朗的外国友人,英文版里是个常年居住在中国深度了解其不堪无知恶心残忍的有教养的优雅英国人。

028. 2019-02-06 扬.马特尔《标本师的魔幻剧本》

「小说并非全无理智,散文也并非全无想象。人们也不是这样生活的。人们不会严格区分自己思想和行动中想象和理智的成分。事实与谎言并存——这些是超越类别的东西,书中如此,人生亦然。」

读这本书有些乱七八糟的联想。

写读者会把自己的想法投射到作者身上,我就想起李诞。作者写出来的是作者的,读者读到的是读者的。然而,读者又太习惯把自己读到的说成是作者的了吧,包括掐头去尾断章取义什么的。之前看「奇葩说」就老是用同一句话调侃李诞,不管他怎么解释自己的原文和本意。后来在微信读书读了李诞的书,也看到有人因为那一句而给李诞本人定调的。

写历史学家再三问男主,他的书写的是什么,我又莫名想到刘慈欣和《三体》。这本书讲什么的?高科技外星人想要侵略地球,弱小的地球奋力反抗!哦~老套科幻故事,好莱坞商业片套路。一本书除了讲什么,还有怎么讲也很重要啊。

作者说历史没有变成故事的话就会很快消亡。自然而然想到肯.福莱特。历史太变成故事的话,普通受众的视角也会被扭曲。找到平衡点很重要,所以喜欢肯叔写的历史故事。

「演奏好音乐真正需要的天资只有一个,那就是欢乐。」

文中有一段描述梨的剧本,挺有意思的。「我们知道和不知道的事情还真是奇怪啊。」

关于标本师,他说「所有动物都是活着的——停下来的是时间。」

结尾高能……

029. 2018-02-07 弗雷德里克.巴克曼《时间的礼物》

看过「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读过《外婆的道歉信》,大致属于我觉得不错但并非我爱的类型。《清单人生》一直在待读列表里没来得及翻开。

「世间的一切都有标价,除了时间,一秒就是一秒,谁都无法讨价还价。」

「承认自己并非你所以为的那种人,称得上是一种相当可怕的经历。」

这个故事里的设定不是一命换一命,而是一生换一生。虽然觉得有点哀伤,却是最好的吧。如果为了爱的人而牺牲自己,为什么要让自己留下的空洞刺痛他/她的余生。自己选择了救的人,只要能好好活着,即便不再记得也没关系了吧。

030. 2019-02-07 张龙妹主编《日本古典文学入门》

前阵子看韩剧「王国」,里面张贴的告示檄文圣旨全都是用汉字所写的。

日本早起的文字记载也参杂了大量汉字,默读感觉容易猜对意思,念起来却感觉很拗口啊。不过,最能读懂理解中国古诗词的意境的外国人,怕是只有日本人了。

《怀风藻》那种标记法看得我头晕- -

我还是喜欢平安朝的《古今和歌集》,与《万叶集》相比更优美生活化。

平安朝前期,贵族热衷学汉诗文,和歌从正式场合消失,文学史称「国风暗黑时代」。874年中国发生黄巢起义,894年,日本停止派遣唐使和留学生,由此转入「国风文化时代」,905年醍醐天皇下令编撰《古今和歌集》。还有这一层关系啊!

平安时期不只一夫多妻,还女方留宿娘家,男方走访或住在女方家或女方家提供的住房,女方负担夫妻双方生活开销,日本男人这过得也太开心了吧…离婚的一个重要原因则是女方父母去世丧失经济来源,什么鬼…理所当然啃老吃软饭的年代啊?

我看的第一首俳句(印象最深的)就是芭蕉的「古池や 蛙飛び込む 水のをと」当时看的中译文很有童趣,后来再找就只有工整的五言了。

031. 2019-02-11 亚当.约翰逊《有趣的事实》

四个短篇,简洁而深刻,我喜欢的风格。

开篇就高能,一句话看了三遍没看懂,第二句说“看不懂没关系,我也想不明白”…「在重要的事情上,我们往往连自己都隐瞒。」

按照哈佛幸福课的说法,一个人的幸福感是有基准的,而不论发生了怎样的喜事或悲剧,影响一般也不会超过六个月,就会回到基准线,所以不论是彩票中奖后的狂喜,还是意外事故终身瘫痪,从理论上来讲对个人幸福感的影响都不大。“身残志坚”,正常人总觉得意外残疾了还能取得成就是难以想象的了不起,但其实真的发生了也就发生了,谁也改变不了,最后只能接受而已。我上一次住院已经是二十年前了,车祸骨折躺了三个月,当然也有疼、难过、闹脾气的时候,但大部分时候都还是正常状态吧,虽然那时候还小,同病房有个情况更严重的小姐姐,也是整天笑嘻嘻,请家里人去买了彩纸条教我叠星星,还会跟愣头愣脑没开窍的我说初恋心事。前阵子看了部医院题材的日剧,哭闹的很多,其中一个人得知自己患病后大喊“为什么是我,我这辈子什么坏事都没做过啊!” 我不知道台词是编剧自己编的还是真实取材的结果。医院里那么多病人,大家都是做了坏事才生病的么…

可是,真的,有时候看起来最无辜可怜的人最残忍吧。觉得自己的遭遇没道理,就理所当然的迁怒旁人,我是懂也不懂。生病的心情和药物反应,脾气会变差是正常的,但一直持续这样谁也受不了吧,况且也没有公平啊,因为自己被上天不公平地对待了,所以就可以不公平地对待旁人吗?任性的人,的确是会得到些好处吧。但双标的人,我完全无法接受。

「生活中的“事件”层出不穷,当它们发生时,你只需对此做出调整,然后继续运转、前行。」

「它看起来就像一张末世时期的圣经图画,一切都庞大壮观,可当你凑近看时,所有角落里的人都在遭受着某种巨大的灾难。」

「我理解人类深陷腐化的泥潭,也理解在一生之中,我们每个人都会逐渐明白人类性堕落的严重程度,……一旦不幸之事发生了,它就会渗透到你生命中的每时每刻。这种不幸是无法弥补的。」

032. 2019-02-14 弗雷德里克.巴克曼《长长的回家路》

被书友推荐了这本书,然后才发现又是这个作者,对我来说有点过于细腻柔暖了。好奇作者是瑞典文还是英文写作,纯好奇而已。这一本也是超短篇,写了亲情爱情和临终之类的。

033. 2019-02-15 肯.福莱特《自由之地》

逛了两家书店,都有福莱特的专区,好激动。发现有我没读过的两个单本,结果回来就看到微信读书的推荐。不过这一本情节简单人物也一般,即便作为肯叔脑残粉,我也最多能给三颗星。

034. 2019-02-16 马克.拉谢兹-雷伊《海滩上的爱因斯坦:带上相对论去度假》

对于非专业的人来说,可能读爱因斯坦的生平轶事要比专业论文要有趣得多了,而对于相对论大都是一知半解而已。这一本号称是科普类无门槛相对论,既不像论文过于专业,又不像趣闻只在门外徘徊。不过看完还是有点怀疑智商。

035. 2019-02-16 姜老刀《日食记》

一直关注的公众号出的书,总是要看一下的吧,还好,一个菜谱也没有,要找菜谱还是看公众号就好了,这一本算是有食物沾着点儿边的个人小故事记录吧。我喜欢小刀和金平糖的故事。

036. 2019-02-17 许渊冲译《桃花扇》

037. 2019-02-18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魔法师》

「洛丽塔」的前篇。「洛丽塔」虽然名气大,但故事实非我所爱,没有读过。撇开故事内容不谈,作者的观察和笔触很感染人。但是一想到成年恋童癖用这种眼光打量孩子,即便知道有些生理心理可控不可控的复杂原因,也还是完全接受不了。

038. 2019-02-20 Jorge Armenteros「Air」

一个我百度不出来的作家,偶然认识男票于是送了这本书给他。作者是古巴出生、马德里长大、定居波多黎各,然后去了哈佛念西班牙和拉丁美洲文学,曾获过2015年国际拉丁美洲书籍大奖,目前住尼斯。

这本书也是关于追寻与发现自我的故事。不过作者疯狂转换视角的写法看得我很晕呐!每次新的一章开头用“我”来写,我都不知道“我”是谁…羡慕会多种语言的人,这本书是英文写的,里面偶尔还夹些西班牙文和法文,是要自己去查字典领会精神么…

感觉有点故意卖玄,说话都跟打机锋似的。作者想表达的东西又可能有点太多,每个人都在寻找,连貌似先知的那个人都有doubt,结果就是看到最后感觉有点潦草。我也不懂男女主角为什么跨国互找,怎么就不能打个电话联系下再出发呢…还是第一次看到寻找内心自我的故事是男女主角的死亡新闻为结束的。私以为可能是作者过早看多了无辜枉死了吧,所以不肯承认死了是真的死了。

完全没看出变装皇后对剧情有什么作用,感觉纯粹打酱油。

作者说下次再送他的第二本书来…可是这一本我都是咬着牙坚持看完的呢!嗯,中肯点说,虽然看得我有点头疼,但有些细节和言语我还是挺喜欢的,他支离破碎的写法可能是想呼应他说的支离破碎的人生吧。

039. 2019-02-21 妹尾河童《河童旅行素描本》

之前读「边走边啃腌萝卜」就感叹作者的画工了哇!完全是个收藏癖顽童,竟然还跟吉普赛人学过算塔罗。

一上来就讲“制造伪钞”这样真的好吗妹尾桑~画画虽然我不擅长,但小时候把包巧克力的锡箔纸剥下来写写画画当作钱再去买巧克力的事我也做过呀…

读到「分赠遗物」一节,原来生前已经在朋友们喜欢的各种书籍物品上写好了名字,死后各有所属。不同于即时的赠送,“由于有人想要拥有,所以替物品注入了生命,若能永远这样继续下去,不就生生不息了?”

040. 2019-02-22 陈晓卿《至味在人间》

共同读过「鱼翅与花椒」的书友发了这一本给我,大概觉得会是我喜欢的类型吧。

不同于「舌尖」的直观展现,可能因为我与作者有年代和地域的差异,除了对食的爱好以外,大部分内容并没有什么共鸣。

041. 2019-02-23 翁贝托.艾柯《美的历史》

之前读完作者的「误读」,感觉自己像个文盲,文章虽然诙谐幽默,但引经据典的牵扯太多。所以可能是因为怯懦心吧,加上想读的书太多,就一直没读这本。前几天逛书店,看到全彩页铜版纸印刷的这本书,插图很多很美,于是终于翻开了这一本,然后发现真的是很平实的纯干货汇总。

虽然这一本叫「美的历史」,而且作者还另有一本叫「丑的历史」,但这一本里“怪物之美”其实就已经在讲丑了呀,一种怪异的以丑为美,还别说,有些真的丑萌丑萌的。而博斯的作品被归在这一章里,我真的想不通啊,完全没觉得博斯的画丑啊。而“理性与美”一章里的“残酷与郁暗的美”里‘萨图恩’一图才应该放在“怪物之美”里吧!

042. 2019-02-24 许渊冲译《宋词三百首》

043. 2019-02-25《古今和歌集》

四季的部分,感觉大同小异的内容很多,有点局限的样子,春写樱花夏杜鹃,秋叶愁情冬寒雪。摘录几首喜欢的。

「あさみどり糸よりかけて白露を玉にもぬける春の柳か」

「年をへて花の鏡となる水はちりかかるをやくもるといふらむ」

「秋の夜の露をば露と置きながら雁の涙や野辺を染むらむ」

「見る人もなくて散りぬる奥山の紅葉は夜の錦なりけり」

「いたづらに過ぐす月日はおもほえで花見て暮らす春ぞすくなき」

「神無月時雨に濡るるもみぢ葉はただわび人の袂なりけり 」

「世の中は夢かうつつかうつつとも夢とも知らずありてなければ 」

044. 2019-02-26 大西克礼《幽玄·物哀·寂》

感觉书名就很日式审美。嗯,那啥,我就随便看看。感觉过于细致专业了…吧。作者把“美”的基本形态分为“美”“崇高”和“幽默”三种。

045. 2019-02-27 林文月《京都一年》

之前读过她的「读中文系的人」,文笔细腻婉丽,读起来真的是如沐春风。这一本「京都一年」出版于1970年,大陆版首次引进是2006年。读到那个年代的京都风物,有种穿越之感啊。

「茶会原定九点四十分开始,但客人三三两两来迟,先到的人不得不闲谈等候着,据说这就是所谓“京时间”,充分表现出日本古都人民的优闲生活。」

「据说先食甜点的目的在中和茶性,并以先甜后苦,增加茶的甘芳。」日本的和果子太甜,必须得配着带苦味儿的抹茶吃。我们讲究先苦后甜,越来越好;日本倒是先甜后苦,以品茶味。

读茶会的一段自然想起《日日是好日》,「一只朴质无华的茶壶,可能价值千万,一个小小饰物,也可能是百余年前的古董,而没有这些排场,是开不成正式的茶会的。」

「人生有许多不可思议的事,而一个旅行者也许有更多奇遇的机会。」

「日本人常常自诩:上帝创造了自然的美,日本人却创造了庭园的美。庭园之美虽不能与自然之美抗衡,然而却有其独特的境界,是属于艺术创作的另一个空间。」

足利氏爱中国,当时日本画家「莫不以北宗水墨为主,而风会所趋,这种枯淡雄劲的艺术嗜好,遂成为社会一般的风尚。以池泉构成为原则的庭园设计,自然也受到时代潮流的影响,乃有枯山水庭园之产生。」

「枯山水庭园以石与砂为主,而白砂之上不可缺少变化之线条帚痕。画此线条者或为寺僧,或为作庭专家,皆需受高度技艺之训练。」

「通常一个舞伎的职业年限并不长,从十四五岁到二十岁左右。超过二十岁之后,身体发育成熟,便失去稚美,那时候她们就得自动或被动地退休,而升做艺伎。所谓升艺伎,实际上乃是意味着少女生活的结束。」

「她们甚至因被目为京都传统文化的保存者而受着某种程度的尊敬。至于她们的不幸遭遇,别人和她们自己都似乎只是视为不可改变的宿命而已。」想到泰国的人妖。

「洛:京都之雅称。《随意录》:“京都称洛者,旧拟彼方洛阳耳。”」

「在日本,一提起古书铺,任何人都会立刻想到东京神田区的神保町,的确,那一带以古书铺闻名的历史已久,店铺集中,书籍丰多,是读书人精神散步的好去处。」

046. 2019-02-28 许渊冲译《诗经》

相关文章

  • 2019.02 读书(23本)

    024. 2019-02-01 扬.马特尔《赫尔辛基罗卡曼迪欧家族背后的真相》 这本书写疾病、战争、死亡。以前有看...

  • 2019.02

    - 2019-02-01,倩碧新年见面会 -《爱豆陪你2分钟》第六期上线啦!小井@井柏然 携祝福给大家来拜年咯!并...

  • 读书笔记2019.02——《围城》

    这算是我第二次读《围城》了,第一次只读了一半,对于看书这件事,我总是沉不下心来,还没看到孙小姐的出场的精彩片...

  • 我们-2019.02

  • 2019.02~2019.06

    虽然不跟她们一样准备考研每天学习但也算充实每周都没有闲着日常也不打游戏了。寒假开学前两星期准备教师资格证考试结果不...

  • 2019.02计划

    1.听樊登读书会每天一小时。可以一本书多听几遍。(在班上听书) 2.一周听读两本书。有的可以粗略。一个月写一本听书...

  • 【已解决】pycharm 不能正常debug,Connected

    pycharm 2019.02 不能正常debug ,正常设置间断点,正常点击debug按钮,pycharm仅显示...

  • 2019运动记录

    2019.02.19游泳1400m , 60分钟 2019.02.21游泳1300m , 50分钟 2019.02...

  • 周记2019.02

    2019.4.1-4.7 一.好看时间 1.健身 这星期大姨妈光临,怕运动有影响,便选择了相对于轻松的走路。 4....

  • 2019.02,04

    好久没和父母坐在一起看春晚了,自从出嫁后陪他们一起守岁的机会不常有。不知什么时候皱纹已经爬上了母亲的脸,父亲...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9.02 读书(23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jahsqtx.html